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原始性创新能力问题研究(全文) 下载本文

开展新材料、现代中药、食品安全、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将我市优势产业的标准转化为国家、国际标准。以重庆市科技检测中心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整合我市现有的较为分散的分析测试中心和行业检测机构,将科技检测中心建设成为我市乃至西部地区的科技检测服务窗口。

5、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网络体系建设

补充、完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信息库,加强现有科学仪器设备运行和管理的信息化;制定更为灵活、适用的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共建共享的运行补贴办法,节约用户测试和使用成本,拓展仪器设备的使用范围,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三)成果转化平台 1、生产力促进体系建设

以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为龙头,构建渝港生产力促进中心、香港生产力促进局CEPA业务发展中心重庆分中心、重庆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RP等10大分中心。将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建成为西部地区规模最大、服务功能最强、特色业务突出、服务范围广泛、服务手段先进的科技创新、技术支持和中介服务平台。

2、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建设

构建以大学科技园、高新区、产业开发区、区县特色工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在进一步完善重庆高技术创业中心(国际企业孵化器)服务功能的同时,加快大学科技园西永孵化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具有特色优势和较强竞争能力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 5 -

3、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拓展重庆高交会的服务功能,发展与之相关的网上交易,建立一批区域性常设技术交易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技术、鉴定、和认证、人才、专利代理服务的科技咨询服务机构;加快科技评估机构建设,推动一批科研机构转制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建立适应科技事业发展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创业投融资体制,发展各类科技创业投资机构,营造有利于风险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

四、保障措施与建议 (一)组织保障

1、建立平台建设与运行的管理体系 2、建立平台评估监测体系 (二)政策法规保障 1、制订相关法规与规章

2、修改和完善现有相关法规与规章 (三)创新管理

1、建立健全平台建设运行的共享监管机制 2、建立健全平台建设与运行的绩效考核机制 (四)投入保障

1、调整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 2、鼓励多方投资,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3、健全监督机制,加强投入决策的科学性 (五)人才队伍建设

1、建立合理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

- 6 -

2、构建合理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六)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1、积极参与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 2、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平台资源

第二部分 重庆市原始性创新能力问题研究

原始性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源泉,不仅带来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而且带动了新兴产业的崛起和经济结构的变革,提供了科技与经济重大发展和超越的机会。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原始性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国家间科技乃至经济竞争成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成为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重庆市原始性创新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总量不足。主要表现为R&D经费支出低,2002年我市R&D经费支出占GDP比例仅为0.64%;创新机构数量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仅有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仅有3个,科技中介机构约820家;科技成果数量不足,2003年我市高校被SCI、EI、ISTP等收录的科技论文数为523篇。

(二)结构不合理。人才结构失衡,学科带头人少。2002年我市每万人口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为277人,在全国排第21位,西部排第6位。2003年,我市院士仅有10名,四川超过40名,陕西超过50名。国家863计划专家仅1人;技术结构脱节,工程化技术极度缺乏,造成成果转化率低;所有制结构欠佳,民间科研机构少,民营科技企业规模小。

- 7 -

(三)发展环境欠佳。主要表现为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市场发育程度不高;科技意识薄弱;文化氛围不浓,主要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宽容失败的涵养不够;科技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科技需求动力不足。创新政策不健全、不完善,创新政策环境不宽松,难以激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创新欲望;产业层次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所占比重较高,高新技术企业总量不多,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在相对闭塞的环境下对创新的需求不迫切。

二、增强重庆市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战略目标 (一)科技条件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研究开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三大科技平台建设,到2010年,使全市在原始性创新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等方面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到2010年,建设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40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实验室1~2个;建设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个,其中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建设“一网九库”资源共享平台。

(二)R&D投入目标

建立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多元化R&D投入体系,至2010年,全市R&D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到1.7%以上,其中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经费占R&D经费支出的比例达到10%以上,使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原始性创新活动的主体。

(三)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