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建国以来党对人民政协性质的认识历程
作者:刘 伟
来源:《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04期
摘要:性质问题是人民政协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决定着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地位、职能、机构等其他问题。建国60年来,伴随着人民政协工作的推进和统一战线的发展,党对人民政协性质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从而不断深化对人民政协的认识,推动人民政协理论和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人民政协;性质;统一战线 中图分类号:D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09)04-0011-0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问题是人民政协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人民政协开展一切活动的基本依据,决定着人民政协在中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认识人民政协的性质,从根本上决定着人民政协的职能发挥、机构设置、组织理论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因此,如何正确认识人民政协的性质,并以此为指导开展人民政协的理论和实践工作,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1949年到1954年。人民政协具有双重性质
伴随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纪念“五一”劳动节的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号召得到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之后,海内外各界民主人士和爱国人士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到达北平,准备参加新政协会议。 经过精心的准备,1949年9月21日,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经过共产党与各界爱国民主人士的充分协商讨论,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