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节选)》导学案[含答案] 下载本文

白塔高级中学分层次问题教学导学案 语文必修二 班级------------

主备教师:徐昌健 审核教师:张艳 姓名------------------

我与地坛(节选)学案 开卷有益

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唯沉思的时刻,才是敏锐、富有,也是最强大的时刻。这大约是我们每个人都能体验到的,只是由于肢体的完整,由于行动的灵便,由于俗务的纠缠,更由于欲望的引诱,沉思的机会于我们正变得越来越稀少。史铁生不然,他有的是机会让自己强大,尽管他被迫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唯其强大,才可能这样平实地谈论死亡,既不夸张对它的向往,也不回避它的到来,就像一个操心家务的农夫,安排惊蛰开犁清明下种的农事,也预告秋季的收成一样寻常。

轮椅作家——史铁生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作品有《 》、《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 》、《 》等。

作者在那金子般的二十一岁时突然失去了他的双腿,我们能充分理解他的极端痛苦的内心:?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地坛的树阴和夕阳笼罩着史铁生绝望的身影,他在这里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静想苦思,想关于死的事,想了好几年。在地坛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境界中,作者获得了对生命的一些新的理解,从而走出了残疾自伤的阴影。

合欢树

史铁生

10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试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10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做根本不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白花的裙子。

1

t/

白塔高级中学分层次问题教学导学案 语文必修二 班级------------

主备教师:徐昌健 审核教师:张艳 姓名------------------

我20岁时,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试怎么知道会没用??她每说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喜欢文学,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吗?那就写着试试看。?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也获了奖,母亲已离开我整整7年了。获奖之后,登门来访的记者很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了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子去,小院在一个大院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子,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子里的老太太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子去看看吗,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到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绿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都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不但长出了个子,而且还比较茂盛。母亲高兴了好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又过了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

院子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喜欢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儿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的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

2

t/

白塔高级中学分层次问题教学导学案 语文必修二 班级------------

主备教师:徐昌健 审核教师:张艳 姓名------------------

都扩大了,过道窄得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得跟房子一样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想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了享受。

有那么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思考】1.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4分)

2.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6分)

3.体味划线句子的情愫。你有何想法不妨说说。

【答案参考、得分点说明】1.① 二十岁以后,作者双腿残废,母亲为了给他治病和帮助他学习写作而努力不懈,直至因过度操劳而早逝,这使他体会到母爱的执着和无私。(2分)

②三十岁以后,作者在创作上接连获得成功,他感念没有母亲就没有自己的现在,痛定思痛,更体会到母爱的深厚和恒久。(2分)

2.想表现的是:①母爱是普遍的 ②母爱又是独特的(2分)

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①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2分) ②含而不露,韵味悠长(2分)

一、预习 1、单音字 炫耀( ) 亘古( ) 坍圮( )( ) ....

恪守( ) 窸窣( ) 譬如( ) ....灼热( ) 恓惶( )( ) 迄今( ) ....耽搁( ) 尴尬( )( ) 罪孽( ) ....福祉( ) 祈祷( )( ) 熨( )帖( ) ...2、多音字

?(bō)剥蚀?(yù)熨帖?(jiǎo)角落剥? 熨? 角? ?(bāo)剥皮?(yùn)熨斗?(jué)角色

?(sù)宿命?(lěi)成年累月宿?(xiǔ)一宿 累?(léi)累赘 ?(xiù)星宿?(lèi)劳累

3、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节选两部分的要点。

4.作者是怎样巧妙地将?我?与?地坛?联系起来的?

3

t/

白塔高级中学分层次问题教学导学案 语文必修二 班级------------

主备教师:徐昌健 审核教师:张艳 姓名------------------

5、诵读课文景物描写部分并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

6.作者在地坛想了好几年,是母亲的爱和理解帮他解决了怎样活的问题,但这也使母亲成为?活得最苦的母亲?。母亲的苦体现在哪里?

7.作者在瘫痪后,在十五年漫长岁月中,由?失魂落魄?到小说获奖,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这样的变化,与地坛这个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二、语言精辟 富有哲理

本文有些句子朴实无华却寓意深刻,闪耀着作者睿智的光辉,给人以警策。请抄下来并背之。

1、 2、

3、

三、史铁生先是双腿瘫痪,接着是肾病发展为尿毒症,依靠透析维持生命,命运不断捉弄他,但他最终大有成就。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结合原文和现实人生, 谈谈你的看法。(8分)

4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