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养成感激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 2.能力目标

形成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 3.知识目标

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理解个体生命与他人、社会、人类的关系,明确自己生命的使命。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了解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 二、教学重难点

生命可以永恒吗。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开始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等哲学命题有了一些初步的思考。受阅历和认知水平所限,学生的理解会有其局限性或片面性。

人的生命是以生物存在形式为基础,受精神支配、社会化了的存在方式。它包括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三种形式,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统一体。

生命可以永恒吗?人的肉体生命有时尽,但精神生命可以永恒;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短暂的,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肉体生命的接续和精神文明的传承。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臧克家的诗《有的人》

思考:怎样理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引发思考,点明课题。 【新课讲授】

【板书】一、生命有时尽

学生活动:回忆“我的成长经历”──一件最令我难忘的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中产生的,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 【板书】1.生命来之不易

学生活动:发掘“我的不同之处” ──找到自己和别人不同的地方 名人名言:著名科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生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板书】2.生命是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