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医师流行病学真题 下载本文

关 C.RR95%CI的上、下限均>1,认为暴露与疾病有负相关 D.RR95%CI包括1,则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有关 E.RR95%CI不包括1,则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有关

答案解析:当RR95%可信区间上、下限均大于1时,可认为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当RR95%可信区间上、下限均小于1时,可认为暴露因素是疾病的保护因素;当RR95%可信区间不包括1时,可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有联系。

92. 1951年,为了评估长期吸烟的危害,Doll与Hill选择34439名男医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始时填写了信访调查表。根据吸烟情况将该人群分为不同暴露组。通过定期通信随访来获取吸烟资料及相关疾病的信息。上述研究属于何种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 A.历史性队列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前瞻性队列研究 D.描述性研究 E.现场试验 答案解析:本研究根据人群不同的暴露情况分为暴露组和对照组,通过随访收集结局资料,因此该设计属于队列研究。

93.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饮酒与冠心病和糖尿病都有关联。对冠心病RR为6.0,AR为5%;对糖尿病RR为3.0,AR为20%。据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A.饮酒与冠心病的联系强度是与糖尿病联系强度的4倍 B.不饮酒者中,发生糖尿病的人数将是发生冠心病人数的4倍 C.饮酒者中,发生冠心病的人数将是发生糖尿病人数的2倍 D.如果都戒酒,减少的糖尿病发病人数和减少的冠心病发病人数将不同 E.饮酒对于糖尿病发生的危险高于对冠心病发生的危险

答案解析:由RR得知,饮酒与冠心病的关联强度高于饮酒与糖尿病的关联强度。而饮酒者与不饮酒者相比,引起冠心病的数量少于糖尿病的数量,也就是说,如果戒酒,可减少的冠心病数量少于可减少的糖尿病数量。

94.某项队列研究得出常吃酸菜比不吃酸菜的人发生胃癌的相对危险度是1.5,95%CI为1.1~2.8,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常吃酸菜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B.常吃酸菜的人发生胃癌的危险是不吃酸菜的人的1.5倍 C.如果不吃酸菜,发生胃癌的可能性会降低 D.常吃酸菜的归因危险度为50% E.常吃酸菜与胃癌的关联为―正‖关联

答案解析:由于无法确定暴露组(吃酸菜者)、对照组(不吃酸菜者)的胃癌发病率数值,故无法计算AR。

95.某单位从1990年起对职工糖尿病的发病情况进行研究。在1990年每位职工填写了一份关于体育锻炼的调查表,然后对其随访直至2005年。发现:对于每天有规律地锻炼30分钟的职工,总共4000个观察人年中发生糖尿病50例,而锻炼没有规律的职工,总共3000个观察人年中发生糖尿病200例。这种研究属于 A.病例对照研究 B.回顾性队列研究 C.前瞻性队列研究 D.历史资料分析 E.生态学研究

答案解析:该研究随访15年观察职工规律的体育锻炼与日后糖尿病发生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属于典型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96.对某地20~55岁妇女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宫颈癌的年发病率为5/10万,而不服用者为2/10万。据此,研究者认为,服用口服避孕药是引起宫颈癌的危险因子。这个结论是 A.正确 B.不正确,因为没有与其他地区的资料进行比较 C.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年龄标化 D.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假设检验 E.不正确,因为可能存在偏倚的影响

答案解析:由于年龄既与口服避孕药有关,也与宫颈癌的发病有关,它在口服避孕药与宫颈癌的关系探讨中可能存在混杂偏倚的影响。

97.在吸烟与肺癌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最初的研究对象有一部分后来失访了,这些失访者 A.应从研究对象中剔除出去 B.不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C.不会导致选择偏倚 D.其被随访到的那段时间应包括在暴露人群中 E.只有当这些失访者具有较高的肺癌危险度时,才会得出有偏差的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

17

答案解析:队列研究中对于失访人群,计算其暴露人年时应包括其被随访到的时间。 98. 某单位某年30~40岁年龄组工人死亡总数为200人,其中因意外死亡10人,全人口中该年30~40岁组意外死亡占全死因死亡的比例为2.5%,那么标化比例死亡比为 A.1.5 B.2.0 C.2.5 D.3.0 E.4.0 答案解析:标化比例死亡比等于实际死亡数÷(某单位某病因死亡人数全人口中某病因死亡占全部死亡之比例乘以某单位实际全部死亡数),该题标化比例死亡比=10÷(200x2.5%)=2。 99. 关于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是将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B.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清楚 C.病例组与对照组可比性好 D.不能提高统计检验效率 E.可以避免回忆偏倚

答案解析: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是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进行组合后形成的一种研究方法,是在对一个事先确定好的队列进行随访观察的基础上,再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思路进行研究分析。其主要优点有:①暴露资料在发病或死亡前获得,时间顺序清楚,可避免或减小回忆偏倚;②病例与对照来自于同一队列,降低了选择偏倚且两组间可比性好;③可提高统计及检验效率。

100.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缺点是 A.诊断标准不统一 B.对象不易募集 C.对象不易配合 D.实验困难 E.易造成选择偏倚

101.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共同点是 A.是前瞻性的 B.从因到果 C.设立比较组 D.均适用于罕见病调查 E.检验病因假设的强度相近

答案解析:与队列研究相比,病例对照研究是回顾性的研究,在因果分析中是由结果探索病因的研究方法,检验病因假设的强度不及队列研究,适用于罕见病例的调查。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都要设立比较组,通过比较两组间暴露(病例对照研究)或发病(队列研究)的差异来研究暴露与疾病间的关系。

102.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相比,其优点是 A.更容易避免系统误差 B.更容易确定暴露与疾病的先后顺序 C.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D.更容易验证病因假设 E.设立了比较组

答案解析:病例对照研究适于罕见病例的研究,有时是唯一可选择的研究方法。而队列研究相比病例对照研究更易避免系统误差,在确定暴露与疾病先后顺序和验证病因假设上更有说服力。

103.夫妻不和的男外科大夫事故发生率较高,如果用病例对照研究来验证此假设,合适的对照为

A.未出事故的男外科大夫 B.不是外科大夫的男性 C.夫妻和睦

的男外科大夫 D.夫妻和睦的不是外科大夫的男性 E.未出事故的外科大夫之妻

答案解析: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来验证,则研究事件为“发生事故”,暴露为“夫妻不和”,故病例组为发生事故的男外科大夫,对照组为未出事故的男外科大夫,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夫妻不和”发生率的差异。

104.病例对照研究之所以需要对照是因为 A.某些研究因素在两组可比 B.可追踪观察以确定是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 C.可增加样本量,以达到统计学要求 D.可以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某因素暴露率的差别,从而有助于进一步研究 E.以对照组的暴露作为人群暴露的估计 答案解析:病例对照研究是通过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判断其关联,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暴露因素为疾病的危险因素,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因而需要有对照组来与病例组进行比较。

18

105.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对照时不正确的方法为 A.同一个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

他疾病病例 B.没有暴露于所研究因素的健康者 C.与病例居住在同一住宅区内的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例 D.社区团体人群中非该病病例或健康人 E.社区人口中的非病例或健康人

答案解析:在医院病例时,对照组个体可以限制为那些与暴露没有联系迹象的病人。而选择没有暴露因素的健康对照人群会造成严重的选择偏倚。

106.一般而言,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可能发生的两种偏倚为 A.诊断怀疑偏倚和回忆偏倚 B.回忆偏倚和混杂偏倚 C.Berkson’s偏倚和失访偏倚 D.Neyman偏倚和失访偏倚 E.领先时间偏倚和错分偏倚 答案解析:诊断怀疑偏倚存在于一直暴露的情况下。失访偏倚常见于队列研究和实验流行病学研究。领先时间偏倚常见于筛检试验。

107.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相比,最大的优点在于 A.对混杂因素的作用易于控制 B.研究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 C.可以直接地确定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D.发生选择偏倚的可能性少 E.可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疾病的联系 答案解析:队列研究只能研究一个暴露与疾病的关系,病例对照研究可同时研究多个暴露与疾病的关系。

108.病例对照研究中表示因素与疾病联系强度的指标为 A.AR B.PAR C.AR% D.r(相关系数) E.OR

答案解析:病例对照研究中表示疾病与暴露之间关联强度的指标为比值比,即OR值。 109.下列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的是 A.在各阶层的人群中调查某病的患病情况 B.分析以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的分布,以确立研究假设 C.在吸烟和不吸烟的男子中调查肿瘤的发病率 D.从已知病例组和对照组获得暴露史和其他资料,以比较两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 E.调查以往患病率的趋势,以便预测将来疾病的发生

110.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 A.适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B.因果关联发生的时间顺序上合理 C.相对队列研究更省人力、物力,并且较易于组织实施 D.偏倚少,结果可靠 E.可直接计算发病率

答案解析: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的、从果到因的研究、不能获得发病率或患病率等率的指标,故其余各项的选项均不正确。

111.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获得病例的途径是 A.医院的病案 B.社区的疾病监测资料 C.公安部门的死亡登记 D.单位团体的疾病健康登记 E.以上均可

答案解析:答案E是本题最佳选择,从研究对象的选择,病例组的来源可来自医院和社区人群中,其余各项的选项均不全面。

112.欲进行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下列不能作为对照的是 A.支气管炎病人 B.胃病病人 C.意外损伤病人 D.肠道传染病人 E.眼病病人 答案解析:病例对照研究中对照组的选择为其它疾病患者时,理论上不能与所研究疾病有共同的病因,故不宜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

113.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过头会造成 A.降低研究效率 B.提高研究效率 C.高估OR D.降低OR E.以上都不对 答案解析:在病例对照中采用匹配的目的首先在于提高研究效率,其次在于控制混杂因素的作用。所以匹配的变量必须是已知的混杂因子或有充分理由怀疑为混杂因子,否则不应匹配。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徒然丢失信息,增加工作难度,结果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这种情况称为匹配多头,应注意避免。

19

114. OR的流行病学含义为 A.病例组中某因素的暴露比例是对照组的暴露比例的多少倍 B.暴露于某因素的发病率 C.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相关 D.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发病比值 E.说明点估计值的可信度

答案解析:从OR(比值比)的定义及流行病学意义中可反映本题答案是A,其余各项的选项均不正确。

115.一项吸烟与肺癌发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计算结果为χ2=15.36,P<0.05,OR=4.5,正确的结论为 A.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 D.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病例组 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

答案解析:P<0.05,说明吸烟与肺癌间有联系,OR值4.5表示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危险性(可能性)是不吸烟者的4.5倍。

116.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中,最易出现偏倚的是 A.Berkson偏倚 B.暴露偏倚 C.混杂偏倚 D.信息偏倚 E.上述都不是

答案解析:研究对象来自医院,Berkson偏倚又称为入院率偏倚,故A为最佳答案。 117.―由果到因‖的研究方法是 A.现况调查 B.队列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横断面研究 E.社区试验

答案解析:病例对照是回顾性收集过去暴露因素的情况,而A、D为因果同时收集,B为从因到果的研究,E为干预后追踪结局的情况,故答案是C。

118.当某种因素与疾病无关联时 A.OR=0 B.OR>0 C.OR<1 D.OR>1 E.OR=1 答案解析:OR>1表示某种因素与疾病间有关联,可能为危险因素;OR<1表示有关联,可能为保护因素;OR=1表示某种因素与疾病无关联。当然,还需结合卡方或OR值可信区间考虑,下结论更为全面。

119.病例对照研究中影响样本量的因素,不包括 A.研究因素在对照组中的暴露率p0 B.预期的该因素的效应强度OR C.希望达到的检验的显著性水平α D.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E.对照组中的发病率

120.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应如何控制入院率偏倚(Berkson偏倚) A.在教学医院选择对象 B.在教学医院随机选择对象 C.在社区普通人群中随机选择对象 D.采用匹配方法选择对象 E.制定严格统一的诊断标准 答案解析:所谓的入院率偏倚是由于在医院选择病例和对照时,由于病例只是该医院或其它医院的特定病例,因为病人对医院及医院对病人双方都有选择性,所以病例组对象不是全体病人的随机样本。控制此类偏倚的有效手段就是在普通社区人群中通过普查或抽样调查获取对象,以提高样本人群的代表性。仅在教学医院选择的病例缺乏代表性。匹配是为了控制混杂偏倚。

121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应如何控制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Neymanbias偏倚) A.尽量

选用旧病例 B.尽量选用新发病例 C.采用匹配方法选择对象 D.在社区人群中随机选择对象 E.在多家不同地区的医院选择对象

答案解析:所谓的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是由于主要选择现患病例作为对象,由于现患病例包含大量存活下来的旧病例,存活病例与死亡病例及痊愈者在某些特征有明显的差异,且多年的存活病例可能已经改变了暴露情况,从而导致偏倚的出现。控制此类偏倚的重要手段就是选用新病例。

122在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时,采用分层分析是为了控制何种偏倚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测量偏倚 E.检出偏倚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