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氢合成操作规程 - 图文 下载本文

出二级降膜吸45 收器的循环回水流量指示 FIA-814ab 31 m3/h 53 m3/h 18.5 m3/h 出二级事故降膜吸收器的循46 FIA-815a-e 环回水流量指示

100 m3/h 130 m3/h 50 m3/h 分析项目 序号 取样点 分析项目 分析频率 正常指标 极限值 氢气纯度(vol)(开氢气缓冲罐进1 车前分析合口S801 格后才能开车) 氯气纯度(vol)氯中氯气缓冲罐进含氢(vol)2 口S802 (开车前先分析合格后才能开车) 氯气缓冲罐进3 口S803 液氯尾气 Cl2(vol) H2(vol) 氯化氢气体 HCl(vol) H2(vol) 氯化氢气体 HCl(vol) H2(vol) 10

1次/8小时 ≥99.5%(干基) 1次/8小时 98.8% 2% ≤0.4% 95% 1次/8小时 ≥85% ≤3% ≥94% ≤5% ≥94% ≤5% 氯化氢气体总4 管1S804 1次/4小时 氯化氢气体总5 管1S805 1次/4小时 循环液槽出口6 管S806 下水含酸 尾气 1次/8小时 PH:5-7 尾气吸收塔尾7 气出口管S807ab HCl(vol) H2(vol) O2(vol) 成品盐酸 HCl Fe Ca+Mg 游离氯 成品盐酸 HCl Fe Ca+Mg 游离氯 氯化氢气体 HCl(vol) H2(vol) 尾气 HCl(vol) H2(vol) O2(vol 成品盐酸 HCl Fe Ca+Mg 游离氯 1次/8小时 ≤50ppm 20%-95% ≤4% ≥31%(wt) 高纯盐酸泵入8 口S808 1次/8小时 ≤1ppm ≤2 ppm ≤5 ppm ≥31%(wt) 9 降膜吸收器T0801ab出口S809ab 1次/8小时 ≤1ppm ≤2 ppm ≤5 ppm ≥94% ≤5% ≤50ppm 单套合成炉氯10 化氢气体管S810a-g 尾气吸收塔11 T087a-e出口S811a-e 需要时 需要时 20%-95% ≤4% ≥31%(wt) 降膜吸收器12 T0805a-e出口S812a-e

需要时 ≤1ppm ≤2 ppm ≤5 ppm 7.开停车操作 A.1 开车操作

11

A.1.1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A.1.1.1开车前应该做好一切设备、管道、阀门,工具,劳保用品的检查及准备工作。

A.1.1.2设备及管道的检查:按流程的顺序从氯气、氢气系统开始详细检查各管道、阀门、炉体、防爆膜、合成炉视镜,冷却器、吸收塔、冷凝酸收集罐、循环液槽、循环液泵,各种泵是否正常,检查各仪表是否完好,确认系统各阀门关闭。

A.1.1.3与调度、530、540、550工序、分析室、VCM等有关单位及本单位有关岗位联系好。 A.1.1.4开启P-703

a.打开循环液槽出口阀、循环液泵入口阀 b.开启电机

c. 打开循环液泵出口阀及去循液环槽打循环的阀门 A.1.1.5开启循环泵(P0803)

a.打开V-709出口阀、P-707入口阀 b.开启电机 c.打开回流阀。

d.打开去R-701夹套的自动阀(LV0801)及自动阀前后的手动阀,关小回流阀,给合成炉夹套供水,当合成炉纯水液位达到50-80%时,开大回流阀。

A.1.1.6首先打开炉门,开氯化氢总管上去吸收的阀门,、开C-701抽负压,臵换炉内残余气体,抽空15分钟以上。

A.1.1.7依次打开氯化氢冷却器(E0801)、T-701、T-702(T-702的冷却水阀门(冬季为常流水),并调节到最佳状态准备开车。 A.1.1.8分析炉前H2和Cl2纯度,使之达到控制指标(如系统在正常运行,点其中一台合成炉时,不需要再分析炉前H2和Cl2纯度,可直接点火,但必须分析炉内含H2 2)。

要求:氢气纯度≥98.0%(vol)、O2<0.4(vol),压力为0.06~0.0850 MPa, 原氯压力为:0.10~0.20 MPa;纯度≥80%;氯含氢≤0.8、、H2O≤

100ppm,炉内含氢<0.05方可准备点炉。 A.1.1.9不合格的氢气由排空管排空,送至事故氯处。

A.1.1.10当各项准备工作均达到开车要求,向调度汇报,接到正式开车通知后进行R-701点火操作。

A.1.11打开各炉调节阀前后手动阀。 B.2 正常开车操作

B.2.1缓慢关闭氢气排空阀,使氢气达到一定的压力要求。 B.2.2打开氢气切断阀(HV-0805)调节阀(FIC-0801),再稍开氢气管道短路阀(DN50)。(待定)

B.2.3点火操作由二人进行,一人配合,一人需要戴好面罩,点燃氢气

12

软管,避开点火孔正面,将氢气软管插入合成炉灯头氢气进口,并用铁丝绑紧,点火时人应站在上风头,切不可面对炉门。

B.2.4待H2燃烧正常后,打开氯气切断阀及调节阀,再打开氯气管道短路阀(DN50),缓慢调节,待炉内火焰呈青白色后,关闭炉门。

B.2.5 缓慢调节氯氢流量,控制氯氢配比在1:1.05~1.10,使火焰燃烧正常(当氢气及氯气管道短路调节阀DN50开启量达到60%以上后,改用DN200管道调节阀调节)。

B.2.6随时观察氯化氢出口温度(不得高于45℃),逐渐加大氯气、氢气流量,直到达到生产要求。

B.2.7点火时如炉内发生爆鸣或一次点火不成功,使火熄灭时,迅速关闭氯气及氢气的切断阀及调节阀,查明原因,并在抽负压约20分钟后,重新作样分析炉内含氢,分析合格后方可进行二次点火。

B.2.8随时观察火焰颜色是否正常,切忌炉火发黄、发红,控制各项工艺指标符合生产控制要求。

B.2.9开车之初氯化氢走吸收系统,待R-701氯氢配比稳定,应及时分析氯化氢纯度,当纯度90%-93%且无游离氯时,请示调度给VCM工序供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走吸收系统步骤如下: B.2.9.1接到正式开车通知

B.2.9.2打开吸收液进T-703阀门。 B.2.9.3打开T-701进盐酸液封槽阀门;

B.2.9.4R-701开车后,根据盐酸浓度逐渐调整吸收液流量,保证盐酸浓度在31% 。

B.2.10接到可以往VCM送氯化氢气体的指令后,首先打开成品氯化氢冷却器出口阀及切断阀,根据VCM的需要情况,缓慢开启HCl总阀,同时缓慢关闭向吸收塔去的阀门。

B.2.11当去T-703的阀门关闭后,关闭吸收水阀,停吸收水,并关闭去吸收器的冷却水阀门。

B.2.12当R-701蒸汽压力≥0.15a时,打开R-701蒸汽出口阀(PV0810)进入蒸汽总管并入低压蒸汽管网。 C 正常操作

C.1严密注视火焰变化,调节H2和CL2配比,使火焰稳定为青白色,保持微量过氢条件下HCl的合成反应。

C.2随时注意CL2、H2压力,压力控制在CL2:0.10~0.20Mpa,H2:0.06~0.085Mpa,HCl总管压力控制在≤0.05Mpa。

C.3随时注意并调节吸收水流量,分析HCl气体纯度,吸收酸浓度。 C.4根据盐酸的浓度来决定吸收水流量的大小。

C.5密切注意吸收器出酸温度的变化,及时调节吸收水流量。

C.6加强巡回检查,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处理,若影响生产,及时向调度及分厂汇报,确保安全生产。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