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霍乱疫情控制实施方案 下载本文

绵阳市霍乱疫情控制实施方案

绵阳市霍乱疫情控制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霍乱疫情能得到快速有效地控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霍乱防治手册》和《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管理

(一)建立扑疫指挥机构

疫情发生后,各级政府均应成立扑疫指挥部或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统一指挥、协调扑疫工作和重大事件的决定。

(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扑疫工作,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和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具体负责扑疫工作的实施。

1.各单位应设霍乱防治领导小组:在疫情发生后具体组织实施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疫区的扑疫工作,搞好与其它参与扑疫部门的协调工作。

2.流行病学调查及采样组:负责疫点疫区基本资料的收集、个案调查及人员、环境、水质监测等工作。

3.消毒组:负责疫点的消毒、杀虫灭蝇。

4.卫生监督组:实施对疫点疫区内的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等的监督。 5.检验组:负责所有样本的病原学检测,及时出具检验结果报告。 6.疫情信息组:收集疫情及疫情控制处理信息,上报疫情,编发疫情信息。

7. 后勤保障组:负责扑疫工作的所有后勤物资准备,同时做好本单位扑疫人员、工作车辆的消毒工作。

8.扑疫技术指导组:由绵阳市疾病控制中心和市卫生执法监督所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负责对各县(市、区)的扑疫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三)各级医疗机构按规定建立健全腹泻门诊,做好腹泻病人的检诊和医学留观。被指定的医疗机构负责对病人(疑似病人、带菌者)的隔离治疗和密切接触者的控制隔离,指派专人进行隔离区的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及时填报病历记录(附表12)和治疗观察记录表(附表13)。

二、流行病学调查

在接报疫情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和卫生执法监督机构有关人员必须迅速到达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一)疫区基本资料的收集:

1. 自然地理、水系分布、卫生设施、交通情况及各种主要气象资料等。

1

2. 居住户数、居民总数、各年龄组男女人口数、各职业人数。与本病有关的风俗习惯及人口流动状况等。

3. 环境卫生、饮水卫生、食品卫生及粪便管理情况等。 4. 医疗机构、医务力量、医疗条件等。

5. 调查腹泻病的发病情况、预防服药及人群免疫状况等。

6. 调查疫点或疫区有关工作记录,如病人、带菌者、接触者及疫源检索、消毒状况等记录。 (二)个案调查

1. 对每一个病例(或带菌者)应及时无漏地填写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附表1)。

2. 进一步明确诊断,做出肯定或否定结论;登记接触者,确定其数量、去向、预防药物服用范围。对需控制隔离者填报人员控制通知书(附表2)。

(1) 病人诊断标准:具有下列二项之一者可诊断为霍乱。 ① 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者。

② 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和腹直肌),大便培养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它原因可查者;在疫源检索中,凡有明确的霍乱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等)及腹泻症状者,均可诊断为霍乱患者。

(2) 疑似诊断标准:具有下列二项之一者,应按疑似病例处理。

① 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见诊断标准②)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应按疑似患者处理。

② 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者、同居室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它原因可查者。

凡疑似病例应作疑似霍乱报告、隔离及消毒。大便培养,每日1次,连查2次阴性,则可否定诊断,并作订正报告。

(3) 带菌者:无临床腹泻症状,病原学检测阳性者。

(4) 密切接触者:与传染源发病前5天内及病后有过饮食、生活上密切接触的人。如病家成员、聚餐爆发的同餐人员、病人陪伴等。

(5) 一般接触者:与病人可能有传播关系的同村、同单位及阳性水点周围人群等。 (6) 预防服药范围:病人家属和密切接触者。 3. 划定疫点、疫区。

(1) 疫点:指发生病人、疑似病人或发现带菌者的地方。一般指同一门户出入的住户或与病人、疑似病人、带菌者生活上密切有关的若干户为范围。

(2) 疫区:为了防止疫点外污染造成续发感染和向外传播,根据地理位置、水系分布、交通情况、自然村落等特点来划定疫区。一般农村以一个村或几个村、一个乡或毗邻乡,在城市以一个或

2

几个居委会或一个街道为范围划为疫区。对疫点、疫区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及时开展疫源检索工作,(包括接触者、水源和可疑食物等)。

4. 画出病人或带菌者分布的简要地图,标出病人和带菌者的住址(发病地点)、发病日期、附近水源和交通等。

5. 调查病原污染或可能污染的范围,特别注意水源是否受污染和污染程度。填报消毒通知单(附表3)。

三、控制措施

(一)凡病人(疑似病人、带菌者)必须移送到指定的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二)密切接触者(与病人同餐者、同居室或护理者等)必须严格进行控制管理,确需隔离的送指定的医疗机构。

(三)病人家属和密切接触者预防服药3天。 (四)疫点、疫区、隔离观察区必须严格消毒。

(五)疫点、疫区和流动人口必须进行严格管理,必要时隔离封锁。 (六)疫区内不得走村串户,不得举办婚丧酒宴和节日聚餐。

(七)加强对疫点、疫区内的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以及粪便、阳性水体的管理。

(八)疫区内必须开展健康防病知识宣传和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灭蝇工作。 (九)城镇饮用水、医院污水加大投氯量。饮用水末梢水余氯保持0.05-0.3mg/L。 四、消毒

消毒人员在接到消毒通知单后,即时组织落实消毒措施。 (一)疫点的随时消毒

病人、疑似病人、带菌者隔离前其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地方和密切接触者的排泄物,由病家的陪伴或病人所在单位派人进行消毒处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进行技术指导。

(二)疫点的终末消毒

病人、疑似病人、带菌者离开后的疫点、疫区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顺序为:进入疫点→消毒通道→核定消毒范围→消毒前采样→室内灭蝇→消毒(地面、墙壁、家俱、陈设物品、餐饮具、衣物被褥、厕所、垃圾、下水道口、自来水龙头或饮用水井等)→密切接触者的卫生处理→消毒后采样。

(三)收治病人的医疗机构隔离控制区的消毒

医疗机构隔离区消毒工作包括收治病人(或带菌者)期间的随时消毒和病人(或带菌者)转院或出院后的终末消毒。消毒工作由医疗单位指定专职人员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进行技术指导。

(五)消毒注意事项

3

1. 注意消毒剂的有效含量,漂白粉有效氯必须大于20%。 2. 先采样后消毒。 3. 漂白粉取上清液。

4. 各种消毒对象的消毒液配备浓度

(1) 漂白粉:病人粪池1:10;区域内粪池1:20;病人吐泄物1:2;井水一般预防1吨水加5g,污染井水1吨水加15g;物体表面:1kg漂白粉加10kg水擦拭;餐饮具:1kg漂白粉加10kg水擦拭、浸泡;衣物1:100浸泡;垃圾:1:5漂白粉浆,一层垃圾一层浆,最后用泥浆封存;手消毒:1:100上清液。

(2) 灭菌粉(有效成份:二氯异氰尿酸钠):在漂白粉用量或浓度基础上降3倍使用,具体方法参见附表4、附表5、附表6。

5. 每日必须填报疫点、疫区消毒工作日报表(附表7)。 (六)灭蝇灭蟑

由于苍蝇与蟑螂为传播肠道传染病的重要媒介,因此在消毒的同时开展灭蝇及蟑螂的工作。可选用克敌、卫害净、奋斗呐、敌杀死、敌百虫等药物进行喷洒。

五、采样 (一)人员验便

1. 病人、疑似病人、带菌者:入院后有条件时大便培养每日1次,停药后连续2次阴性,停止采便。

2. 腹泻病人,采便培养1次。

3. 密切接触者:大便培养每日1次,连续2次阴性即停止采便。

4. 疫点内所有人员:自开始处理之日起每日验便1次,连续2次。第一次采便应在服药前进行。

(二)环境采样 1. 疫点消毒前采样

对病人(疑似病人、带菌者)的排泄物和其它可能受到病原污染的场所、物品、水体等要进行采样。

2. 消毒效果评价采样

(1) 属于随时消毒范畴的环境、物品,必要时进行消毒效果检测与评价。 (2) 疫点内消毒前为阳性点:终末消毒后,连续2次采样,阴性合格。 (3) 疫点内消毒前为阴性点:终末消毒后,采样1次,阴性合格。 3. 水质监测采样

对疫区江河水、水源水、饮用水、末梢水、自备供水、二次供水、公厕粪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的水质进行监测,了解其受污染的程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