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品培训教材 下载本文

第三节绘画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现有的考古资料表明,早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原始的绘画都展示在陶器上,称为彩陶画。用红、黑色为主,线描流畅、粗放、简单朴实,风格独特。彩陶绘画是我国绘画史上最古老的作品,也是华夏民族走向文明的先声。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十分发达,青铜器上的绘图艺术水平相当高,绘画内容也十分丰富。只是都经过了翻刻、铸造,远离绘画的真迹,只能是一种美术资料,不能作为绘画欣赏。

汉代由于建立大帝国,经济得到大发展,为绘画艺术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在汉朝宫廷内设有专门的“画工”和“画室”。

三国时期,绘画题材有了重大突破。

唐代绘画继承和发扬了汉晋南北朝的优良传统,又汲取了外来文化艺术中的精华,因而画家辈出,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绘画题材扩大。三是绘画风格多样。三是绘画技巧娴熟。许多画家重视写生,提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思想。

宋代绘画的主要成就是题材更为广泛,从都市生活到农家生活,从古代事迹到大自然中的花鸟、虫鱼,几乎无所不包。宋代花鸟画处于全盛时期。

元代绘画的成就来自士大夫的绘画创作。

明代没有设立宫廷画院,却设有画官。明后期花鸟画勃兴,突出画家有徐渭,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洒,追求似与不似,把中国写意花鸟推向了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高境界。

清代绘画有较大的贡献,书画人才辈出。

第四节 绘画的种类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各种各样的绘画形式和绘画风格争奇斗艳,并根据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需要,进行不同的艺术创作,因而产生了许多绘画种类。

一、国画

又称“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体系。系用毛笔、墨水和专用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整个大自然和整个社会凡可人画者,均能成画,并分为山水画、人物画、动物画、花鸟画等。在技法上又可分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此画种产生于东周时期,汉代基本成熟。隋唐时形成独立的山水、花鸟科。宋代产生不同艺术流派,为国画的高度发展时期。元代水墨画盛行。明、清以来,大体

承袭前规。其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是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和动态,并与文学、书法、

第5页

篆刻相结合,追求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国画的装裱,也颇具特色。

二、指画

是国画中画法独特的一种特殊绘画,即用手指头代替笔,以手指蘸墨在纸上作画。指画出现于宋代,清代高其佩是善指画的著名画家。

三、界画

是国画中的一门画科,在作画时用界尺引线,故名。界画起源很早,晋代就已出现。

四、水彩画

用水彩颜料在纸上作画,故名。调色时,用水将颜料溶解后使用,以画笔含水分多少来表现色调浓淡。水彩颜料比较透明,一般都画在白纸上。作画时,可用画纸的白底和水互相渗融来表现自然景物。这样能产生轻快、明朗、湿润、融和等特殊效果。水彩画产生于欧洲,最早用于古代壁画。近代英国水彩画非常发达,我国许多画家从中得到借鉴。

五、油画

用油质颜色描绘在布上,或是厚纸、木版上。它产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盛行于意大利、西班牙、德意志,清朝末年传入中国。油画的特点是色彩丰富,能较充分地表现物体的复杂色调层次,能惟妙惟肖地表现人物形象。基本颜色有较大的覆盖力,描绘较自由,便于修改。油干后坚实耐久,不易破损变质,便于长期保存。

六、年画

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悠久历史,它伴随我国农历春节喜庆新年和驱邪祈福的活动而产生,长期流传在民间。年画的起源于南宋。

此外,还有宣传、广告画、漫画、水粉画等,都是以简便的画法,为时事政治及经济活动服务。一般多见于街头墙壁上,或是报刊上,是一种具有宣传、广告、教育作用的绘画形式,时效性很强,不便作为收藏、欣赏、交流的对象。

附:

1、清明上河图简介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张择端作。画的主题是描绘北宋首都汴京,在清明节那天从城郊到城内街市的繁华热闹景象。是流传至今反映古1894代京都生活风貌的宏伟巨作。

2、徐悲鸿简介

徐悲鸿(1894—1953),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佃。曾留学法国,数度赴苏、意、法、德,等国展览中国画。抗日战争时,屡要国外举办画展,将画款救济祖国难民,并参加民主运动。历任北京大学、桂林美术学院以及前中央大学等校教授。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将自己一生的创作和全部珍藏捐献给国家。在绘画创作上,他一贯反对形式主义,坚持写实作风。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期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人者融之”。他善于吸取西方绘画之长,继承我国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创造了自己的独特风格。长于国画、油画、

第6页

素描,造诣甚深。兼工花鸟、风景、走兽,蓬勃有趣。画马笔法奔放,尤见气势。平生积极从事美术教育事业,在艺术教学上一贯主张坚持严格的练习的忠实于对象的写实精神,为中国美术界培养了不少人才。代表作有〈奔马图〉等。

3、齐白石简介

齐白石(1863—1957),名璜,字渭青,号阿芝、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贫农出身,12岁学木工,兼学雕花,后为画工,亦习诗文、书法、篆刻,勤劳苦练。40岁后,曾游历祖国各地,作山水画稿甚多。60岁后定居北京,以卖画、刻印为职业。生平推崇徐渭、石涛、吴昌硕等书画大师。重视创新,不断变化,创造了独特的风貌。擅长花卉、虫鸟、蜻蜓、蝉、蝶、山水等,所画作品,都洋溢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其篆刻朴茂有力,书法刚劲沉着。解放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授予德国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荣誉称号,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金。

第7页

第三章 陶 器

中国陶器,发明于伏羲神农之时,而瓷之名称则始于汉代。真正成功于李唐。宋代瓷业大盛,垂名千古。明代继承,清代则古雅浑朴,不如前人,然精巧华万,美妙绝伦,康乾所制,更有出类拔萃。

欧洲人自18世纪,仿造瓷器,精益求精,一日千里。

一般认为,陶器随着史前人类进入新石器的定居生活而出现的。我国现存最早的陶器残片出土于南方地区的一些洞穴居住遗址中,其年代距今约9000—10000年左右。

制陶的发明与人类知道用火,有密切关系,被火焙烧的土地或粘土因落入火堆而变得坚硬定型,原始先民有意识的用泥土制作他们生活所需要的器物,原始先民采用的制陶技术,大致是捏塑法与贴敷法两种。以后又出现了泥条盘筑法,轮制成型法等。轮制陶器是利用陶车惯性旋转中坯泥受离心力作用,使器壁较薄、器形规整。即使在现代,手工制陶仍然用于生产艺术陶器。如:紫砂茶具等。

器表修饰分两类:一类为器表加工,另一类为花纹装饰。 一、器表加工

1、在陶坯未完全干燥时用坚硬光滑的工具对陶坯表面进行同一方向的打磨。

2、涂涮陶衣(制彩陶)。陶衣中白色的是瓷土,褐黑色的是含锰的粘土,红色是含铁质的红土或赭石。彩绘后的陶坯经入窑烧成后就成了不褪色的彩陶。

二、花纹装饰

1、拍印花纹及滚印花纹; 2、附加堆纹; 3、剔刻纹; 4、镂雕纹; 5、烧成后彩绘花纹。

商周时期出现了原始瓷器。瓷器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用瓷石或高岭土做坯,在1200℃左右的高温中烧成,坯体烧结坚硬、坚固耐用。瓷器在胎表有一层釉。胎釉紧密结合,不会脱落,釉层表面光滑不吸水,接触污物易清洗,还可在高温中消毒,清洁卫生。坯土具有可塑性,可做成各种形状的器物。

瓷器出现于东汉中晚期。

宋代,江南地区制瓷业比较兴旺是江西景德镇窑。以烧制色质如玉的青白瓷而著名。青白瓷具有青中泛白,白中显青的特点,是仿照青白瓷而烧制。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宋真宗时代依年号改为景德,因此而闻名天下,是宋代四大名镇之一。另外还有南丰、金溪和京都。

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宋代,百花争艳。经由元代,就变成了景德镇一花独放。景在明代成为中国的瓷都。明朝宫廷在当地设立御器。明代外销瓷数量惊人。近年在东南亚地区、尤真你、印度尼西亚等地,经常有大批远销欧美各地。明景瓷以青花为主,乾隆时期的景德镇制瓷业在制作技巧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平。

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