走进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 下载本文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第一首道出了诗人对菊的流恋之情,第二首则表现了菊与众不同的脱俗、高洁的品性,假此以抒发诗人与王侯诸贵不同流合污的决心。

另外,《唐六典》、《食谱》所载重阳节食糕的习俗在唐诗中也有所体现。

九月九日作为重阳节是有其特殊含义的。最初的意义大体如汉末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所说的那样:“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而到了唐代,由于时局的变动,生活的颠簸流离,许多诗人便借重阳登高饮酒之名以抒怀表情,像杜甫《九日》、王勃《蜀中九日》、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杜牧《折菊》等,无不借重阳之名,或表悲秋,或表乡愁,或表对前途险恶的伤感,或表内心只能对菊申诉的愁苦。唐代诗人立足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从习俗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发展了重阳节的涵义,也丰富和发展了唐诗的内容。

2.归纳整理资料,体验成功的喜悦,明确还需努力的方向。 3.活动反思 四、评价与反思

《走进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反思

1、在创设情景中生成主题

通过观看、展示等活动勾起学生美好的回忆,同时也激发了探索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自发生成的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生成活动,而且给予极大的鼓励,并为此创造了一种自由、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孩子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我表现、充分交流,分享活动带来的快乐,使课堂成为生活的大舞台,变成学生展示才华的大舞台,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使儿童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也不错,收集的资料很多。

2、教师有效的指导,才能保证活动的开展顺利。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操作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是保障活动价值的关键。有效的指导应是适度、适当、适应、适时、适合的,同时渗透着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程序性方法和策略性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在这次主题活动分为三部分:(一)让学生谈自己过年的体验和感受,唤起学生的美好回忆,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二)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的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搜索,并把资料拿出来交流、讨论,让学生增长见识,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三)节日的形式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注意到节日时风俗,并收集或制作相关图片、绘画、手抄报,再拿出来展示,让全班学生通过欣赏,帮助学生将已有的表象进行再造,使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交往能力得到提高。运用展览的形式让学生的作品展现在众人面前,请老师、同学参观他们的作品,可以帮助孩了们回顾自己做了些什么、知道了些什么,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体验了自主学习的

乐趣。这三个方面一环扣一环,渐渐深入,我捕捉住教育的时机,使学生充满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成长,他们互相合作,共同设计,共同研究,共同创造,建立了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感受到了学习的热情和快乐。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更深入了解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和体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