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史》本科生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4、 基础资料 (1)传统文献资料 (2)考古资料 (3)档案资料 (4)习惯调查资料 (5)其他资料

(二)中国法制(律)史学的发展脉络、教材体例

1、传统的“两张皮,四阶段”划分标准问题 2、以中华法系、中国法律、以部门法为标准的划分法问题

(三)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借鉴 1、与法学基础理论关系密切,互动 2、为学习部门法提供必备的相关历史知识 3、为加强依法治国提供历史借鉴 4、批判中国历史上的“法律虚无主义” 5、对我国传统法学遗产的批判与继承问题 二、中国法律史学的研究现状

5

(一)研究历史(二)研究现状三、中华法系及其特点

(一)中华法系的形成及其概貌: 1、世界范围内的法系 2、中华法系中的母法和子法

(1)东亚各民族的历史是以中国历史为轴心而展开的;

(2)东亚诸国对中国法的继受

(二)中华法系的特点:*

(1)礼法结合是其根本,故伦理法色彩浓厚 (2)集权:皇帝是最高立法者、司法审判官 (3)行政与司法混同,司法从未独立 (4)宗族法、家族法成为国家法律的补充 (5)形式上所谓的“诸法合体,民刑不分”问题

第一章 夏商周三代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 中国法律的起源 一、关于中国法律起源的争议

6

1、中国文明起源的一元说、二元说 2、中国国家与法起源于夏朝初建(禹、启)时期及其根据

(1)世袭专制帝王的出现,由传贤禅让制——传子世袭制

(2)不按血缘而按地缘划分统治区域 (3)建立国家机器“公共权力”机关

(4)形成法律制度,由礼、氏族习惯——习惯法

3、国家起源上的特点

(1)宗法氏族血缘色彩浓厚、家国相通 (2)家长制集权统治、亲贵合一 (3)大河文明的早熟性、孤独性

二、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1、源于祭祀——礼 2、刑起于兵、兵狱同制

3、道德与法律混合,界限不清,同为调节社会的基本手段

4、刑事法规相对发达,民事法规相对落后 5、关于法律起源的其他观点简介

7

第二节 夏商周三代的法律思想及立法活动 一、 神权法思想

1、神权法思想的定义与表现 (1)把天视为权力的本源 (2)奉天伐罪的天讨、天罚

2、西周法制思想的转变*

(1)仍继承神权思想,“受天有大命”(2)强调“德”的媒介作用——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3)影响

二、 立法活动与法律形式 1、禹刑 2、汤刑

3、周公制礼、九刑、吕刑、殷彝、遗训 4、法律形式

三、刑、法、律的演变及其意义 第三节 夏商周三代的宗法制度与礼制

一、宗法制度与西周的宗法等级社会 二、关于礼的若干问题 第四节 夏商周三代的民事法律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