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知识点(练习)全面 下载本文

课本为纲,夯实基础

《鸿门宴》知识点清点

一.文学常识

司马迁,字 , 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家、 家、 家。其父司马 ,是汉朝 ,20岁以前在父指导下专心学习,广览群书这为后其写史记奠定了理论基础;20岁后外去考察,足迹遍布南北这为其写史记奠定了实践基础;元封三年继父职任 令,得以博览皇家藏书这为其写史记奠定了史事基础。 岁时正式动笔写《史记》,中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岁终于写完,不久死去。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 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创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纪传体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给人们展现了丰富多彩而又各具个性的历史人物。有震铄古今的帝王如秦始皇、项羽、刘邦、汉武帝;有家喻户晓的朝臣如管仲、晏婴、萧何、张良;有百战百胜的名将如白起、韩信、卫青、霍去病;有改革家如吴起、商鞅、赵武灵王;辩论型的有张仪、苏秦、郦食其;侠义型的有鲁仲连、荆轲、朱家、郭解;滑稽型的有淳于髡、优旃等等。他们千姿百态,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大约有一百多个。

《史记》是我国第 部 体通史,记事上自传说中的 帝,下至 帝,首尾 年,计 篇。内分包括十二本纪(帝王)、三十世家(贵族王侯)、七十列传(诸侯之外名官名人)、十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八书(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内容包括政治、经济、人物、礼乐、天文、地理、历法、水利、文化等,无不毕载,思想深刻独到,语言丰富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它是杰出的 巨著,又是杰出的 作品,是古代散文的典范,鲁迅先生誉为“ , ”(《汉文学纲要》)。

二.为下列加点字的字注音。 沛公( )美姬( )崤山( )鲰生( )戮力( )数目( ) ......玉玦( )樊哙( )瞋目( )目眦( )刀俎( )杯杓( ) ......沛公欲王关中( )日飨士卒( )范增说项羽曰( ) ...按剑而跽( ) 彘肩( ) 卮酒( ) 目眦尽裂( ) ....参乘( ) 切而啖之( ) 从百余骑( ) ...

三.通假字 1. 距关,毋内诸侯( 通 ,释义: ; 通 ,释义: ; 通 ,释...义: ;) 2. 张良出,要项伯( 通 ,释义: ) .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 ,释义: ) .4.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通 ,释义: ) .5. 令将军与臣有郤( 通 ,释义: ) .6.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通 ,释义: ) .7.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通 ,释义: ) .8.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通 ,释义: ) .9. 因击沛公于坐。( 通 ,释义: ) .

《鸿门宴》知识点清点 第 1 页 共 10 页 长久保存 复习纲要

课本为纲,夯实基础

10. 秋豪.不敢有所近。( 通 ,释义: ) 11. 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通 ,释义: ) 12.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通 ,释义: ) 13.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通 ,释义: )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1. 未得.与项羽相见。( ) 12. 度.

我至军中。( ) 2. 当是.时。( ) 13. 沛公不胜.杯杓( ) 3. 素.善留侯张良。( ) 14.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4.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15. 与臣游.( ) 5. 欲呼张良与俱去.。( ) 16. 若.入前为寿..( )( 6. 毋.从俱死也。( ) 17. 杀人如不能举.( ) 7. 亡.

去不义。( ) 18. 窃.为大王不败也( ) 8. 愿.

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19. 坐须臾..( ) 9. 不如因善遇.之。( ) 20. 相去.( ) 10. 范增数.目项王。( ) 21. 置.

车骑( ) 11. 卮酒安足.

辞!( )

五、一词多义 (一)举:

1.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 4. 孙叔敖举于海( )

2. 杀人如不能举( )

5.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3.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 (二)军:

1. 沛公军霸上( ) 2. 为击破沛公军( ) (三)意:

1. 其意常在沛公也( )

3.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2.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 (四)谢:

1.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 3. 乃令张良留谢( ) 2.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4.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戴不?”((五)如:

1.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 3.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2.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 4. 万事如意( ) (六)故

1. 故听之( )

3. 故遣将守关者( )

2. 君安与项伯有故( ) (七)辞

1. 卮酒安足辞( ) 3. 大礼不辞小让( )

2. 未辞也( ) (八)幸

《鸿门宴》知识点清点 第 2 页 共 10 页 长久保存 复习纲要

) )

) ) 课本为纲,夯实基础

1. 妇女无所幸( ) (九)去

1. 亡去不义( ) (十)当

1. 当是时( )

六、虚词 1. 固不如也( ) .2. 君安与项伯有故( ) .

3. 以示之者三( ) .

2. 故幸来告良( ) 2. 相去四十里( )

2.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4. 若属皆且为所虏( ) ..

5. 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 6. 会其怒,不敢献( )

(一)为

1. 使子婴为相(读音 用法 释义 ) 2. 为击破沛公军(读音 用法 释义 ) 3. 约为婚姻(读音 用法 释义 )

4. 窃为大王不取也(读音 用法 释义 ) 5. 何辞为(读音 用法 释义 )

6. 若属皆且为所虏(读音 用法 释义 ) 7. 军中无以为乐(读音 用法 释义 )

8.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读音 用法 释义 ) 9. 谁为大王为此计(读音 用法 释义 ) 10. 且为之奈何(读音 用法 释义 ) 11. 客何为者(读音 用法 释义 )

12.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读音 用法 释义 ) 13.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读音 用法 释义 )(读音 用法 释义 ) (二)因:

1.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用法 释义 )

2.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用法 释义 ) 3. 蒙故业,因遗策(用法 释义 )

4. 然后贱华为城,因河为池(用法 释义 ) 5. 不如因善遇之(用法 释义 ) (三)以

1. 具告以事(用法 释义 ) 2. 籍何以至此(用法 释义 )

3.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用法 释义 ) 4. 还军霸上,以待项王(用法 释义 ) (四)且

1.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用法 释义 ) 2. 若属皆且为所虏(用法 释义 ) 3. 且为之奈何(用法 释义 ) (五)于

1. 长于臣(用法 释义 )

2.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用法 释义 ) 3. 樊哙覆其盾于地(用法 释义 )

《鸿门宴》知识点清点 第 3 页 共 10 页 长久保存 复习纲要

课本为纲,夯实基础

(六)乃

1.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用法 释义 ) 2. 良乃入(用法 释义 )

3. 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用法 释义 ) 4.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用法 释义 ) (七)然

1. 沛公默然(用法 释义 )

2.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用法 释义 ) 3. 不然,籍何以至此? (用法 释义 ) (八)者

1.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用法 释义 ) 2. 今者项庄拔剑舞(用法 释义 ) 3.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用法 释义 ) 4.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用法 释义 ) 5.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用法 释义 )

七、词类活用 1. 沛公军霸上( 活用成 ,解释: ) .2. 沛公欲王关中( 活用成 ,解释: ) .3. 秦地可尽王也。( 活用成 ,解释: ) .4.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活用成 ,解释: ) .5. 范增数目项王( 活用成 ,解释: ) .6. 籍吏民封府库( 活用成 ,解释: ) .7. 刑人如恐不胜( 活用成 ,解释: ) .8. 亡去不义。( 活用成 ,解释: ) .

小结1:一般来说,名词处在 的位置上,或者名词带有 ,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1.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活用成 ,解释: ) .2. 吾得兄事之( 活用成 ,解释: ) .3. 头发上指( 活用成 ,解释: ) .4. 常以身翼蔽沛公。( 活用成 ,解释: ) .

5.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①( 活用成 ,解释: )②( 活用成 ,...

解释: )③( 活用成 ,解释: )) 6.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活用成 ,解释: ) ..7.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活用成 ,解释: ) .

小结2: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处所名词有时可直接作状语外,其他名词作状语时,后面要带上助词“地”,或者前面有介词,构成介宾短语。但在古代汉语中,名词直接作 语却很普遍,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 1.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用成 ,解释: ) .2.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活用成 ,解释: ) .

《鸿门宴》知识点清点 第 4 页 共 10 页 长久保存 复习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