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 下载本文

但接下来我们又会看到,原本为解决“出入不便”的问题的开山、筑路的工程,换个环境,却成了国与国征伐的途径。当京城氏提出这个风险时,愚公浑然无觉,而智叟立即看到其中的问题,决定劝阻京城氏,一方面不要告诉晋王以躲避当下的危险,另一方面分散钱财为将来谋划。

又过了几十年,愚公一家终于把山挖开,并因此得以封官赐爵。但随后,正如京城氏所预见的发生了战争,愚公因此获罪。后来智叟与京城氏展开营救。退兵之后,愚公一家被罚在挖通道路的地方筑城守关,智叟则官拜中军辅政公,而京城氏归隐著书。又过了一百多年,京城氏的后人在关隘前著书立说,志欲解释智慧的奥义。时列子行经太行,释之以“道”。

在新的故事里,随着移山工程的推进,事态在不停地变化。随着这些变化,各种人物纷纷出场,或推或阻,或获利或获罪,瞬息变化之间,世事已越百年。

二、愚公的故事 ======

愚公有姓无名,他复姓公输,长子叫公输旦——随便提一下,京城氏与端木氏的第一代人物分别名为“初”、“启”,与这里的“旦”相同,都是事物初始的意思。

但为什么愚公要复姓公输呢?

各位应该记得《大道至简》第八章中讲了一个人物,著名的鲁班,也就是公输班。是的,没错,这里的愚公取公输作姓氏,原型就是鲁班。

第八章讲到鲁班的“工匠思想”的三个方面,在这篇“愚公移山记”的公输氏中,也都是得到一一再现的。

(鲁班像)

(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例如讲到京城初游学回来,学到了冶铁和造车的技术。这时公输旦去求见京城初,却是“求之以粗铁之器、车载之法”。也就是说找人家要的是铁器的实物,以及车辆运送的方法。这里便说的是工匠思想中的“以工具之利为恃仗”,和“以技法之巧为较量”。——你想想,为什么愚公不去求取冶铁之法,造车之技呢?

如果第一代愚公是求“冶铁之法,造车之技”,那么愚公就不是愚公,而成了京城氏了。关于这个话题,我们下一小节再讲。

除此之外,公输氏还有一些管理或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例如没有风险意识、没有应对风险的策略等。但更重要的是,愚公始终将这个工程视成一人一事,因此对任何风险或者目标的变化都全然无备,因而会说“吾家百年之事,岂容一言而废之”。看到这里的愚公说“我一家人(吾家)”了么?

三、京城氏的故事 ======

一说到愚公这个人物有原型,估计就有人想到智叟与京城氏都会有人物原型。是的,没错,这几家人都是有原型的。不过这里,我们先说京城氏。

京城氏这个人物的原型,我在再版前言中其实是专门交待过的。在前言中,我说“京城一氏的后代中,有很多复祖姓目夷的人”。为什么我要单独地提交京城氏祖姓目夷呢?因为原来的寓言中,特别交待过“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所以我不得不用“京城”这个姓。但我实际上想用的是“目夷”这个姓来铺垫人物原型,所以这里要讲“京城氏祖姓目夷”,而这个故事末了,也取目夷氏在关隘前著书,以呼应这里的背景。

“目夷氏”又来源于哪里呢?

多读史书的人大概会知道,墨子(墨翟)就是宋国贵族目夷之后。这里取的是顾颉刚先生提出的观点,说的是“目夷”原为商族的小国,目夷国后并入周代的小邾国,成为宋的属国,宋襄公封他的侄子在目夷国,

后名之为目夷子,姓氏便从此而来。“目夷”这个地方,在今天的滕州境内,现在还有“目夷君墓”、目夷山、夷河等地名。

所以在本书的“愚公移山记”中,京城氏就是目夷氏。而这个原型,就是墨子墨翟。

京城一氏,总是不断游学、出仕和归隐。

从京城初开始,他先是游学,求得“冶铁之法,造车之技”回来,然后投之于实践,助端木氏经商,在晚年的时候将这些经验写成了“《论事》百篇”。《论事》这个书里,讲的是有制造的工艺、做事的方法和团队的管理与策略。这里应该发现,京城初是一个从实践出发,又归于理论的实践家,精通实战又有管理经验。

接下来,第二本写成的书叫“《观势》十篇”,是京城礼发现工程的军事隐患、又“归仕于鲁”之后写的。这本书背景中,京城礼已经是富远见、知时势、有谋略的人物了。

京城氏的第三本书叫“《趋避》”,只剩下“千言”了(哈哈,越写越薄)。这本书“论以方略宏旨”等等,已是极高的智慧了。这本书的背景呢?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