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权贵集团——四步形成 下载本文

【】权贵集团——四步形成

【】权贵集团——四步形成风无语

1989年,权贵集团起步,20余年颇有起色,已掌控国家经济命脉。其发展经历四步曲。 一、权力赎买

1989年后,高层“八老”,交易合谋。每家至少一人,安排高干;其余人特权敛财。美其名为“赎买政策”。

安排干部子弟接班,陈云有言:“还是我们孩子可靠,不会掘自己祖坟。”理由是:“江山我们打下,继承江山,应是我们后代。”他向邓小平提出提议:“一个家庭至少出一个人”,意思是掌握大权。邓小平默许,后形成潜规则。每个家庭有一个人安排高干,其他人特权敛财。本来是中央高干层次,实践起来,各级都有仿效。

所谓一人掌握大权,即是少将以上高官。请看此后军内,少将以上干部,有多少人受益于这项潜规则。当然不排除,有相当一些人,具有真才实学,经过个人努力,得到相应职位。 2010年《半月谈》,首谈红色富豪话题,指出红色商业家族,多从事一些需要审批的贸易、基础产业、能源、房地产等产业,借助权力赚取财富。中石化董事长陈同海说:“作为共和国长子,我们不垄断谁垄断!” 高干家庭,高官得做,特权敛财。 二、国企归党

苏联东欧崩溃后,中央提出应对方案:《苏联巨变之后中国的现实应对与战略选择》指出,共产党不仅要抓枪杆子,而且要抓财产经济。即是将“国有”资产变为“党有”。好处是,党握有财产,政治稳定便有载体,社会不会失控。 过去“共产主义”时代,所有私人财产都被“公有化”,每个国民生产出财富,当然也是“公有财产”。这种“公有财产”,理论所有者,属于全体国民,实际支配者,则是各级领导。

这个文件下达后,理论上属于全体国民的财产,便据为党有,并成为掠夺国民财产的滥觞,为“党有”变“私有”开辟道路。 三、先富政策

“党有”变“私有”,需要一个政策启动。这个政策,就是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具体实行是“让干部子弟先富起来”。 邓讲:“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只讲一半,不能争论,否则会露底。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有些事只能说一半,不能全说。 虽然他说:“咱们的孩子,从小受共产主义教育,他们会去帮助别人的,我放心。”但这是后话,还没有帮助的迹象。 邓说:“富起来的人,是否是“中产阶级”呢?理解全错。我们所培养富起来的人,必须是大富起来的人。他们的富,应该是垄断大资本家。他们的富,是富可敌国。”有人垄断电信,有人垄断电力,有人垄断石油,有人垄断铁路。这就是设计师所“设计”的。 邓说:“让什么人富起来,让什么人先富起来,这是我们权力范围内可以掌控的。”给他们适当的政策,允许他们使用适当的关系和机会,让他们先富起来,是不会太难的。这个关系,即是特权,别人很难得到。倒卖批文,权力圈地,即是关系和机会。 为掩盖大富之人,邓说:“私人个体户,靠拼命奋斗,可算是小富。把他们统统说成是先富之人,大富的人,目标就不那么突出啦。” 先富政策,为高干子弟瓜分“国有资产”,为权贵集团成长,提供了合法依据。 四、改制瓜分

“国有企业”改革,使“国有资产”正式成为私有财产。20多年来,瓜分国有资产,

出现三次高潮。第一轮瓜分国有资产浪潮,是20世纪90年代的所谓管理层收购。第二轮瓜分国有资产浪潮,是2005和2006年的银行改制。第三轮瓜分国有资产浪潮,就是吸收民间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国企改革。借此机会,很多理论上属于“全民”的东西,就合法地流入权贵手上。

当然,这些政策如果执行得力,本可得到好效果,但由于执行之人,掌握不受监督的权力,出现腐败则成必然。 退一步说,即使这些公有财产,都变成权贵者的私有财产,如果他们按照市场经济规则,竞争运作,还是比较“大锅饭”国企,具有生命力的。但不理想的是,他们特权得利,已成习惯,无视规则,特权掠夺,仍然在继续,国民富裕,将永远无望。

权贵集团形成时间,由1989年算起,到现在25年,即四分之一个世纪,已经成熟。经历四步曲,运作得力,已经掌控国家政治经济命脉。

权贵集团得势,并非民众之福,并非国家之盛,甚至对于他们自己,也未必即是好事。原因是,做贼心虚,他们有两个担心:一是怕打老虎,二是怕民众憎恨。所以,建议他们,也如所有人一样,支持政治体制改革,建立法治,建立规则,使自己放下包袱,与民众一道,享受自由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