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考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

9.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这说明任何真理都具有( )。 A.全面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客观性 【答案】B

【解析】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的相对性,即相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 【考点】真理相对性的概念。

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C

【解析】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核心是实事求是,涵盖了其他的内容。 【考点】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11.决定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的是( )。 A.地理环境 B.物质生产 C.风俗习惯 D.人伦道德 【答案】B

【解析】物质生产之所以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构成和增长速度、物质生产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制约着人口生产的规模和速度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 【考点】物质生产决定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 12.下列范畴中,反映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是(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生产资料 【答案】B

【解析】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构成得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当一种适合生产力要求得新的生产关系建立得时候,就会推动生产力得发展,但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得时候原来得生产关系就会成为生产力得障碍,最终会引起生产关系得变革。生产关系的总和就是经济基础。 【考点】以上四个概念。

13.阶级斗争归根结底是由( )。 A.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 B.思想观念的分歧引起的 C.政治理念的差异引起的 D.宗教信仰的不同引起的 【答案】A

【解析】阶级斗争归根到底是由于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阶级斗争指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是根本利益对立的阶级之间相互冲突的表现,是解决对立阶级之间矛盾的基本手段。不同阶级的经济地位和物质利益的对立。一切阶级斗争,都是在物质利益即经济利益互相对立和冲突的基础上发生的,归根到底也都是围绕着物质利益而进行的。

【考点】阶级斗争。

14.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是( )。 A.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 B.—元论和二元论 C.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D.唯理论和经验论 【答案】A

【解析】B.讨论的是世界的本原是几个的问题。C.宿命论一种宗教理论,唯意志论强调的是意志的作用。D.唯理论是与经验论相对立,片面强调理性作用的一种认识论学说。经验论片面强调经验的作用。 【考点】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15.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 【答案】B 【解析】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具有的效用,即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耗费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 【考点】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1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 )。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答案】B

【解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复杂劳动可以比简单劳动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的换算,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进行的。 【考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选项】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创造新价值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 【答案】B

【解析】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其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时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因此我们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考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8.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 A.只具有历史进步性

B.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阶级局限性 C.只具有阶级局限性

D.既无历史进步性又无阶级局限性 【答案】B

【解析】AC太片面D太绝对

【考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19.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 )。 A.生产阶段 B.流通阶段 C.购买阶段 D.销售阶段 【答案】C

【解析】销售阶段是剩余价值实现的阶段;生产阶段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购买阶段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 【考点】产业资本循环的阶段。

20.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 )。 A.提高平均利润率 B.提高剩余价值率 C.提高资本积累率 D.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答案】D

【解析】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资本周转越快,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反之,年剩余价值就越低。

【考点】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

2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最典型的现象是( )。 A.生产过剩

B.商品短缺 C.长期萧条 D.持续高涨 【答案】A

【解析】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是商品生产过剩,但并非与劳动者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生产绝对过剩,而是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劳动者的货币购买力相比的相对过剩。因而,资本主义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考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 22.超额利润是( )。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格的差额

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D.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市场价格的差额 【答案】C

【解析】超额利润是个别生产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由于个别资本家率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从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超额利润也是由工人创造的,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考点】超额利润的概念。

23.同股票价格成反比的是( )。 A.银行利息率 B.股息

C.股票票面额 D.股票控制额 【答案】A

【解析】股票价格=股息÷存款利息率。股票价格实际上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股票价格与股息成正比变化,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变化。【考点】股票价格=股息÷存款利息率。 24.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 )。 A.社会分工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自然分工的发展

D.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D

【解析】垄断是社会化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分工、自然分工、商品经济出现的比垄断要早。 【考点】对垄断的理解。

25.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 C.商业资本 D.金融资本 【答案】D

【解析】金融资本,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构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实际上的统治者。掌握了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称为金融寡头,他们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

【考点】金融资本的概念。

26.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为更高级的生产方式创造物质条件,这主要表现为( )。 A.创造高科技成果

B.无产阶级队伍的成长和壮大 C.发展社会生产力

D.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答案】C

【解析】资本主义是一种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的社会生产方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关系还有可能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调整,从而在较长时期内能够容纳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若没有特殊的矛盾集结和革命形势,则要经过资本主义发展的较长历程,逐步为社会主义准备物质基础。 【考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7.提出并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 )。 A.列宁 B.恩格斯 C.马克思 D.斯大林 【答案】A

【解析】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最主要的事件就是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

【考点】对以上四个人物的区分。

28.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充分条件是( )。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B.工人运动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

D.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答案】D

【解析】理论常识。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或是工人运动的发展都不可能产生马克思主义政党。实践有需求,理论有指导,相结合才诞生马克思主义政党。

【考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条件。

29.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 )。 A.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B.按劳分配 C.市场经济体制 D.按需分配 【答案】A

【解析】答案B是社会主义的,答案C是共产主义的,答案D是商品经济社会的,只有答案A是正确的。 【考点】经济关系的区分。

30.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 )。

A.社会主义社会 B.共产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信息社会 【答案】B

【解析】在阶级社会中,劳动仅表现为谋生的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不存在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消灭了旧的社会分工,劳动不再是奴役和压迫人的手段,而成为解放人的手段,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考点】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有( )。 A.科学社会主义 B.民主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答案】ACD

【解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 32.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的有( )。 A.否定是事物的全盘否定 B.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C.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D.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答案】BCD

【解析】唯物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包括:1、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2、辩证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其二,否定是连接的环节。3、作为发展与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 【考点】唯物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33.下列各项表现了意识能动性的有(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 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D.意识能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答案】ABCD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又认为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的这种反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意识对人体生理功能具有控制和调节作用。

【考点】意识的反作用。

34.在真理标准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A.多数人认可的就是真理 B.权威人士采纳的就是真理 C.少数人坚持的就是真理 D.大家觉得有用的就是真理 【答案】ABCD

【解析】唯心主义的真理观有以主观认识和是否有用作为判断标准。 【考点】唯心主义的真理观的判断标准。

35.下列各项中,属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资源稀缺与人口增长的矛盾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先进观念与落后思想的矛盾 【答案】AC

【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考点】人类社会两大基本矛盾。 36.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答案】AB

【解析】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考点】货币的职能。

37.资本主义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依靠的是( )。 A.延长工作日

B.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C.增加劳动强度 D.提高劳动生产率 【答案】AC

【解析】绝对剩余价值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或增加劳动强度,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

【考点】绝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38.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 )。 A.生产价格与价值无关

B.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生产价格的形成以价值为基础

D.生产价格与价值在量上经常不一致 【答案】BCD

【解析】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没有脱离价值,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这是因为: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所构成。其中,生产成本本来就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而平均利润不过是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最终只能归结为剩余价值。因此,生产价格并没有脱离价值,它是以价值为基础形成的。从全社会角度看,个别部门产品的生产价格可以高于或低于价值,商品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考点】生产价格与价值关系。 39.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 A.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 B.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 C.垄断使竞争更加剧烈和复杂 D.垄断与竞争并存 【答案】ABCD

【解析】垄断形成后,垄断凌驾于竞争之上,成为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与基本经济特征。但垄断并没有消灭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其原因在于:第一,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只要存在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各个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的

竞争就不可避免,并在经济中发挥主要调节作用。第二,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还存在着一些未被垄断组织吞并的“局外企业”和大量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之间,存在着私有制商品生产经营者间的自由竞争关系。第三,在垄断占统治地位的部门内,垄断企业之间也存在更加激烈的竞争。

【考点】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40.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消灭( )。 A.工农差别 B.城乡差别 C.行业差别

D.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 【答案】ABD

【解析】三大差别是指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以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为前提的共产主义社会,不仅消灭了剥削制度,也消灭了异化劳动,从而创造了消灭三大差别的实际条件。 【考点】三大差别。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考点】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理解。 42.简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答案】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而引起了认识论的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如:(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考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43.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答案】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1)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作用的不同,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2)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叫做不变资本(C)。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生产出剩余价值,所以叫做可变资本(V)。(3)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

【考点】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概念及划分意义。 4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哪些基本形式?

【答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2)国家向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3)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考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4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答案】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1)同一切新生事物一样,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其成长过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2)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而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从而导致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3)世界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的发展变化,也是导致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影响因素。 【考点】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影响因素。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答案】(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2)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思想

道德建设、推动教育和科学的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考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意义。 47.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本质。

【答案】平均利润的形成及本质:(1)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即资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原来利润率较高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转移进来,引起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商品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利润率的变化。这样,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最终形成平均利润率。(2)平均利润率=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额÷社会预付总资本;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3)平均利润本质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剥削整个工人阶级的经济关系。

【考点】对平均利润的掌握。

2015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1.【题干】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其中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 【选项】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近代英国哲学 D.近代法国哲学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考点】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题干】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承认( )。 【选项】

A.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答案】C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心主义。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和实践

3.【题干】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 【选项】

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C.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

D.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和实践

4.【题干】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两个,一个是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 【选项】

A.发展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答案】A

【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5.【题干】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这表明( )。 【选项】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 B.意识是客观事物本身 C.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性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答案】A

【解析】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创造性。

(3)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 (4)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客观规律性与主管能动性

6.【题干】能动反映论区别于机械反映论的根本标志是( )。 【选项】

A.肯定思维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B.认为认识过程是纯粹的观念创造 C.肯定思维对存在的决定作用

D.认为认识过程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答案】D

【解析】认识的过程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是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也是区别于机械唯物论反映论的根本标志。 【考点】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认识的辩证运动

7.【题干】“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句话说明( )。 【选项】

A.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

D.理性认识有待于深化为感性认识 【答案】B

【解析】在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非常重要,但我们不能停留于、满足于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因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考点】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认识的辩证运动

8.【题干】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承认实践标准( )。 【选项】

A.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 B.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C.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D.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答案】D

【解析】真理是客观的,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承认真理的客观性,这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辩证法。任何真理都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这就是真理观上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考点】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真理与价值

9.【题干】“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是( )。 【选项】 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马克思 D.恩格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人名的考查,需要考生熟记。本题中这句话的提出者是马克思。

【考点】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