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化学小题专题狂练14:化学平衡(附解析) 下载本文

答案

一、考点透视

1. 【答案】C

【解析】A.已知反应达平衡时c(X)=0.3mol/L,其他条件不变,若容器缩小到原来的1/2,如果化学平衡不移动,c(X)=0.6mol/L,但实际再次达到平衡时c(X)=0.5mol/L,说明加压后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故A错误;B.结合题意可知正反应是气体总体积减少的反应,如果Y为固体或液体,则必须满足m>2m,显然不可能成立,所以Y只能是气体,故B错误;C.由B项分析可知,Y是气体,要满足m+n>2m,则n>m,故C正确; D.根据分析知,化学平衡向右移动,Z的体积分数是增大的 ,故D错误;答案选C。

【点拨】掌握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需要从改变条件后的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平衡移动的规律确定移动方向和物质的状态及化学计量数的大小关系。

2. 【答案】D

【解析】A.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增大反应容器的容积,体系的压强减小,化学平衡正向移动,能提高乙烷平衡转化率,A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升高反应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乙烷的平衡转化率,B不符合题意;C.分离出部分氢气,减少了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乙烷的平衡转化率,C不符合题意;D.等容下通入惰性气体,体系的总压强增大,物质的浓度不变,因此化学平衡不移动,对乙烷的平衡转化率无影响,D符合题意。

【点拨】提高乙烷的转化率改变条件必须是平衡向正向移动才能达到目的。 3. 【答案】B

【解析】A.该可逆反应的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不发生变化,当缩小反应容器体积,相当于加压,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加,A项错误;B.在建立平衡前,碳的质量不断改变,达到平衡时,质量不变,因而碳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B项正确;C.若压强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表明反应前后气体的计量数不等,故A、C不可能均为气体,C项错误;D.易知N2(g)+3H2(g)

2NH3(g) ΔH,合成氨气实际参与反应

n(H2)=3×10%=0.3mol,因而Q1=0.3/3×|ΔH|=0.1|ΔH|,分解氨气时实际消耗的n(NH3)=2×10%=0.2mol,Q2=0.2/2×|ΔH|=0.1|ΔH|,则Q1=Q2,D项错误。

【点拨】易错项A,看清问题,防止混淆,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发生改变的反应来说,平衡不发生移动。

4. 【答案】B

【解析】A.根据复合平判据ΔG=ΔH-TΔS,ΔH<0,ΔS<0,且ΔG<0时,反应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在低温条件下自发进行,A错误;B.再加入一定量CO2,平衡正向移动,n(CH3OH)增大,但是n(CO2)的增大幅度大于n(CH3OH),因此n(CH3OH)/n(CO2)减小,B正确;C.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的逆向移动,因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减小,C错误;D.初始投料CO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反应过程中,CO2和H2转化量之比为1∶3,因此不管是否平衡,两者的转化率始终相等,D错误。故答案B。

【点拨】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向逆向移动。

二、考点突破

1. 【答案】A

【解析】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若平衡不移动,B的浓度应是原来的

1倍,但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说明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反应2方向移动,则说明a<b。A.由以上分析可知,平衡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A正确;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故B错误;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物质A的质量分数减小了,故C错误;D.根据上述分析,a<b,故D错误。

【点拨】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B的浓度比原来的一半多,说明平衡向正向移动了。

2. 【答案】B

【解析】A.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所以不能通过降温提高尾气净化速率,故A错误;B.催化剂能够大幅度提高反应速率,所以提高尾气净化速率的最佳途径是研制高效催化剂,故B正确;C.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排出的气体中一定含

有NO或CO,故C错误;D.改变浓度对平衡常数无影响,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故D错误。

【点拨】本题考查了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的知识,学生熟悉这点就能准确答题。

3. 【答案】B

【解析】A.根据该反应中反应物的状态以及各反应物的系数可以知道该反应是反应前后体积无变化的反应,根据甲乙两种投料的关系可以确定所得到的平衡时等效平衡,所以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相同,A错误;B.活塞的位置变化后,乙中的压强减小,但是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平衡不移动,故C的百分含量相同,B正确;C.保持温度不变,向甲中再加入1mol A和2mol B,达到新平衡后,c(B)甲=2c(B)乙,C错误;D.保持温度和乙中压强不变,向乙中再加入2mol D,达到新平衡后,c(B)乙

【点拨】题目有考查等效平衡的知识,在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中,只要投料成比例即能达到等效平衡。

4. 【答案】B

【解析】A.组别①中,0-20min内,CH4的降解速率为

?1

(0.50-0.25)mol=0.0125mol·L

1L?20min·min?1,根据化学反应的计量数之比等于化学反应速率之比可知,NO2的降解速率为2?0.0125mol·L?1·min?1=0.025 mol·L?1·min?1,A项错误;B.由实验整组数据可知,该反应在T1温度下降解达平衡所需要更短,故较适宜的温度为T1,B项正确;C.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40min时,表格中T2对应的数据为0.15-0.18之间,C项错误;D.有表格数据对比可以看出,0~10min内,CH4的变化量:②>①,相同的时间内其降解速率:②>①,D项错误。

5. 【答案】A

【解析】A.若X点P的体积分数40%,Y点P的体积分数小于40%,X点P的含量高,P为生成物,产率越大,平衡常数越大,两点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故A正确;B.温度为T1时,设N的变化量为xmol,根据反应:M(s)+2N(g)

初始(mol):1 2 0 0

P(g)+Q(g)

变化(mol): x

xx 22xx 22 平衡(mol): 2-x

温度为T1时,X点P的体积分数=

xx??2?x22x2?100%=40%,解得x=1.6mol。N的

1.61.6molmol22?1.6mol2L2L?4,?100%平衡转化率为==80%,平衡常数K=故B错误;C.该

22mol?2-1.6?mol/L???2?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体系,压强不影响平衡移动,不能做为达到平衡的判断依据,故C错误;D.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体系,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但压强不影响平衡移动,转化率不变,故D错误;答案选A。

【点拨】在化学平衡移动的图象中,主要先达到拐点的温度高,所以T2>T1。 6. 【答案】A

【解析】A.由已知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C)减小,故A正确;B.根据反应前后的化学计量数的大小可以看出,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V(正)>V(逆),故B错误;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会影响化学平衡移动,所以加催化剂达到平衡后,C的含量不会发生改变,故C错误;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降低,根据反应前后的化学计量数的大小可以看出,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本题温度的曲线不正确,故D错误。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点拨】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的原则和控制变量法的原则分析图象。 7. 【答案】C

【解析】A.“先拐先平数值大”,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会增大,达到平衡的时间会缩短,图中可看出T1>T2,A项错误;B.T1℃时,0~100min SiHCl3的转化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