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单元知识点 下载本文

苏教版2019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认识空气)

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也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把一个袋口打开、口朝下的塑料袋快速移动后握紧,塑料袋会鼓起来,这是因为塑料袋装满了空气。

3.在做注射器挤压空气实验时,放一小块泡沫在针筒里会看得更清楚。

4.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喷水、充气床垫等。 5..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6.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7.热空气要比相同体积的冷,空气质量轻,所以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8.暖气片都安装在房间的低处,可以让空气自然上升,提高室内气温。

9.阳光使地表温度升高,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方的空气,冷空气补充到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热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

10.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11.生活中扇扇子、用吹风机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都可以制造风。 12.将一团纸紧塞在瓶底,再把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中,纸团不会湿。

简答题:

1.请写出空气的两个特征。

答: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

答:橡皮艇,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喷水、充气床垫、汽车轮胎、气压保温瓶等。 3.空气的质量和相同体积的水、石头的质量相比,有什么不同? 答:空气的质量非常轻,水的质量要重一点,石头的质量最大。 4.在生活中会经常看到电子天平,你能写出它的正确使用方法吗?

答: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2)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为“0。”(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5.举例说明冷空气的用途。 答:冷藏柜、空调制冷。 6.举例说明热空气的用途。 答:热气球、取暖器等。

7.说说“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

答:因为“热气球”里充满了热空气,热空气会带动“热气球”上升。 8.说一说伽利略是如何通过实验来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答:17世纪,伽利略做了一个实验:用气泵向一个大玻璃瓶打足气,使瓶中尽可能多装一些空气,并封住瓶口,用天平称出瓶子的质量。然后把瓶口打开,再称,发现瓶子的质量减少了。伽利略认为,减少的质量就是把瓶口打开后跑出来的空气的质量,从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9.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需要准备的材料有哪些? 答:塑料瓶、短蜡烛、美工刀和垫片等。

10.根据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规律,请你谈一谈大自然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答:阳光使地表温度升高,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方的空气,热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冷空气补充到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这样就形成了空气的循环运动,从而形成风。

- 1 -

第二单元知识点(研究土壤)

1.我们可以到田野、花圃或池塘边等不同的地方挖一些土壤的研究。在挖土时

必须有大人陪同才能去水边。

2.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挖来的土壤里有蚂蚁、小石子、枯树叶、沙子等。

4.把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壤中冒出,搅拌静止后发现沉淀物分层,上层的物质是黏土,下层的物质是沙粒。

5.土壤中有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人们根据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较多的叫做沙质土,黏粒含量较多的叫做黏质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做壤土。

6.三种土中,沙质土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芝麻、花生等。黏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荷花、芦苇等。壤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渗水性、透气性都较好,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蚕豆、苹果树等。

7.土壤按从上到下分成三层:表层土、下层土、岩石层。 8.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土壤越肥沃。

9.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为形成腐殖质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吃和排泄食物,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10.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体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人们常用种植绿肥、施农家肥和收集落叶沤肥等方法改良贫瘠的土壤。

11.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养料、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栖息地。土壤与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等息息相关。

12.土壤的形成过程非常缓慢,几厘米厚的土壤层要经历上千万年的时间。今天,土壤正在受到流失和沙化的威胁。

简答题:

1.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中的水可以观察到什么?静置后观测到什么?说明什么?

答:水变浑浊,静置后出现分层,沉积物上层较小的颗粒是黏土,下层较大的颗粒是沙粒,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残体。说明土壤里有黏土、沙粒和植物残体。

2.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能看到纸巾上有什么印记?说明土壤

- 2 -

中有什么?

答:有黄色潮湿印记,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3.请你说说沙质土适宜生长的植物有哪些? 答:芝麻、花生、仙人球。

4.说说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比较沙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的不同? 答:用手捻一捻,和点水握一握,加点儿水搓一搓等方法。

5.用手指去感知沙土和黏土,捻一捻,这两种土壤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吗?说明了什么?

答:沙土的颗粒感比较强,黏土的颗粒有细腻感。说明砂土中的颗粒大,空隙大,透气好;粘土颗粒小,空隙小,透气差。

6.说说土壤中的小动物是如何为形成腐殖质发挥重要作用的。

答: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吃和排泄食物,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7.腐烂分解后的动植物遗体对土壤有什么作用?对植物有什么作用?

答:腐烂分解后的动植物遗体,也就是腐植质,可以大大增加土壤肥力,同时还能疏松土壤,使空气和水容易进入土壤,为植物生长创造有利的条件,使植物茁壮成长。

8.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 答:植树造林,宣传环保等。 9.植物是如何保护土壤的?

答:植物的根系比较庞大,会分出很多的分支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加大了与土壤的联系,挡住了雨水的直接冲刷,对土水土保持起到了一定作用,从而保护了土壤。

10.水土流失有什么危害?

答:水土流失可使河床升高,湖泊变浅,土壤肥力衰减,旱涝频繁,造成土地资源严重破坏,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11.请你动手做一个肥料袋,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答:1.往透明塑料袋中装土、果皮、菜叶等。 2.往塑料袋中均匀地洒一点水,扎好袋口。

3.把塑料袋放在阴暗的地方,别忘了经常翻动,这个肥料袋就做好了。 12.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有哪些贡献?

答: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养料、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栖息地。土壤与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等食物息息相关。

- 3 -

第三单元单元知识点(固体和液体)

1.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2.敲碎的粉笔、剪碎的纸、切碎的蜡它们和原来一样都还是固体。 3.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最后会变成粉末状,但还是固体。

4.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5.我们可以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用天平比较两种液体的质量。 6.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7.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

8.人们利用水平面的原理制作了水平仪。测量时,将水平仪紧贴在被测物体表面,待气泡稳定后再作判断。

9.用水平仪可以测量课桌、讲台、窗台等是否水平。

10.生活中有许多情况需要把不同的固体混合在一起,如八宝米、中药材、混凝土等。 11.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会发生改变,颗粒不同的固体混合前后体积会发生改变。 12.生活中需要分离混合物的例子:将建筑垃圾中的铁分离,将大米和稻壳分离等。 13.把沙子和盐分别放入冷水中,发现沙子会沉入杯底,盐慢慢溶解在水中。 14.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15.在测量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时,每次要加相同质量的盐;搅拌完全溶解后再次加盐;当盐溶解得很慢时,一点一点地加;当盐无法再溶解时,停止加盐,计算这杯水溶解盐的克数。

16.沉在杯底不能溶解的盐,可以能过加热的方法使盐继续溶解。

17.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 18.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 19.自来水厂的水出厂前需要进行多次过滤。

简答题:

1.固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答: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2.把同样多的蜂蜜和水同时倒在斜放的板子上,流动的快慢一样吗?为什么? 答:不一样,因为蜂蜜和水的粘稠度不同。

3.液体能够流动,但沙漏里的沙也会流动,难道沙也是液体? 答:不是,一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而沙有固定的形状。 4.液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答: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是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5.生活中有哪些需要分离混合物的例子?

答:将建筑垃圾中的铁分离,将大米和稻壳分离等。 6.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让盐和糖在水中溶解得更快?

答:我们可以给水加热、搅拌的方法,让盐和糖在水中溶解得更快。 7.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盐水中的盐和水分离开来?

答:我们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把盐水中的盐和水分离开来。 8.要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答:要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过滤、沉淀、蒸发。 9.在测量液体的体积时,我们需要用到量筒,请你说说量筒的使用方法。 答:一.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缓倒入量筒。 二.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