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 下载本文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写√,错误的填写X)

1、价格的倒数是货币的购买力,货币购买力是对所有商品而言的,购买力的变动趋势和幅度与物价指数变动方向一致。(X)

2、任一经济行为主体的货币收支盈余,都同时意味着对应经济行为主体的负债;任一经济行为主体的货币收支赤字,都同时意味着对应经济行为主体的资产。(√)

3、凯恩斯利率理论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又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流动性的偏好强,愿意持有货币,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利率下降;反之,利率上升。(X)

4、随着现代银行的出现,有了银行券和存款货币,货币与信用这两个范畴长期相互渗透形成了新范畴——“金融”。(√)

5、钉住汇率的国家和地区,在利率上必须跟着钉住货币的那个国家的利率水平走,才能避免资本大量流出流入对汇率的冲击。(√)

6、证券初级市场的首要功能是实现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二级市场最重要的功能在于筹资。(X)

7、单一制中央银行就是在一个国家单独设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机构,由该机构全面行使中央银行只能并对金融业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制度。(√)

8、用劳动价值学说对货币问题作了系统的理论阐明的是恩格斯。(X)

9、任何价格,都是货币单位的倍数;没有货币单位,谈不上货币的度量。(√) 10、本票是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支付命令书,命令其在约定期限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X)

11、股东有投票权;但大量小股东,所以买股票,勿宁说是选择一种保存自己财富的形式。(√)

12、即期利率是指隐含在给定的即期利率之中,从未来的某一时点到另一时点的利率。(X)

13、外汇管理是政府对外汇的收、支、存、兑所进行的一种管理。(X)

14、回购

协议是证券出售时卖方向买方承诺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将证券买回的协议,其实质是一种证券买卖行为。(X) 14、回购协议是证券出售时卖方向买方承诺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将证券买回的协议,其实质是一种证券买卖行为。(X)

15、作为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信用货币制度下可自发调节货币供应量。(X) 16、汇票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支付命令书,命令他在一定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X)

17、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18、从微观角度说,对个人收入在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分配,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利率的影响非常直接。(√)

19、本币汇率下降,即对外升值,能促进出口、抑制进口;若本币汇率上升,即对外贬值,则有利进口,不利出口。(X)

20、金融资产的价值取决于能够给其所有者带来的未来收益。(√)

21、国库券市场的流动性在货币市场中是最高的,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参与这个市场的交易。(√)

22、从职能视角看,货币是普遍被大家接受作为偿付货款和服务的手段。(√)

23、货币在执行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的职能时,必须是足值的、现实中的货币。(X)

24、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是相互对立的,银行信用发挥起来以后,逐步取代了商业信用,使后者的规模日益缩小。(X)

25、直标价法:即对一定基数(1或100)的外国货币单位,用相当于多少本国货币单位来表示。(√)

26、回购协议是证券出售时卖方向买方承诺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将证券买回的协议,其实质是一种证券买卖行为。(X) 27、资产业务是指银行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全部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和吸收的外来资金。(√)

28、最早全面行使央行职能的是英格兰银行。1844年,英格兰垄断货币发行权。1854年,英格兰银行已经取得了“清算银行”的地位。(√)

三、名词解释

1.劣币驱逐良币律:铸造重量轻、成色低的铸币是古代货币流通中反复发生的行为,当劣币出现于流通之中时,人们则会把足值货币收存起来。

2.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即这种利率发生变动,其他利率会相应随之变动的利率。

3.浮动汇率制度:各国对汇率波动不加限制,听任其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涨跌,各国央行只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是否进行干预以及把汇率维持在什么样的水平上。

4.回购协议:是证券出售时卖方向买方承诺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将证券买回的协议。

5.有限法偿:主要是对辅币规定的,其含义是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6.到期收益率:相当于投资人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债券并且一直持有到期满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

7.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单位为基准,用折合成多少外国货币单位来表示。8.期权:是指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约定的时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根据需要放弃行使这一权利。

9.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10.外汇

管制:当政府对于公民、企业,乃至政府机关取得、支用、携带、保管外汇等行为严格加以限制时,称为外汇管制。

10.外汇管制:当政府对于公民、企业,乃至政府机关取得、支用、携带、保管外汇等行为严格加以限制时,称为外汇管制。

11.金融市场:属要素市场,在这个市场上进行资金融通,实现金融资源的配置,最终帮助实现实物资源的配置。

12.银行信用:由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作为媒介的信用,借贷的对象,直接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 13.远期利率:是指隐含在给定的即期利率之中,从未来的某一时点到另一时点的利率。14.钉住汇率制度:是把本国货币与本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货币确定一个固定比价,随着某一种或几种货币进行浮动。 15.货币市场基金:是投资于货币市场金融产品的基金,专门从事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及其他短期类票据的买卖。

四、简答题

1.答:(1)币材的确定

国家规定哪种或哪几种答:(1)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典型形式有赊销、赊购、分期付款等。它包含了销售与借贷两方面,作为信用制度的基础,调节资金余缺,对经济有润滑和促进作用。但其在方向上是严格单向的,规模上也受到局限。

商业信用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是企业之间提供的信用,债权人与债务人都是企业。②商业信用的发生必包含两种经济行为: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或者说是两种行为的统一。③商业信用在生产资本循环和周转过程中为产业资本循环和周转服务,与产业资本循环密切相联,其增减变化也受产业资本循环的影响和制约。

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货币形态提供给企业的信用。它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信用形式。

与商业信用比较,银行信用具有如下特点:

①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债务人则是企业。银行成为专门经营信用的企业和信用中介。

②银行信用在规模、方向和时间上都大大超过了商业信用。由于银行一开始就是以借贷行为这一单纯的债权债务关系出现,并不受商品流转方向制约,而且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

因此,银行信用彻底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在银行信用中,货币资金可以自由地调剂,并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也不受商品流通规模的限制。银行信用既可聚小额的、闲置的货币为巨额的资本力量,以满足社会再生产对大额资本的需求,也可使大额的货币资金分散满足较小数额的货币需求;既可把短期资金集中起来利用其稳定的余额满足社会对长期资本的需求,也可以将长期的货币资本分散满足效益可观的、短期的货币需求;如此等等。因此,银行信用较之商业信用有绝对优越的灵活调剂功能,这也是银行信用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主要的信用形式的原因所在。

③银行信用可以满足生产发展所引起的对于流通中追加货币的需求,可使信用相对于社会再生产而发生“膨胀”。银行办理商业票据贴现靠的是它们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当这些货币资金不能满足贴现业务的需求时,银行发现可以签发自己的票据来代替企业家的票据,银行的票据即银行券。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银行券日益不限于用来代替商业票据流通,而是被更广泛地用于信用业务之中独立地发挥作用,并最终和货币融为一体。

(2)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现代信用制度中,在世界各国,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银行信用均居于主导地位,但却并不否认商业信用的基础地位。两者之间有其固有联系。

①从信用发展的历史来看,商业信用先于银行信用产生,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并且与银行的产生与发展相联系。没有商品经济就不会有商业信用,而没有商业信用的充分发展就不会有银行信用。

②商业信用直接和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相联系,在有着密切联系的经济单位之间,它的发生有其必然性,甚至不必求助于银行信用。因此,即使在银行信用发达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商业信用。

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信用的发展日益依赖于银行信用,并在银行信用的促进下得到进一步完善,二者在总体上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商业信用不断呈现票据化趋势,而票据则成了部分银行信用的工具,如票据贴现、票据抵押贷款等等。同时随着银行信用的发展,大银行不断集中借贷资本,为垄断组织服务,进一步促进了产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结合,从而促使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也进一步融合渗透。

总之,两种信用各具特点,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应充分利用两种信用,相互配合,以促进经济发展。

1、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其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机构进行服务和调控时又不能不考虑货币经济本身自有的运行规律,因而它不能完全听命于

政府,须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 2、中央银行和政府的任务是有所侧重的,这样就使中央银行和政府在宏观经济目标的选择上并不一定在任何条件下、任何时期都保持一致。基于政府的职责以及政治因素的影响,政府行为的出发基点往往是促进经济增长,而这极有可能诱发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现象发生。而央行的首要目标则是遵循货币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保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尽管现代中央银行衍生了一系列其他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但稳定币值始终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把稳定币值作为其中央银行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标。亦正是通过中央银行稳定币值的功能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制约政府过热的经济决策行为,起到经济稳定器、制动器的作用。而这一切的实现,都以中央银行具有较高的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作为

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