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下载本文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2、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答:(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3、医院感染部位有哪些? 答:(1)上呼吸道 (2)下呼吸道 (3)胸膜腔 (4)泌尿道 (5)胃肠道

(6)腹膜内组织 (7)手术部位

(8)细菌性脑膜炎 (9)菌血症

(10)皮肤软组织 (11)烧伤部位 (12)其他

4、医院感染日期的定义? 答:是指出现临床症状或实验室检验阳性的标本的送检日期,用以计算入院到发生医院感染的间隔、手术到发生医院感染的间隔、用以区别在同一病人同一部位不同时期的感染。

5、上呼吸道感染诊断要点?

答:临床诊断:发热(≥38.0oC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

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6、下呼吸道感染诊断要点?

答: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①发热;

②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③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7、感染性腹泻诊断要点?

答: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9

(1)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2)急性腹泻,或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

(3)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2天,或1天水泻5次以上。 8、细菌性脑膜炎、脑室炎诊断要点? 答:(1)发热、颅高压症状(头痛、呕吐、婴儿前囟张力高、意识障碍)之一、脑膜刺激征(颈抵抗、布、克氏征阳性、角弓反张)之一、脑脊液(CSF)炎性改变。

(2)发热、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及脑脊液白细胞轻至中度升高,或经抗菌药物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脑脊液恢复正常。 9、泌尿道感染诊断要点?

答: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

(1)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

(2)临床已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治疗有效而认定的泌尿道感染。 10、表浅手术切口感染诊断要点?

答: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具有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2)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 11、血管相关性感染诊断要点?

答: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漫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2)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漫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3)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oC,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病原学诊断: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学微生物。 12、手术部位感染的核心预防策略是什么? 答:(1)手术备皮: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时,应在手术当日进行,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2)血糖控制: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预防用药:有预防用药指征时,首次用药应在切开皮肤或粘膜前0.5~2h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若手术时间≥3h而抗菌药物为短效者,或失血量≥1500ml,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清洁和清洁-污染手术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h)的清洁手术,术前使用一剂即可。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4)术中保温: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冲洗手术部位时,应使用温度为37oC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13、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核心预防策略是什么? 答:(1)如无禁忌证,患者床头应抬高30o~45o。 (2)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 (4)采用无创通气,限制插管的留置时间。

(5)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应洗手或进行手消毒,进行标准预防。

10

14、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核心预防策略是什么? 答:(1)置管和导管维护人员应经过培训。

(2)置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操作人员应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穿无菌手术衣。

(3)成人首选锁骨下静脉置管,透析导管例外。

(4)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 (5)尽早拔除导管。

15、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核心预防策略是什么? 答:(1)插管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集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 (3)保持导尿系统的通畅和密闭。

(4)断开导尿系统时,包括放尿,应做手卫生。 (5)尽早拔出导管。 1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哪四部分? 答:(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3)“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4)“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17、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无指征的预防用药。 (2)无指征的治疗用药。

(3)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 (4)给药途径、给药次数不合理。 (5)疗程不合理。

18、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分级原则? 答:(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

①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 ②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③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 ④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19、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

答: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20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指征? 答:(1)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11

(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5)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

21、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答: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22、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可分3个)

答: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23、如何选择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种类? 答:(1)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 (2)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3)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24、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要求?

答:Ⅰ类切口首选一代头孢,一代头孢推荐头孢唑林,颅脑手术、关节手术根据手术视野、患者高危因素及组织穿透性可应用头孢呋辛、头孢曲松。Ⅱ类切口首选二代头孢,二代头孢推荐头孢呋辛。Ⅲ类、Ⅳ类切口首选二、三代头孢,三代推荐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25、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方法? 答:(1)术前用药在一般手术室内执行,在切皮前0.5-2h内给予单剂量的抗菌药物,30min内输注完毕。万古霉素、克林霉素、环丙沙星等要滴注时间长的在去手术室前患者所在病区内执行,剖宫产手术应在断脐后立即给药。Ⅰ类切口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只能临时给药。

(2)抗菌药物溶媒选择应符合要求,溶媒量一般成人为100ml,儿童根据给药剂量确定。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