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19届九年级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 下载本文

(4)A 在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水能液封,形成密闭体系,故A正确; B 水具有润滑作用,水能润湿玻璃管口便于插入,故B正确; C 水能吸收热量,水能防止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故C正确; D 烧杯中水能提供热量,并能隔绝氧气,故D错误;

E 进入气体的体积等于排出水的体积,水能测量气体的体积,故E正确。故选D;

(5)①实验室配制3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需要称取氯化钠1.5g,需要量取水的质量为30g-1.5g=28.5g(水的密度为1.0g/mL,合28.5mL);

②配制3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CBDEA;

③A 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正确; B 称量时,在砝码端忘记垫上质量相同的纸片,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B正确;

C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C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ABC; ④自来水需经过蒸馏才能用于配制溶液。

19.利用传感器对二氧化碳性质再探究。

某兴趣小组利用传感器二氧化碳性质再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如图1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三瓶:250mL的烧瓶内收集满CO2气体,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等体积的液体(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

步骤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等体积的液体(水、饱和石灰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

步骤3: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成的图情况如图2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资料1:Na2CO3+CO2+H2O==2NaHCO3 资料2:NaOH+NaHCO3==Na2CO3+H2O

(1)图1所示实验中,用“注射器”而不用“长颈漏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AB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致曲线1中________段气压变化是由于充分振荡烧瓶导致的。在不改变装置药品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E点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A与E几乎在一条直线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2所代表的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曲线2与曲线3差异较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6)探究曲线3所代表的实验后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①小明同学猜想有以下六种可能: 猜想 一 二 三 Na2CO3、成分 Na2CO3 NaHCO3 NaHCO3 四 Na2CO3、NaOH 五 NaHCO3、NaOH 六 Na2CO3、NaHCO3和NaOH

小新同学认为猜想五和六都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美同学又通过计算否定了猜想二和猜想三。

②小芳同学通过实验继续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取少量该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溶液呈红色 中,滴入酚酞溶液 加入________ 溶液

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溶液呈________性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四正确

【答案】 (1). 使用长颈漏斗形成液封,反应过程中,由于瓶内气压改变,液面发生改变,无法准确测量气压变化 (2). 液体快速注入容器导致气体压缩,压强增大 (3). CD (4). 降温 (5). 1体积的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6). CO2+Ca(OH)2═CaCO3↓+H2O (7).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的量很少,影响了二氧化碳的吸收 (8). 氢氧化钠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两者不能共存 (9). 氯化钙(合理即可) (10). 碱 (11). 产生白色沉淀,红色不褪去 (12). CaCl2+Na2CO3=CaCO3↓+2NaCl 【解析】

【详解】(1)图 1 所示实验中,用“注射器”而不用“长颈漏斗”的原因是使用长颈漏斗形成液封,反应过程中,瓶内的气压改变,液面发生改变,无法准确测量气压变化;

(2)曲线 AB 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液体快速注入容器导致气体压缩,压强增大;

(3)振荡烧瓶会加快二氧化碳的溶解,所以图中曲线1中CD段气压的变化是由于充分振荡烧瓶导致的;使烧瓶内物质冷却,温度降低压强也会减小造成压强减小,在不改变装置药品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E点的方法是降温;A与E几乎在一条直线上的原因是1体积的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4)曲线2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5)曲线2与曲线3差异较大的原因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的量很少,影响了二氧化碳的吸收;

(6)①根据“查阅资料”可知,氢氧化钠能与碳酸氢钠反应。小新同学认为猜想五和六都是错误的,理由是氢氧化钠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两者不能共存;

②氢氧化钠与碳酸钠都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因此: 实验步骤 取少量该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红色不加入氯化钙溶液 褪去 CaCl2+Na2CO3=CaCO3↓+2Na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溶液呈红色 溶液呈碱性 猜想四正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