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考研笔记(完整版) 下载本文

比喻:太阳、洞外的东西等。

知识形式:(1)数学:低级的知识。

(2)理性知识:纯粹的知识。即哲学。 2、可感领域:非知识领域、意见领域

对象:可感事物、既不是是者又不是非是者。 主体:囚徒。

比喻:影像、雕像等。

知识形式:(1)幻想:个人的想象和印象。 (2)信念:关于可感事物的共同知觉。 三、柏拉图的灵魂学说

柏拉图的灵魂学说是他的理念论应用于分析人的结果,也是他的理念论的延伸,包含了认识论思想等。

(一)对灵魂作三重区分。

1、认为人的灵魂包括了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

理性:灵魂的最高原则、是不朽的、与理念相通,是灵魂的本性。 激情:理性的天然同盟、是合乎理性的情感。 欲望:指肉体欲望、既可服从理性也可背离理性。

2、认为灵魂的各部分与各种德性相对应,而且是政治等级关系的基础。 理性——智慧。 激情——勇敢。 欲望——节制。 (二)灵魂回忆说

1、认为学习就是回忆。

根据是灵魂是堕落的理念、不纯粹的理念。 2、认为学习是“练习死亡”。 回忆是净化灵魂的过程。 四、柏拉图的政治学

柏拉图的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国家制度学说。 (一)社会分工学说 1、依据:

(1)每个人的德性:

(2)神创造每个人时的材料: 2、社会的三个阶层:

(1)生产者阶层。人数最多、德性为节制。 (2)武士阶层。德性为勇敢。

(3)政治统治者阶层:人数最少、德性为智慧(哲学王)。 (二)理想国的各种主张

1、武士和统治者的教育和培养。

2、每个人只做适合他的本性的事情即正义。 思 考 题

1、柏拉图的“理念”的含义和特征。 2、柏拉图 “分有”说的基本思想。 3、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的观点。

第五章 亚里士多德哲学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322年):柏拉图的学生和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一个对西方文明奠定了广泛基础的而同时对西方文明的继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理论障碍的人。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哲学体系): 1、理论科学:

(1)形而上学(第一哲学) (2)数学和物理学 (3)逻辑学 2、实践科学:

(1)伦理学 (2)政治学 3、艺术:

亚里士多德哲学主要内容 一、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三、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认识论)

四、亚里士多德的实践科学(伦理学和政治学) 一、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自然哲学 (一)“物理学”的含义:

物理学是以“自然”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即自然哲学(所有学科都属于哲学)。 “自然”:指自然物的本性,即它们运动变化的原因和依照的原则。 因此“物理学”是研究运动着的事物之中的形式和状态的。 (二)论运动: 1、对运动的表述:

(1)认为一事物的运动就是在不变载体的基础上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的变化。因此一个运动要成立也就必须有三个要素:形式、缺乏和质料,称之为“运动三本原”。 (2)认为运动是“潜在的现实化”,即潜在向现实的转化。 1说明事物内部就是实现自身目的的能力。

2这种转化是不断进行的,因此运动有连续性。 3潜在的现实化是相对的,因此运动是绝对的。 4质料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2、对事物运动的原因的解说——“四因”说 为什么“运动”?认为有四个原因: (1)质料因:

(2)形式因:运动的特定方式。

(3)动力因:运动的推动者或作用者。 (4)目的因:运动目标的理由。

认为四个原因可归结为两个原因:质料因和形式因。 认为形式因高于质料因。

认为对于运动是潜在的现实化来讲,潜在就是质料,现实就是形式。 3、论位移运动: (1)对运动的分类: 1性质的。 2数量的。

3位置的,即位移运动。

(2)认为位移运动最基本最重要,所以着重分析。

1认为移动只是在一事物受到外力的推动,被迫离开自然位置,进入另一事物的位置才发生。

2推论宇宙整体的位置是球体。 3推论宇宙没有虚空。

④推论存在“第一推动者”。 (三)目的论

1、认为自然也是有目的的活动。 2、认为目的性也就是必然性。 (四)论时间 1、给时间定义:

时间为“依先后而定的运动的数目”。

2、认为时间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是无限的。 (五)论空间

1、认为空间(体积)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大。

2、认为地球与其他天体在构成元素、位置、运动方式上有区别,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一)“形而上学”的含义:

从学科位置上讲是“物理学之后”的学科。

从内涵上讲,它是“一门研究是者自身以及出于它的本性的属性的科学。”认为“是者”范围最广、地位最高。在他看来,形而上学研究的东西是超越任何其他学科的,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只是“是者”的某个部分或性质。从他所讲的“是者”的意义来看,形而上学就是要把握最抽象、最普遍的知识。

(二)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

尽管亚里士多德认为以前的哲学没有达到形而上学,但是我们看到他仍然与以前的哲学家有着同样的追求,一样想解决世界的本原问题、本质问题,不同的只是结果而已,这也是他为什么要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的批判的目的是否定柏拉图用理念来作为事物的本原、原因,同时也表达了他关于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的思想。 1、认为理念是无用的设定。

(1)在他看来,柏拉图的理念论没有达到解释个别事物具有共同本质或普遍性质的原因的目的,而且也不符合第一哲学应宁简勿繁的原则主张。

(2)在他看来,柏拉图的理念是与个别事物分离开的,在许多问题上对个别事物不能予以满意的说明:

理念自身不变不动,何以解释个别事物的运动变化;理念与可感事物相分离,何以能够解释可感的性质;理念是与个体不同的存在,何以解释个体对它们的依存。

2、认为设立分离的理念的理由是难以成立的。

他证明了认识内容和认识对象没有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

3、在他看来设定两种认识对象相分离,还会造成“第三者”的逻辑悖缪。 在他看来,无止境地设定“第三者”在逻辑上是不能的。 (三)形而上学的内容——实体说

1、“是者”的实体意义的逻辑分析依据:

据亚里士多德自己认为,他的实体说的提出,依据之一是对“是”的逻辑功能的分析结果。 对揭示“是者”的实体意义具有重要作用的“是”的逻辑功能:。 (1)作为判断的联结词的功能。

它起到了区分实体与属性的作用。 (2)指称主词自身的功能。

它起到了揭示第一实体的作用。

(3)表示被定义的概念与定义的等同的功能。 它起到了揭示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的作用 2、“是者”的实体意义: (1)“实体”的含义:

他认为:“实体在最真实、最原初和最确切的意义上说,是既不表述,也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东西”。也就是说实体是独立存在的,是不依赖其他东西而存在的。或者说实体就是自己存在,自己说明自己。

他因此把不是实体的存在叫做“属性”。属性就是依附于实体的存在。他认为实体比属性“在定义上、认识顺序上、时间上都在先。”他还列出了九个属于实体的属性的范畴:数量、性质、关系、位置、时间、状态、活动、受动。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含义的确认就是对世界本原的存在的确认。

(2)认为个别事物是第一实体,种和属是第二实体,但有时也认为本质或形式也是第一实体。 这说明了他把个别事物看作是最具实在性的,承认个别事物的存在,认为种和属寓于个别事物之中。但也表现了他的思想的矛盾和混乱。

(3)认为现实意义上的实体是一个等级系列,根据形式与质料、实在与潜在所占比重,具体实体被分为由下到上的等级。 (4)认为最高的实体是“神”。

三、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认识论) (一)“灵魂”的含义:

认为“灵魂”是“潜在地具有生命的自然形体的形式”。

他说明了灵魂只存在于有生命的事物之中,灵魂与身体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灵魂在身体内部推动生命活动,是身体生灭和运动的原因。 (二)区分灵魂的功能和类别:

认为灵魂分成三大类,每一类的功能不一样,具有由低级到高级的排列关系,高级的灵魂包含着较低级的灵魂。

(三)论灵魂的感觉活动。 1、对感觉的划分和设想通觉。

2、把感觉灵魂比作“腊块”,感觉比作在腊块上印章。 3、强调感觉接受的是可感形式,而不是可感事物。

“感觉从一般和全部意义上来说,应被理解为一种撇开质料而接受可感形式的能力”。

他认为可感形式既不是可感事物本身,又不是可感事物的本质,不是定义所表达的形式,而是事物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