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织学课后习题答案2 下载本文

21. 经轴架形式:固定式和移动式、单层和双层、水平式和倾斜式

22. 退绕方式:有互退绕法和平行退绕法(又分上、下、垂直) 特点:1.互退绕法:操作比较简便,纱线排列比较均匀整齐,传动平稳但后方的整经轴容易传动不稳,以致纱片松弛而且张力不匀回丝量大 2.平行退绕法(克服了互—的张力不匀回丝量大的缺点):下---引纱操作不便,上---经纱断头不易及时发现,垂直---纱线断头的观察和处理都比较方便

23. 上浆及湿分绞:1.作用:使纱线按一定路线通过浆槽及上浆装置,给予纱线一定的上浆率及一定的浸透和被覆2.主要部件:引纱辊、浆槽、浸没辊、上浆辊和压浆辊、湿分绞等。

24. 各种浸压方式:单浸单压、单浸双压、双浸双压、双浸四压、沾浆 25. 纱线覆盖系数:浆槽中纱线的排列密集程度以覆盖系数来衡量,计算公式K=d0*M/B*100%(d0:纱线直径,M:总经根数B:排沙宽度)

26. 湿分绞:作用:○1保护浆膜完整,提高浆纱质量○2予先分层进烘房,提高烘燥效率,使浆膜完整。○3慢速转动,防止积聚和凝结浆块,同时抹纱,降低毛羽。 对湿浆纱进行分绞称湿分绞,一般3-5根,湿浆纱被分成(n+1)层后,平行地进入烘房

27. 纱线伸长控制:负伸长,有利于浸压浆,减少浸压,避免湿伸长,上浆过程中要做到浆液定浓、定粘和定温。

28.双浸双压配置有两种形式:①先小后大:逐步加压,利于浸透,适用浓度和粘度较高②先大后小:重压利于浸透,轻压又能得到被覆,适用浓度和粘度较低。 27. 上浆率的控制:1浆液的浓度、粘度和温度2压浆辊的加压强度3浆纱速度4压浆形式及加压装置5压浆辊表面的状态6纱线在浆槽中浸压次数、穿纱路线、浸没辊形式及其高低位置

28. 加压装置:重锤杠杆式、弹簧式、气动式、电动式、液压式

29.引纱辊作用:积极喂纱,有利于减少伸长,有利于吸浆。浸没辊:浸浆作用,部分浆纱机浸没辊有侧压作用

30.烘燥:1任务:蒸发湿浆纱中的多余水分,达到工艺要求的浆纱回潮率2、要求:①一定的压出回潮率,烘房蒸发能力大,则车速高②确保形成完好的浆膜,使毛羽贴伏③适当的张力,尽量减少纱线在烘燥时的伸长④充分利用热能,提高烘燥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⑤烘燥装置应结构简单,维修和操作方便。

30. 烘燥方式:1.表面:热传导加热、对流加热和辐射加热 内部加热:高频电流烘燥法或微波加热2.常用的有热风式、烘筒式和热风、烘筒相结合式3. 烘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预热阶段、等温等速烘燥阶段、降速升温阶段 4.比较---○1对流烘燥法:1.热空气是载热体,向纱线传递热量,同时又是载湿体,带走纱线蒸发的水分2.物质内水分从温度高、湿度高的部位向温度低、湿度低的部分移动。温度梯度指向纱线内部,与湿度梯度相反○2烘筒式: 烘筒作为载热体,通过接触向纱线传递热量,而周围的空气是截湿体,带走浆纱蒸发的水分5. 与对流方式相比优点:(1)载热体和载湿体分离是热传导烘燥法的优点之一。(2)导热系数高, 其烘燥速度比热风式明显提高 (3)在降速烘燥阶段中,纱线靠近烘筒的一侧湿度大、温度高,于是湿度梯度和温度梯度方向一致,促进纱线内的水分逆湿度梯度方向移动,有利于加快烘燥速度,缩短降速烘燥阶段。

31. 1.对流烘燥法---缺点:伸长较大,片纱伸长不均匀,密度大时会粘成柳条状以至增加毛羽。优点:与烘房导件接触少,保护浆膜,减少毛羽 2. 热传导烘燥法---优点:对伸长控制十分有利,伸长率为对流烘燥的60%,片纱伸长不均匀,伸长易控 缺点:易粘烘筒,破坏浆膜的完整性,要有防粘处理;密度大时,相邻纱线粘连严重以至增加毛羽。

32. 穿纱方式: 新型路线湿路短,利于控制伸长;烘筒排列低,操作方便;烘房排气罩靠近浆槽利于排湿;穿纱可分层也可不分;减少粘连,使出烘房纱方便分纱、提高浆膜完整率、减少毛羽。 上蜡目的:提高浆膜的柔软性和耐磨性,有单面、双面上蜡。干分绞棒的根数等于经轴数减一

33. 新型浆纱机的伸缩筘作轴向往复移动,部分伸缩筘在往复运动的同时还作筘

面的前后摆动,组成周期性的空间运动,兼有布纱辊和平纱辊二者的功能。 34.浆纱墨印长度:Lm=Lp/[n*(1+aj)]----Lp:织物的公称联匹长度,n:匹数,aj:经纱缩率

四、穿接经、定捻和卷纬

1. 穿结经的任务:把织轴上的经纱按织物上机图的要求依次穿过经停片、综丝和钢筘,以便在织造时形成梭口,引入纬纱形成织物。 穿经方法:手工穿经、半自动穿经、自动穿经、结经。 结经:了机轴和新轴经纱逐根一一打结连接后拉动了机轴的经纱把新轴上的经纱依次穿过经停片、综眼、钢筘,完成穿经工作。 2. 停经片穿法:飞穿法:1.3.2.4 重叠穿法:11.22.33.44

3. 钢筘:(1)作用:a. 确定织物的经密和幅宽b. 把纬纱打向织口c. 梭子通过梭口时的依托。(2)筘号:表示筘齿的密度。公制筘号:每10cm长度内的筘齿数;英制筘号:每2英寸长度内的筘齿数。 公制筘号=经密/地经筘入数*(1-纬纱縮率%)

4.筘幅=[总经-边纱(1-地入/边入)] *10 / 地入*公制筘号 5.直接纬纱:(在细纱机上直接用纬纱管卷绕出的纬纱)直接将纱线纺到纡(纬)

管上. 间接纬纱:(纱线经过络筒和卷纬加工)管纱、绞纱→络筒→热湿定型→卷纬, 特点:纱线质量高,疵点少。 筒子纬纱:管纱、绞纱→络筒→(热湿定型)→筒子纬纱

6.卷纬:将绞纱或筒子纱由卷纬机重新卷绕成适合梭子尺寸和便于织造的纬纱管。 织机换纬方式:自动换梭,手工换梭,自动换纡。

7. 管纱(纡子)成形-->三种基本运动:1.旋转运动--纡管旋转,产生圆周卷绕运动2.往复运动--导纱器往复,纱圈产生一定的螺旋上升角3. 前进运动--导纱器前进,纱圈的卷绕位置逐渐向顶部前进。

8. 纱线定捻:1.目的 :稳定纱线捻度,减少织造过程中的纬缩、脱纬和起圈现象2.定捻方法--纱线定形是利用纤维具有的松弛特性和应力弛缓过程,把纤维的急弹性变形转化成缓弹性变形,而纤维总的变形不变。3.方式:(1)自然定捻(2)

加热定捻(3)给湿定捻--纬纱给湿方法:喷雾法、给湿间给湿、水浸法、机械给湿法 (4) 热湿定捻--热湿定形、真空定形、干热定形

9. 定捻方法比较:1. 自然定捻--定捻工序短,纱线物理机械性能不变;定捻效果不稳定,适宜于低捻纱定捻。2. 加热定捻--适宜中低捻纱线,温度控制严格3.给湿定捻--定捻设备简单,定捻效果较好。4. 热湿定捻--定捻效果好,应用广。适宜于细特纱、强捻纱、混纺纱定捻。

第七章 开口

1开口运动目的:把经纱按照一定的规律分成上、下两层,形成能供引纬器、引纬介质引入纬纱的通道---梭口,待纬纱引入梭口后,两层经纱根据织物组织要求再上下交替,形成新的梭口,如此反复循环,形成织物。要求:开口要清晰,利于引纬器、引纬介质引入纬纱;运动平稳,避免震动;同时对经纱的张力要小,防止经纱因为张力过大而断裂。

2.经纱位置线定义:经纱处于综平位置时,经纱由织口至后梁所构成的一条曲折线BCDE。

经直线:如果D(经停架中导棒)、E(后梁)两点在B(织口)C(综眼)直线的延长线上,则经纱位置线是一根直线,称为径直线。

3.综平时间—即开口时间,它指开口过程中,上下交替运动的经纱达到综平位置的时刻,即梭口开启的瞬间,亦即上下交替运动的综框闭口与开口的交接点。开口工作圆图:标注有织机主要机构运动时间参数的主轴圆周图。表示织机运动时间的配合关系。

4.全开梭口——每形成一次梭口时,重复原位的经纱保持不变,变位经纱上下移动。

清晰梭口:梭口满开时,梭口前部的上下层经纱均处于同一平面内。

小双层梭口:无论在上层或下层,总是第三页综的经纱高于第一页综的经纱,第四页综的经纱高于第二页综的经纱。

5.什么是综框运动角?综框运动的三个时间角是如何分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