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4月10日晚7点小学教研在线网络教研活动《小学生数学反思习惯的培养-》 下载本文

精品文档

数学日记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方法与情感的空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反思性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培养反思习惯。反思是一种习惯和意识,不断的反思,才会不断地进步。每一单元考试后,我都要求学生结合考试和这一单元的学习情况写一篇反思性的日记,让学生在反思日记中逐渐成长。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成为反思型的教师,学生更需要成为反思型的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与习惯,学生将会获得更好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利用“错题”促进学生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尝试,相信各位朋友还有更多的方法,期待与朋友们的学习。

在数学实践中培养反思习惯

一、在数学实践中培养反思习惯 的重要性

学生数学思考的形成,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训练,但是更多的是要靠学生自身在反思过程中领悟,这一过程是没有人能够代替的,它是学生形成数学思考的灵魂。在实践操作中,一些教师关注过程性的知识,强调体验、经历、探究,却往往忽略了反思。现在的一些探究课,前半段课很热闹,学生展示问题,合作探究,体验有了,经验也有了,但是对探究出的东西,却没能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领悟和反思,学生没有机会从自身的体验中,悟出一些高层次的东西,这样,学生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数学知识,难以提高数学能力,这是非常遗憾的。可以这样说,深刻的体验来自亲身经历之后的反思,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学习过程。

二、在数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具体体现

在数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反思习惯我用的较多的是实践作业它是一种有效培训方式。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利用收集作业促进反思。学习百分数时教师一定会安排学生对银行存款利息、利率、利税的调查。那是不是学完这节课就结束了,而应该再让学生体验如果你有几千元的压岁钱,你会选择哪种方式存钱呢?现代人还有哪些理财的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促进反思。如学习“圆柱的知识”一课,一般都是用准备好的圆柱体了解圆柱的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后,就要让学生学习侧面展开图和表面积的知识,这些都是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完成的,这时我们还可以引申,师:现在我也想做一个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10厘米的圆柱,我该如何来准备材料呢?”生1:应该准备一个长31.4厘米,宽10厘米,面积是31.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半径5厘米,面积是7.85平方厘米的两个圆。师:不要忘了粘贴处要多买一些。生2:只要买长41.4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纸,再大出粘贴部分,共长42.4厘米,宽11厘米,就足够了,不至于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生3:“不知同学们发现没有,如果老师做的是个笔筒,我们准备材料不就很浪费了吗?如果老师准备的是一个机器上的通风管的模型的呢”“对呀,对呀……”生3的启发使同学们再次投入到了空间想象之中……

3、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反思。如:六年级学生身高与体重的调查(实际测量学生的身高,体重,并计算男、女生的平均身高与平均体重,并记录所测量的数据,制成统计图、表)。做到这我原来就觉得很好了,但这缺乏的正是实践后的反思,应该在合理应用数据基础上,做出正确分析,形成有一定意义和价值的结论。如可以利用健康指数进行数据分析。让每位同学得出自己是偏向哪面,要做怎样的调整等。

4、利用数学日记促进反思。2006年我校就曾把各年组写得较好的数学日记编辑成册,至今仍在沿用。

5、开展小课题研究促进反思。计算教学时,随时都有实践的内容可以挖掘。如以“校园里因盖教学楼被截掉的几棵大树为例,你能测出它的周长和半径吗?你能判断出它已经长了多久?作为一个小课题,回答这样问题至少不能只呆在教室里,要求学生亲自观察、统计、实验、测算、估算等活动,得出结论。将此问题进一步引申,如果是一颗正在生长的大树怎么判断它的前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很容易解决(周长和半径),但后一个问题就很复杂,学生可能采取,问大人、问教师、估算等方法解决。教师应进一步引导他们,是否能通过大树的年轮来解决这一问题?学生会有些迷茫,也有的同学会问:将大树截掉?这也是个办法,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但尽量不这样做,除非迫不得已。不这样做我们又怎样来解决这一问题呢?可以借助被截掉的几棵大树年轮特点,推断出活树的年龄。在学生思考反思时应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必要的引导,这是培养他们学会反思的最佳时机。这个问题可以在此题的基础上继续留做课题进行研究。

三、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1、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教师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作用与意义认识不足,没能根据学校现实情况把地方特色素材和时代素材整合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去,教材中既定的实践活动课开展得不够扎实。

2、部分家长对开展实践活动缺乏理解,不能给予支持,一些由校内向校外延伸的实践活动得不到有效开展。

3、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内容、手段比较单一,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因此使得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作用没能得以充分发挥。

4、学生周围及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实践活动隐性素材,教师没能根据实践活动的特点创造性地进行设计,从而使这些具有校本特色的素材没有得到很好地挖掘与利用。

运用数学周记 培养反思习惯

孙吴三小 李明娟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把目光盯在成绩上,是近视的,学习成绩是一时的,这次考得好,下次未必考得好;而学习习惯的形成是终生受益的,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深远的。“人是依据自己的感知和信念而行动的”。当一切行为源自内心的主动:主动的去想、去做,主动地审视自我、反思自我的教学行为,就为自己的专业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教学如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此,学生的学习也如此,因此,培养学生数学反思习惯,将使我们的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而写“数学周记”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用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数学周记”作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或反思的平台,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数学的真实看法和感受,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和帮助。下面结合本人在工作中的思考和实践,就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周记,培养学生反思习惯”,谈一点个人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最初引导学生写数学周记,还是在2005年初,在一本刊物上看到“如何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受到启发,才有了培养学生写周记的想法,原本也想写数学日记,但考虑到教两个班级的数学课,作业量本来就大,再加上一百二三十本日记,反馈有些困难;而且学生也会因为每天多了一项作业而完成的没有质量,所以改为每周一记,周一收上来,周五发下去,学生利用大礼拜把上一周的收获、感悟等写出来。

开始引导学生写数学周记时,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周记的兴趣,可以允许学生写一些记流水帐式的购物过程,也可以写发生在数学课上与课外有趣的事情,或是记录生活中所遇到的与数学有关的有趣经历,也可以是对某篇数学文章的阅读笔记,还可以记录自己学习数学的情况,自己在数学学习上的成长,总结收获与不足的等等。没有固定的文体,没有限定的字数,没有规定的范围。让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目光观察,用数学的笔书写下来。

当学生想写、乐写数学周记时,我就从方法上给与指导。首先,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其次,每周利用一节课时间,给学生的周记进行讲评、展示、交流,建立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再次,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作阶段性总结和运用于生活的指点。

(1)、布置实践性作业,将经历与感受写成一篇数学周记。如在教学“长方形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这样的物体,通过测量和计算了解你所希望了解的信息,并把感受记录下来。例如: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