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案例 下载本文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觉得才赚 162 元,太少了。其实这里只是举了一个小本创业的例子,毕竟咱们李济安创业博客暨 《创业致富快报》 一直专注的是平民创业这个群体。

如果你想玩大的,可以呀,只要你悟透了这个套路,怎么玩都可以。

比如:

1、你是不是可以调下奖券的数量, 将奖券的数量变成 1000 张你就赚 1620 元了。2、这个产品是不是可以调整,你除了选碗和伞这两个产品,你是不是还可以选 别的。

3、各个产品的比例,你是不是可以将伞调成

60 。

????

好了,不往下扯了。

方法是无穷尽的,钱更是赚不完的。

为什么穷人会越来越穷?

一年到头忙进忙出,为什么富人能成为富人,而穷人却跳不出穷困潦倒、疲

于奔命的泥潭?有人说, 那是因为富人能接触到更多赚钱的机会, 本钱,让钱生出更多的钱来 ??

他们有更多的

这些说法都有道理。最近,美国的心理学家从认知心理的角度解开了这个谜

团,贫穷会让人的视野变得狭窄,穷人经常只把眼光放在如何应付眼下的生活, 却忘记了长远的规划, 导致贫困的状态一直延续。 说得通俗一些, 经常盘算信用

卡账单,计算哪家店的菜更便宜一些, 这些都极其耗费一个人的认知能力, 如果 你总是把注意力盯在这些小钱上,大钱就会和你擦身而过。

为什么穷人会越来越穷?

28 岁的小彦自称是标准的穷忙一族,大学毕业五年的她在一家广告公司做 设计,每个月工资四千。 大城市的生活成本不低, 不丰厚的薪水每个月被各种生活开支消耗殆尽 —— 房租 1200 元,水电 100 元,交通 100 元,日常三餐 600

元,朋友聚会 600 元,淘宝购物 1000 元 ??“要是碰上朋友结婚要送红包,或是想买个什么心仪的大件,就只能找信用卡透支了。 ”小彦说,为了应付这些不时之需,她办了好几张信用卡, 每个月拆东墙补西墙, 光是研究信用卡账单就要花上老半天。为了让有限的金钱发挥出最大功用, 小彦还研究出了一堆省钱秘笈,哪个网站会定期推出免费试用,哪个团购网的团购最划算 ??

夜深人静的时候,小彦也经常会做这样的梦,什么时候才能像有钱人一样,花钱不用算计,每天早餐买两碗豆浆,吃一碗倒一碗。

然而,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无情地击碎了小彦的梦想。和中国一样,美国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为什么富人越富,穷人越穷?这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除了个人和体制原因, 心理学家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贫穷会让人的视野变窄,从而导致贫穷的状态一直延续。

算小账耗费了全部心力

研究者提出了 “稀缺感 ”一词,他说,长期的资源稀缺培养出了 “稀缺头脑模式 ”,导致失去决策所需的心力。 一个穷人为了满足生活所需, 不得不精打细算, 就没有精力来考虑投资和发展事宜。

对于这样的观点,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丁雷表示赞同,他说,从认知资源的角度上讲,人的注意力、 工作记忆都存在一定的限制, 一个人越关注眼前的或细小的事情,必然没有精力去进行更长远的思考。 如果整天忙于琐事, 他也就失去了接触更广阔空间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思维眼界更为狭窄。

应该用哪张信用卡支付更合算?哪一个超市又在搞促销活动?把哪一罐花

生油放入购物车更便宜?对这些琐事的反复考虑会造成精神损伤, 这种损伤不仅会耗尽一个人的认知资源还会减弱规划明天的重要性,因为今天的需求量太大

了。换句话说,当你挣扎着踩水时, 计算哪条海岸线最近的能力就变成了奢侈品。

提醒:不要忘记自己的长远规划

我们面临的纷繁芜杂的事情按照紧张和重要程度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紧急且重要、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但重要、 不重要且不紧急。 如果让你安排事情先后, 99% 的人都会把重要又紧急的事情放到第一位, 不重要又不急的放在最末。 但在现实生活中, 50% 以上的人每天忙着不重要的事 (但很可能的确很急) 而不自知。

很多穷人往往都在被动地做些紧急的事情,比如赚到今天的饭钱,却忘记了

重要的事情,比如为长远的规划努力, 结果造成恶性循环, 紧急的事情越来越多。所以,丁雷说,我们不要把全部的视野放在眼前的利益和细节上, 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前提下, 也要培养自己成长方面的需要。 比如掌握一种具体的技能、 有一份赚钱的工作, 这是基础,但不要这些满足之后放弃更高的追求, 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创业能力。

丁雷说,自己有个朋友,学机械的,一开始进公司画图纸,后来,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管理学,还自费读 MBA ,之后,在一次内部招聘时,被上级集团公司招去做经营管理,工作上了一个层次,有了更高更广的视野。他说,现在回到原先的单位,看到以前那些同事还在画图,就更肯定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头脑,这是最好的诠释。所以,不要因为疲于应付眼前

的生活,就忘记了对自己的长远规划,以及为此应该付出的努力。

(版权说明:

本文作者:祝洁炜 资讯来源:每日商报 )

附录:美国穆来纳森关于对资源稀缺状况下人的思维方式的研究介绍

一个跨学科团队完成了一项对资源稀缺状况下人的思维方式的研究,结论是:穷人和过于忙碌的人有一个共同思维特质,即注意力被稀缺资源过分占据,

引起认知和判断力的全面下降。 这项研究是心理学、 行为经济学和政策研究学者协作的典范。

这个研究源于穆来纳森对自己拖延症的憎恨。他 7 岁从印度移民美国,很快就如鱼得水,哈佛毕业后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经济学,获 “麦克阿瑟天才奖 ”后被返聘为哈佛终身教授。而立之年就几乎拥有一切,他觉得惟一缺少的就是时间,

脑袋里总有不同的计划,想把自己分成几份去 “多任务 ”执行,结果却常常陷入过分承诺、无法兑现的泥潭。

穆来纳森把正在做的国际扶贫研究和自己的问题联系起来, 竟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惊人地类似。穷人们缺少金钱,他缺少时间,两者内在的一致性在于,即

便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者一些时间, 他们也无法很好地利用。 在长期资源 (钱、时间、有效信息 )匮乏的状态下,人们对这些稀缺资源的追逐,已经垄断了这些

人的注意力,以至于忽视了更重要更有价值的因素, 造成心理的焦虑和资源管理困难。也就是说,当你特别穷或特别没时间的时候, 你的智力和判断力都会全面下降,导致进一步失败。

研究进一步解释,长期的资源稀缺培养出了 “稀缺头脑模式 ”,导致失去决策所需的心力 —— 穆来纳森称之为 “带宽 ”(bandwidth)。一个穷人, 为了满足生活所需,不得不精打细算,没有任何 “带宽 ”来考虑投资和发展事宜 ;一个过度忙碌的人,为了赶截止日期,不得不被看上去最紧急的任务拖累,而没有 “带宽 ”去安排更长远的发展。即便他们摆脱了这种稀缺状态, 也会被这种 “稀缺头脑模式 ”纠缠很久。

穆来纳森的研究,对社会阶层理论和国家政策、技术发展模式乃至个人时间管理等问题,都有重要的启示。以下试举几例 ——

例一:穷人为什么穷 ?

美国共和党认为穷人之所以穷, 是因为他们不努力 ;民主党认为, 贫穷根源来自社会不平等, 国家应主持再分配来支持穷人。 穆来纳森却证明两党都错了: 穷人不是不努力, 而是因为长期贫穷, 失去了摆脱贫穷的智力和判断力, 这种状况不变,再努力也是白费 ;而如果仅是简单地分钱给穷人,穷人的 “稀缺头脑模式 ” 也会导致无法利用好这些福利以脱贫。 所以一个合理的社会流动方式应当是, 建立最基本的社会安全体系, 同时保有社会竞争上升通道, 资源入口向全社会开放,使得个人能保持正常思维,有尊严地奋斗。

例二:时间不够怎么办 ?

传统时间管理原则是利用片段时间和多任务,而穆来纳森研究发现,不是时间不够,而是判断问题的心力不够 ;利用片段时间和多任务解决方式,反而因分心加强了焦虑,导致无法专心处理主要任务,加剧拖延。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办法是,减少多任务干扰,求助外界辅导,分割问题,从而淡化处理问题的焦虑。

例三:信息过载?不,有效信息匮乏。

我们每天都处于信息过载中,很多人被微博、微信等信息轰炸得无法判断问题,所以一些人开始用 “戒网 ”的方式来摆脱信息过载。事实上这不是信息过载,而恰恰是 “有效信息 ”匮乏的恶果。

在一个严重缺乏公开信息的社会, 一旦技术带来部分的信息开放, 会造成 “饿汉吃自助餐不知如何选择 ”的问题。同样,我们的头脑还处于有效信息稀缺的时代,有 “看到字就觉得很重要 ”的毛病,尚无法处理高浓度信息。最好的解决方式不是回到信息匮乏状态, 而是建立辅助性信息筛选机制, 帮助自己挑选重要信息。

穆来纳森的研究刚刚开始,他关于 “稀缺头脑模式 ”的警示,是我们这个信息和人口爆炸、平均时间和资源都加速减少的时代的一盏指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