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合集3套┃2020河南省新乡市高考第五次大联考化学试卷 下载本文

A.Ⅰ表示的是滴定醋酸的曲线

B.pH=7时,滴定醋酸消耗的V(NaOH)>20.00mL

C.V(NaOH)=20.00mL时,两份溶液中c(Cl-)>c(CH3COO-)

D.V(NaOH)=10.00mL时,醋酸中c(Na+)>c(CH3COO-)>c(H+)>c(OH-)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0.100mol·L-1的HCl溶液和醋酸溶液,醋酸属于弱酸,存在电离平衡,所以起点pH较小的Ⅰ表示的是滴定盐酸的曲线,A项错误;

B. 当醋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形成醋酸钠溶液,醋酸钠水解使溶液pH>7,所以pH =7时,滴定醋酸消耗的V(NaOH)<20.00mL,B项错误;

C. V(NaOH)= 20.00mL时,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因为CH3COO-水解而消耗,所以两份溶液中c(Cl-)>c(CH3COO-),C项正确;

D. V(NaOH)=10.00mL时,生成的醋酸钠与剩余醋酸浓度相等,由于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钠的水解程度,所以溶液中c(CH3COO-)>c(Na+)>c(H+)>c(OH-),D项错误; 答案选C。

8.室温下,下列各组微粒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的溶液中:CH3CH2OH、Cr2O72-、K+、SO42- B.c(Ca2+)=0.1mol·L-1的溶液中:NH4+、C2O42-、Cl-、Br- C.含大量HCO3-的溶液中:C6H5O-、CO32-、Br-、K+ D.能使甲基橙变为橙色的溶液:Na+、NH4+、CO32-、Cl-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pH=1的溶液显酸性,Cr2O72-有强氧化性,会把CH3CH2OH氧化,故A错误; B.草酸钙难溶于水,故B错误;

C. C6H5OH的酸性比碳酸弱比碳酸氢根强,因此可以共存,故C正确;

D.使甲基橙变为成橙色的溶液显酸性,其中不可能存在大量的CO32-,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室温下,将0.05molCH3COONa固体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充分混合后,有关结论不正确的是( ) 加入的物质 结论 A 0.05molCH3COONa固体 减小 B C D A.A 【答案】A 【解析】

0.05molNaHSO4固体 0.05molNH4Cl固体 50mLH2O B.B

C.C

c(CH3COO﹣)+c(CH3COOH)=c(Na+)﹣c(SO42﹣) 水电离程度增大 c(OH﹣)减小 由水电离出的c(H+)·D.D

室温下,将0.05molCH3COONa固体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所得溶液的浓度为0.5mol/L。则A、再加入0.05molCH3COONa固体,c(Na+)增大为原来的2倍,而由于溶液浓度增大,故CH3COO-的水解程度变小,故c(CH3COO-)大于原来的2倍,则c(CH3COO-)/c(Na+)比值增大,A错误;B、加入0.05molNaHSO4固体,能和0.05molCH3COONa反应生成0.5mol/LCH3COOH和0.5mol/L的Na2SO4的混合溶液,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CH3COO-)+c(CH3COOH)=0.5mol/L,而c(Na+)=1mol/L,c(SO42-)=0.5mol/L,故有:c(CH3COO

)+c(CH3COOH)=c(Na+)-c(SO42-),B正确;C、加入0.05molNH4Cl固体后,和CH3COONa发生双水解,水

解程度增大,则对水的电离的促进会增强,故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正确;D、加入50mL水后,溶液变稀,pH变小,即溶液中c(OH-)变小,而溶液中所有的氢氧根均来自水的电离,即水电离出的c(OH-)变小,且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和其电离出的氢氧根的浓度相同,故水电离出的c(H+)变小,因此由水电离出的c(H+)?c(OH-)减小,D正确,答案选A。

10.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俗名为“臭碱”的硫化钠广泛应用于冶金、染料、皮革、电镀等工业。硫化钠的一种制备方法是Na2SO4+2C===Na2S+2C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L.0.25mol/L.Na2SO4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NA B.1L.0.1mol/LNa2S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小于0.1NA C.生成1mol还原产物时转移电子数为8NA

D.通常状况下,11.2L.CO2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2NA 【答案】C 【解析】

高温【分析】

解答本类题目要审清选项中涉及的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审清所求粒子的种类,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②涉及物质的体积时要审清物质的状态和温度、压强,③涉及中子数和化学键的计算,要审清相关物质的结构和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④涉及化学反应要明确相关反应的特点和电子转移;⑤涉及溶液中的微粒要关注电离和水解;⑥要注意审清运算公式。 【详解】

A项、溶剂水分子中也含有氧原子,故无法计算1L0.25mol/LNa2SO4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故A错误; B项、Na2S溶液中S2-水解:S2-+H2OB错误;

C项、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硫化钠,生成1mol硫化钠时转移电子数为1mol×[6-(-2)]=8mol,个数为8NA,故C正确;

D项、通常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11.2LCO2的物质的量小于0.5 mol,所含有的共价键数目小于2NA,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范围和溶液中的水也含有氧原子是解答关键。

11.25°C 时,向 20 mL 0.10 mol?L-1的一元酸 HA 中逐滴加入 0.10 mol?L-1 NaOH 溶液,溶液 pH随加入 NaOH 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HS-+OH-,导致阴离子总数增多,则阴离子数目大于0.1NA,故

A.HA 为强酸

B.a 点溶液中,c(A-)>c(Na+)>c(H+)>c(OH-) C.酸碱指示剂可以选择甲基橙或酚酞 D.b 点溶液中,c(Na+)=c(A-)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根据图示可知,加入20mL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二者恰好反应生成NaA,溶液的pH>7,说明NaA为强碱弱酸盐,则HA为弱酸,故A错误;

B、a点反应后溶质为NaA,A-部分水解溶液呈碱性,c(Na+)>c(A-),则c(OH-)>c(H+),结合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A-)>c(OH-)>c(H+),故B错误;

C、根据图示可知,滴定终点时溶液呈碱性,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10,指示剂应该选用酚酞,不能选用甲基橙,故C错误;

D、b点溶液的pH=7,呈中性,则c(OH-)=c(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A-),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图示曲线变化的意义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

12.下列事实不能说明X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 A.X单质与H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1molX单质比1mol硫得电子多 C.X和硫两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 D.X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于硫酸的酸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比较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根据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氢化物的稳定性等角度判断,而与得失电子数没有必然关系。 【详解】

A.X单质与H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说明X单质的氧化性比硫强,则说明X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1molX单质比1molS得电子多,氧化性强弱与得失电子数没有必然关系,故B符合题意;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X和S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说明X的非金属性较强,故C不符合题意;

D.X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于硫酸的酸性,说明X的非金属性较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13.下列有关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浓硫酸、浓盐酸都是无色液体

B.铁片加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加入浓盐酸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C.将两种酸分别滴到 pH 试纸上,试纸最终均呈红色

D.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浓盐酸有白烟,靠近浓硫酸没有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