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讲解7 下载本文

要用五根、五识,所以最后最后成就的时候成所作智。所作是什么?所作是指度众生,一切度众生的作业都成就叫成所作。如果我们要稍微分一点次第上的高低,可以说即身成佛比即心成佛还要高一点。因为心成就以后最后还要转前五识,当然如果你心已经成佛了,接着当然身也能成佛,只不过还有个次第。而且不是心成佛了以后,自然就身成佛,还是要修的。要不然我们光修六识清净以后其它都清净,不是这样子,还是每一个都要修,只不过你一个已经成就下面就比较成就,如是而已。

我们学习《楞严经》,因为里面要讲明心见性,这些东西也都要知道,不知道你不能知道的很彻底、清楚。接着我们讲三昧总持论。讲到心寂静、寂止了以后就很明亮,这个明亮的心、明净的心体就能够照见诸法,不但照见诸法、也照见自心、而且照见一切的诸法实相。因为照见诸法实相以后,对于一切的妄想、妄念、杂念就都能够观智的力量把它照破。这就讲到《心经》里面: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个照见是怎么照见?我曾经比喻说我们的心就好象防空洞一样,防空洞里面通常都是黑暗、潮湿的,而且还有很多的动物,什么都有,你如果拿一只手电筒进去一照那些所有的动物都会跑到;一照见我

就看到了,看到了过阵子它就渐渐跑掉了。所以照见五蕴皆空,用这样的比喻,就好象你的般若智慧照见你的心体以后,照到你的心体一观,看到很多烦恼,但你让它等一下下那些烦恼相就没了,心就空了。这是指什么叫照见,是用心眼、智眼照而不是用肉眼。 其次,“总持”者,梵文为“陀罗尼(Dharani)”,总摄忆持一切法义之意;或者也可以说你可以以一法而总括摄持一切法。这个好象是你把一样修行的东西变成专修,用那个专修的项目设法去想到跟其它的一切法的关系,然后都把它连络、包括进去。譬如你在持戒的时候,不要光是持戒,你就可以用戒甚至涵盖整个戒定慧,以持戒而修一切法叫戒总持。你修定也是这样,在修定的时候以定来总摄一切法,把所有一切法都涵盖进来叫定总持。你修慧的时候,这个慧当然要出世间慧,以慧而涵盖一切叫慧总持。

譬如持戒怎么能涵盖定慧呢?怎么涵盖法?因为你持戒,定是不乱,因为持戒也要摄心清净,心不乱就是定,所以以戒摄定;因为你持戒不造恶业,也就是不造虚妄业,不愚痴、害人、自害害他的业,那就是有智慧,所以就以戒摄慧。以戒这一法来总摄定慧,乃至于三十七道品都可以摄,这叫戒总持。所以会修行的人应该这样子,你修行一法的时候可以所有的法都

修到,就看你的心量,以及你的知解的广狭。如果你胸量很小不能涵盖那么多,那就简简单单,我持戒就乖乖的好了。可是持戒不只是乖乖的,还要有定力,有定力所以你能持戒不会犯戒、破戒,有定力你就挺得住,种种境界现前你就不会坏戒。你的戒体坚固那就是定;智慧呢?你可以分辨一切的善恶事、清净染污事,舍染污事而行清净事,舍恶事而行善事,这就是能够抉择,抉择名慧。你要是学《唯识学》,什么叫抉择?抉择名慧。有抉择力称为有慧,什么叫抉择也就是你会分辨是非善恶,而且选择那个其中的善法而为之,舍恶法而不为这个叫抉择、抉择力,有抉择者名为有慧。所以持戒也可以修慧,事实上是如果以大乘来讲,五度如盲,般若为岛,你修任何一个法门,都要有些智慧,不一定要大彻大悟的智慧,但也要有基本的智慧。要能够选择、抉择,否则就盲修瞎炼,你那个戒可能变成盲戒、顽戒,是很精进、用功,可是很顽固、固执、硬梆梆的。

以戒可以总持一切法,以定更加可以总持一切法,你要避掉一切散乱、邪恶、贪染等等,贪嗔痴慢疑,散乱、懈怠、不正知都要能够舍掉,所以那就是戒了。然后你能够知道抉择什么事会有助于得定,或是有害于得定的,那就是抉择、那就是慧了。你的目的是维

持你定、维持你修三摩地,你能够抉择一切法,有益于它的你就做,有害于它的你就不做,这就是以定入慧。所以这个定法也可以总摄戒法跟慧法(戒学跟慧学)。好,这是总持的另外一个意思。

一般讲有四种总持:法总持、义总持、咒总持、忍总持。此为出于《瑜伽师地论》:一、法总持——谓菩萨得念慧力,持所闻的法,经无量时,永不会忘失,是名法总持(法陀罗尼)。这总持当然是一种成就的结果。二、义总持——谓诸菩萨持所闻无量义趣,无量的道理,经无量时,永远不忘失,是名义总持(义陀罗尼),而且可以解无量的义。三、咒总持——咒即咒愿;谓诸菩萨获得如是总持,令其咒愿悉皆神验,能除一切众生种种灾患,是名咒总持(咒陀罗尼)。四、忍总持——忍即安忍;安忍就是忍可,谓诸菩萨成就坚固之行,于所闻法,得成于忍,是名忍总持(忍陀罗尼)。一切的法都能够成就,而且坚固不动叫忍总持。 又,“法陀罗尼”(法总持)即是以一法总摄一切法;这是我刚刚所说的总持的另一个意义。“义陀罗尼”即是以一义总摄一切义;“咒陀罗尼”即是以一咒而总摄一切真言陀罗尼;“忍陀罗尼”即是以忍这个法而总摄一切法。而“三昧总持”者,即是以三昧而总摄一切法门,令一切法尽在其中,都在里面。为何三昧可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