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廉江市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4周周测试题(B卷) 下载本文

广东省廉江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4周周测试题(B卷)

一、基础知识(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10分)

(1) ,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关雎》) (2) 蒹葭萋萋, 。(《蒹葭》)

(3) 《子衿》通过夸张的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主人公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句子是: , ! (4) 微君之故, 。(《式微》) (5) 请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默写完整。

,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母亲便kuān wèi ( )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

(2)当它jiá rán ér zhǐ( )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3)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yǎn kuàng( )里转。 (4)这十多个少年里,委实没有一个不会fú shuǐ( )的。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 张老师,我诚挚邀请您莅临我校学术交流研讨会,请您届时为会议给予认真指导。 B. 老李对父亲刚去世三天就来上班的老张说:“家父刚过世,你还是在家里多休息几天吧。” C. 小兰在刚开张的小店里买到了她心仪已久的音乐盒,兴奋地对店员说:“下次我还会光临贵店,多多惠顾贵店的。”

D. 小王的专业是珠宝设计,在原来的单位无法发挥所长,只好辞职另谋高就了。 4、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金秋时节的家乡是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脸上笑开了花。(“金秋时节”与“家乡”互换位置) B.我市文明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经典。( “了解”与 “研究”互换位置)

C.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删掉“使”) D.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掌声。( “掌声”改为“欢迎”)

5、根据下面一则消息所给出的信息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本报讯:记者近日从联通南京分公司获悉,130手机将在包括南京在内的12个城市推出“一机多网”服务,用户可以直接用手机拨打国际、国内IP长途电话,将来还能上因特网。据介绍,“一机多网”是中国联通在预存话费的基础上推出的数字手机与IP电话因特网综合集成的一项新业务,用户在130手机上拨打IP电话时,无须输入卡号和密码,直接拨“17911”和“被叫号码”即可,在本地打国内长途时,不分远近均为每分钟0.7元,国际长途每分钟5.2元。据悉,到今上半年,国内将有超过130个城市开通此项业务。

二、阅读

(一)《小石潭记》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斗折蛇行( ) (2)往来翕忽( ) ...(3)悄怆幽邃( ) ..7.把文字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第1自然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发现小石潭之经过及小石潭的概貌,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

B. 文章第2自然段采用“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

C. 文章第3自然段用变焦的手法,把镜头推向远方,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作者娴熟地使用比喻手法,使读者身临其境。

D. 文章第4自然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先写内心感受,后写外景环境,情景交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

E.

(二)陶侃惜谷《晋书》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家给人足/不足为外人道也 B.见人持一把未熟稻/彀弓弩,持满 ....C.人云/此中人语云 D. 聊取之耳/忘路之远近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4分) 人 云 行 道 所 见 聊 取 之 耳。

11.作者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3分)

(三)

中西方孝文化的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中西方孝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长时间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是子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而西方现代经济的发达水平使得它有能力建设一套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比较齐全的养老院体系,尽管许多老年人会比较孤独,晚景凄凉,但是由于文化传统习俗等束缚,他们更不愿麻烦子女,无怪乎有人说西方社会是“孩子的天堂、老人的坟墓”。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西方孝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首先,是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差异所致。陈独秀曾说,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中国宗法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统治者对国家的治理是通过家族来实行的,因而在一定意义上国家就是一个扩大了的家族,只有齐家才能治天下。而在西方,个人本位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化的首要原则,这种原则倡导人的自由与平等,每个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父母与子女也不例外。

其次,是老年至上与少年至上的差异所致。在代际价值观上,中国是老年至上,西方则是少年至上。相对来说,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在孝文化的熏陶下树立了应对父母尽孝的观念,这是社会化作用的结果。可以说孝道是社会化的产物,而不是个性化的产物。在传扬个性化的西方现代文明中,年轻人对传统观念批判比接受多,对父辈一味的遵从是无法接受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尊重过去与老人经验的老年文化,而西方文化则是一种重视未来与青年创造性的青年文化。

在代际关系上,中国孝道要维护家族的延续、发展与团结稳定,必然强调代际整合,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和相互负责的,以孝道为基本精神;而西方文化以人的自由平等为最高价值,必然强调代际断裂,父母尊重子女的意愿和个人隐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这是培养独立性格的基础。所以,代际整合与代际断裂的差异也是导致中西孝文化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

总之,中西方孝文化截然不同而又各有所长,这些不同源于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流的今天,中西方的孝文化正在彼此影响、互相吸收,取长补短。随着全球化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发展,这种相互影响的趋势还将继续,因此对中西方孝文化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有删改。) 12.下列对上文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 文章开头指出中西孝文化存在差异这一现象,然后逐层阐释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 B. 选文第3段的设问句,既能激发读者的思考,又自然地引出下文。

C.第四段引用陈独秀的话,目的是使论证更有力,增强文章说服力,语言也更具文采。 D.文章第4-6段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导致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这三段是并列关系,条理清晰。 13.下列对上文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在孝文化的熏陶下树立了老年至上的孝的观念。 B.西方的老年人受文化传统习俗等束缚,不愿麻烦子女,所以比较孤独,晚年凄凉。

C.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差异,老年至上与少年至上的差异,代际整合与代际断裂的差异是导致中西孝文化差异的原因。

D.随着全球化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发展,研究中西方孝文化的差异有着深远的显示意义。

14. 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中西孝文化“各有所长”,请概括中国孝文化“长”的具体体现。(4分)

三、附加题

窗外的人影晃了一下,用压低了的粗嗓门说:“是我,朱赫来。” 接着,他两手按住窗台,纵身一跳,头就同保尔的脸一般高了。 “我到你家借宿来了,小弟弟,行吗?”他小声地问。

“当然行,那还用说!”保尔友好地回答。“你就从窗口爬进来吧。” 朱赫来粗壮的身体从窗口挤了进来。 他随手关好窗户,但是没有立刻离开那里。

他站在窗旁,倾听着窗外有没有动静。月亮从云层里钻出来,照亮了大路。他仔细观察了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