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6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word教学设计 - 图文 下载本文

《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知识目标 教 学 目 标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作。 2.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3.鉴赏这两首词艺术手法和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的悲苦心情。 1、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根据本诗借景抒情,善用典故的特点,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 2.能力目标 3.德育目标 重点: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难点: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一、导入新课 继承苏武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 \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永遇乐》是晚期作品,辛弃疾当时以65岁的高龄在镇江任职,他本以为可以积极备战,积蓄军事力量,但很快发现韩侂胄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于是,作者有了更多的悲愤。可见,他早期的作品多些昂扬、激奋;晚期作品则转向了苍劲、悲壮。 补充修改 “秀出我的风采”—— 展示要求: 1、书写要认真、规范,答案要点要清晰全面; 2、口头表述声音要洪亮、清楚;讲解完后要问:“大家是否还有什么补充?” 3、非展示的同学继续讨论,做好补充评价准备。 二、设疑自探 (一)学始于疑 大家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1. 辛弃疾开篇第一句,就写的是“千古江山”,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曾写到:“千古风流人物”——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2. 作者在此时提到孙仲谋,暗含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3. 作者对刘裕的怀想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为:1.意象?2.情感?3.情景交融? (二)自探要求 1、请大家针对以上问题先进行独立探究 2、时间三分钟 三、解疑合探 大家在小组内交流对以上问题的看法,形成统一的意见,做好展示评价的准备。 展示—— 两分钟后,出示展示任务分配及要求 例:问题一:—— 第一组展示(前黑板) 问题二:—— 第四组展示(前黑板) 问题三: —— 第五组展示(前黑板) 评价——展示接近尾声时出示评价任务分配及要求: 例:问题一:第二组评价 问题二:第六组评价 问题三:第七组评价 评价要求: 1、评价同学声音要洪亮、清楚; 2、先点评展示同学应该注意的问题;再点评展示的答案,力争进行补充或必要的拓展;最后对展示组进行评判打分 3、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大胆质疑 答案解析: 问题一:明确:苏轼的是“千古风流人物”侧重人物,而辛弃疾则写的是千古江山,更注重于能够掌握这片江山、保护这片江山的英雄。 那么,究竟作者认为谁是保卫祖国大好河山的英雄呢?我们看下面“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找不到孙权这英雄了。很显然,作者将孙权孙仲谋当成了这样的英雄。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都城,并且能够任用周瑜、黄盖、鲁肃等军事家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辛弃疾以“英雄”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只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寻了。 问题二:明确:孙权善于用人,而作者遇到了一个浪费人才的皇帝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如今)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曾住过的地方。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武器坚利,配备精良,气势好象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五、问题三:明确:向往英雄,盼望自己也能像刘裕一样建功立业,对统治者表达了一种自我推荐,要收复失地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英雄不在”的感慨。“但使卢成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六、质疑再探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到这里我们都已解决了,大家在探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新的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现在提出来。 作者用宋文帝北伐失败的典故影射张浚北伐的失败,那么用宋文帝北伐的失败后果来影射谁呢? 明确:自然是张浚北伐失败后造成的“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敌占区里后魏皇帝佛狸的庙前,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的社日的鼓声!当初魏武帝拓跋涛对汉族人民实行残暴统治寻欢作乐得行宫,如今却已变成了一片神鸦社鼓的景象。 六、运用拓展 自主编题——我做小老师,我来考考你 小组推荐优秀习题,由出题人领着同学们完成。 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 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 课堂总结: 1、由学科班长对本节课作点评总结。 2、师总结:我们一起体会了辛弃疾的悲苦心情,忠心耿耿却报国无门。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