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题库—简答题 下载本文

就是说,保障涉及从生到死、从物质到精神、从正常生活到遭受变故的一切方面。

(2)社会保障资金有确定的来源。用于提供社会保障的资金主要来自社会保障税,该税由取得工资收入的职工和职工的雇主各纳一半,采取“源泉扣缴法”课征。社会保障税不足社会保障支出部分,由政府从其他收入中拨付。

(3)社会保障支出依法由政府集中安排。在西方国家,尽管具体管理社会保障项目的机构很多。既有政府机构(中央的和地方的),也有民间团体和私人企业,但从总的倾向上看,社会保障制度是由政府集中管理的。

(4)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有明显的宏观调控动机。由于社会保障的各个方面都是制度化的,社会保障的收支(特别是支出)便与财政收支以及国民经济的运行构成某种函数关系。基于这种联系,社会保障支出随经济周期而发生的反向变化,可能弱化经济周期的波幅。

36. 简述财政补贴的性质。

答: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它只有以下两个性质:

(1)它是政府无偿支出,具有转移性支出的性质。政府向私人部门提供财政补贴,并不以获得商品和服务为条件,支付都是无偿的,对于补贴领取者而言,意味着实际收入增加,经济状况改善,财政补贴对分配产生直接影响。体现了政府收入分配的职能。

(2)财政补贴与相对价格变动联系在一起。政府提供财政补贴,会引起相对价格的变动,而价格变动也往往是财政补贴的诱导因素,因此,财政补贴也称为价掐补贴或财政价格补贴。

37. 简述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 答:财政补贴影响经济的机理分析: (1)财政补贴可以改变需求结构。 (2)财政补贴可以改变供给结构。 (3)将外部效应内在化。

38. 简述财政补贴效应。 答:财政补贴的积极效应:

(1)财政补贴的首要意义在于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

(2)财政补贴可以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 (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 (4)消除“排挤效应”。

(5)对社会经济发挥稳定效应。

39. 简述财政补贴进一步完善的思路。 答:(1)从制度创新入手,提高财政补贴支出效益。 (2)改变农业补贴方式。

(3)取消绝大部分工业企业亏损补贴。 (4)改革公用事业补贴。

(5)增加财政对科研费用的补贴,调动企业研究开发的积极性。 (6)运用财政补贴,加强环境保护。

(7)运用财政补贴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加速发展。

40. 简述税收支出的形式。 答:(1)税收豁免 (2)纳税扣除 (3)税收抵免 (4)优惠税率 (5)延期纳税 (6)盈亏相抵 (7)加速折旧 (8)退税

41. 简述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 答:(1)非制度化的临时监督与控制。 (2)建造统一的税收支出账户。 (3)临时性和制度化相结合的控制。

42. 简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答:财政收入规模受一系列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主要有: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高,财政收入规模才能增大。 (2)收入分配政策。政府集中的多,财政收入规模就会较大。 (3)经济体制类型。计划经济国家财政集中度高于市场经济国家。

(4)价格因素。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财政收入规模会比实际规模有所增大。

43. 简述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作用。 答:(1)技术进步往往以生产速度加快、生产质量提高为结果,技术进步速度较快,GDP的增加也较快,财政收入增长就有了充分财源。

(2)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降低,经济效益提高,剩余产品价值所占的比例扩大。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剩余产品价值,所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

44. 简述价格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答:(l)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它是在一定的价格体系下形成的,又是按一定时点的现价计算的,所以,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GDP分配必然影响财政收入的增减。

(2)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价格总水平升降的影响。随着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财政收入同比例地增长,则表现为财政收入的“虚增”,即名义增长而实际并无增长。

(3)价格上升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几种不同情况:

第一,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财政收入实际增长加名义增长,如1984年、1985年两年的情况。

第二,价格上升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收入名义上正增长,而实际上负增长,如1987年、1988年、1989年3年的情况。

第三,财政收入增长率与物价上升率大体一致,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实际上不增不减,如1986年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

(4)价格分配对财政收入增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引发价格总水平上升的原因:二是现行的财政收入制度。

第一,倘若物价总水平的上升主要是由财政赤字引致的;亦即流通中过多的货币量是因

弥补财政赤字造成的结果,国家财政就会通过财政赤字从 GDP再分配中分得更大的份额;在 GDP只有因物价上升形成名义增长而无实际增长的情况下,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是通过价格再分配机制实现的。

第二,决定价格分配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另一个因素是现行财政收入制度。如果是以累进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纳税人适用的税率会随着名义收入增长而提高,从而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得份额将有所增加。如果实行的是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这就意味着税收收入的增长率等同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不会有实际增长。如果实行的是定额税,在这种税制下,税收收入的增长总要低于物价上涨率,所以财政收入即使有名义增长,而实际必然是下降的。我国现行税制是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为主,同时过去对所得税的主要部分即国有企业所得税实行承包制,大体相当于定额税,因而某些年度在物价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出现名义上正增长而实际上负增长,和现行的税制有极大的关系。

(5)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往往是和产品比价的变动同时发生的,而产品比价关系变动以另一种形式影响财政收入。产品比价关系变动之所以会影响财政收入,缘于两个原因:一是产品比价变动会引起货币收入在企业、部门和个人各经济主体之间的转移,形成GDP的再分配,使财源分布结构发生变化;二是财政收入在企业、部门和个人之间的分布呈非均衡状态,或者说,各经济主体上交财政的税利比例是不同的;这样,产品比价变化导致财源分布结构改变时,相关企业、部门和个人上交的税利就会有增有减,而增减的综合结果就是对财政收入的最终影响。

(6)市场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而上下浮动,主要是在买者与卖者之间发生再分配,随着价格的上下浮动也会影响财政收入的增减。

第一,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而销价不动。财政要对粮食部门和商业部门给予补贴,表现为财政收入的减少;如果同时提高销价,财政要对居民给予补贴,表现为财政支出的增加。

第二,生产资料提价,财政不可能增加收入,因为从生产资料提价所增加的税收,几乎要被使用生产资料的加工部门因成本上升从而利润下降所减少的收入全部抵消。

第三,能源、交通价格的提高,许多因缺乏自我消化能力的企业。也需要财政给予补贴,从而减少财政收入(或增加财政支出),如此等等。

45. 简述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 答:(1)适度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2)将财政收入规模控制在适度的水平上。

(3)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关键在于调节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边际倾向。 (4)坚决取缔乱收费,继续进行税费改革,控制预算外收入增长。 (5)对现行税制和税收政策继续进行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

(6)兼顾“以收定支”和“以支定收”方针,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确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合理区间。

46. 简述税收与收费的区别。 答:(1)税收与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没有直接联系,税收收入一般不规定特定用途,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而收费与政府提供的特定商品和服务有直接联系,专项收入,专项使用。 (2)税收是作为政府一般的筹资手段,而收费往往是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

(3)税收收入是政府的主要收入,必须纳入预算内统筹使用,而收费可以有所不同,全国性收费要纳入预算内,部门性收费或地方性收费可以作为预算外收入,按预算程序管理,

形成政府性基金或由部门和地方自收自支。

(4)一般而言,税收的法制性和规范性较强,有利于监督和行政管理,而收费的法制性和规范性相对较差,容易诱发滥收费现象,因而法制性不强的发展中国家应避免收费项目过多,并应强化管理。

47. 从税收支出作用的角度,简述税收支出的分类。 答:(1)照顾性税收支出。它是针对纳税人由于客观原因在生产经营上发生临时困难而无力纳税所采取的照顾性措施而形成的税收支出。其目的在于扶植国家希望发展的亏损或微利企业以及外贸企业,以求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保持基本平衡。这类税收支出带有明显的财政补贴性质,主要用于支持政策性亏损,而非经营性亏损。

(2)刺激性税收支出。主要是指用来改善资源配置,增进经济效率的特殊减免规定,主要目的在于正确引导产业结构、进出口结构以及市场供求。促进纳税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以及积极安排劳动就业等,这类税收支出是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力面,体现厂税收的调节作用.根据支出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两类:一是针对待定纳税人的税收支出,对特定纳税人,无论其经营性质如何,均给予优惠;二是针对待定课税对象的税收支出,对特定行业,无论经营者的性质,均可享受优惠。

48. 简述我国财政收入按收入来源的分类。

答:财政是国家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它来自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经济是财政的基础和财政收入的最终来源。对财政分析过程和财政收入本身有决定作用。按收入来源对财政收入进行分类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按财政收入来源的分类,包括两个种类: 一是以财政收入来源中的所有制结构为标准,将财政收入分为国有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中外合营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或外商独资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等。二是以财政收入来源中的部门结构为标准,将财政收入分为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收入,轻工业部门和重工业部门收入,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收入,第一产业部门、第二产业部门、第三产业部门收入等。

49. 简述马克思主义税收观。 答:马克思关于税收的界定:“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9卷,32页);“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马克思思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卷,34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列宁也说过:所谓赋税,就是国家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东西。 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可以对税收作如下界定:第一,税收是与国家的存在直接联系的,是政府机器赖以存在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也就是政府保证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基础;第二,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是国家参与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第三,国家在征税过程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即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因而税收的性质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和国家的性质。

50. 简述税收的形式特征。

答: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国家财政收人中,税收始终占重要地位,这是由税收的形式特征决定的。税收的形式特征,通常被概括为三性,即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1)税收的强制性。指的是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律实施.任何单价和个人都不得违抗,税收的强制性是税收作为一种财政范畴的前提条件.也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必要保证。但是,税收的强制性不是绝对的,当企业和个人明了征税目的并增强纳税观念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