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学《微观经济学》在线考试(主观题)答案 3 下载本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期 末 考 试 《微观经济学 》

学习中心:_______ 姓名: 学号:

关于课程考试违规作弊的说明

1、提交文件中涉嫌抄袭内容(包括抄袭网上、书籍、报刊杂志及其他已有论文),带有明显外校标记,不符合学院要求或学生本人情况,或存在查明出处的内容或其他可疑字样者,判为抄袭,成绩为“0”。

2、两人或两人以上答题内容或用语有50%以上相同者判为雷同,成绩为“0”。 3、所提交试卷或材料没有对老师题目进行作答或提交内容与该课程要求完全不相干者,认定为“白卷”或“错卷”,成绩为“0”。

一、题型

1、名词解释(5道题,每题4分,共20分) 2、简答题(5道题,每题12分,共60分) 3、论述题(1道题,每题20分,共20分)

二、题目

1、名词解释(5道题,每题4分,共20分) (1)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简称为价格弹性或需求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需求量变化率对商品自身价格变化率反应程度的一种度量,等于需求变化率除以价格变化率。 (3)寡头市场,在西方也称寡头垄断,是指一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有少数几家大厂商所控制的市场结构。寡头市场具有以下特征: 厂商数量少,厂商相互依存,价格稳定,厂商进出不易。 在现实经济中,寡头垄断常见于重工业部门,如汽车,钢铁,造船,石油化工,有色冶金,飞机制造,航空运输等部门。

(5)边际收益递减又称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或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指在短期生产过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如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该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效益增加量是递减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以技术水平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保持不变为条件进行讨论的一种规律。 (7)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

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公共物品是相对那些可以划分为企业或个人消费单元的基本生活或生产资料等私人物品而言的共享性物质产品和服务项目。

(9)规模经济是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规模经济反映的是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规模经济的优越性在于: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总成本下降的特性。但这并不仅仅意味着生产规模越大越好,因为规模经济追求的是能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生产规模。一旦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到超过一定的规模,边际效益却会逐渐下降,甚至跌破趋向零,乃至变成负值,引发规模不经济现象。

2、简答题(5道题,每题12分,共60分) (1)画图描述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

此图就是了,在短期均衡中,完全竞争厂商面对水平需求曲线如上图AR=MR=P,均衡产量为P=MC时的产量,如上图q*。

(3)请画出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并解释曲线的特征?

平均总成本等于平均变动成本加平均固定成本,或等于总成本除以产量。某一产量水平上的平均总成本是总成本曲线上相应点与原点的联线的斜率。从原点作总成本曲线的切线,其切点是平均总成本的最低点,原因是切点的斜率最小。同平均变动成本曲线一样,平均总成本曲线也呈U形,由于平均固定成本向零接近,所以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总成本曲线和平均变动成本曲线也趋于接近。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在微观经济学中,不同的短期成本曲线都代表着不同的生产规模,可以把它们都画在一张坐标图上,这样,每一个产量下,用不同的生产规模会出现不同的平均成本。

由于企业在长期内,全部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所以,企业为实现成本最小化,会通过生产规模的调整,选择最低的平均成本,也就是选择每一个产量下的最小平均成本。 所以,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在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下方,且每个点都是与一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切点。

两者的相同点是曲线都呈现U形,且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和一条短期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

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即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字母表示为:AVC(Q)=TVC(Q)/Q。起初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可变成本减少;但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平均可变成本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而增加。因此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形曲线,表明随着产量增加先下降而后上升的变动规律。其成U型的原因也是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成本先递减后递增也即边际生产率先递增后递减的结果。

平均可变成本曲线

(5)请画图说明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的区别?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变动是指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动、相关商品的

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和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的变动等。

注意与需求量变动概念的区别,不同于前者,需求量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某商品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化。

需求变动是指价格以外的因素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不同是指在在其他各方面因素均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单纯由价格变化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引起变动的因素不同。需求变动是指非价格因素而造成的需求量的变动,是由外界条件变化引起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化由价格的变化引起,可以是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或者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 变动方式不同。需求量变动表现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需求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上下移动,如果需求曲线向上方移动,表示消费者的需求增加,如果需求曲线向下方移动,表示消费者的需求下降。 需求量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单纯由商品本身价格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变化。需求量变动表现在需求曲线上就是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移动。需求变动是由非价格因素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说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变化,这种变化表示为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图示如下:

需求量变动图示如下

(7)请结合图形分析消费者如何在预算约束既定条件下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9)请结合图形说明支持价格的经济影响?

首先,是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支持价格的含义:

支持价格又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支持某种商品的生产而对市场价格规定一个高于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支持价格的经济影响在支持价格的条件下,市场将出现超额供给现象。

限制价格的含义:限制价格又称最高限价,是指政府为了防止某种商品过高而对市场价格规定一个低于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 限制价格的经济影响在限制价格条件下,部分市场需求会得不到满足,往往会出现某种形式的黑市交易,于是, 当政府的支持价格在图中最低的横线上时(最下面的p)是在均衡点以下,理论上不会对现在市场造成影响,如果政府的支持价格在p1(最上面的横线)的话则高于均衡价格(中间的p值),商品价格升高,利润空间增大,产量增加,也就是供给会增加,但相对的,由于价格的升高需求可能会减少。

当政府的限制价格在p1是则理论上不会对市场现状造成影响,因为高出了均衡价格。而当政府的限制价格在最下面的p值时,就是说政府允许的最高价低于均衡价格,则价格降低,利润空间缩小,生产会减少,于是供给减少,但由于价格的降低,需求可能会增加。

政府就会由此调节市场的供给需求量,起到调控市场经济的效果。 3、论述题(1道题,每题20分,共20分)

(3)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增长以及汽车工业的发展,拥有私家车的家庭越来越多,但是同时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的不方便,请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治理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的方法。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和汽车制造工业的迅猛发展,涉及私家车的问题日益突

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交通拥挤和堵塞问题越来越严重,交通拥挤造成诸多的负面影响,如时间浪费、成本上升、空气污染等。由于城市道路作为公共资源,城市道路的供给在一定时间内无法完全满足需求的增长,因此交通拥挤成为许多城市特别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共同难题。

1、城市道路的公共性

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基本特征。根据满足基本特征条件的不同,公共产品又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城市道路就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其具有非竞争性特征,但非排他性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受特定的路面宽度限制,A车在使用道路的特定路段时,就排斥其他车辆同时占有这一路段,否则会产生拥挤现象。因此,公路的非排他性是不充分的。但是,公共道路又具有非竞争性。它表现为,一是公共道路的车辆通过速度并不决定某人的出价,一但发生堵塞,无出价高低,都会被堵塞在那里;二是当道路未达到设计的车流量时,增加一定量的车的行驶的道路边际成本为零,但若达到或超过设计能力,变得非常拥挤时,需要成倍投入资金拓宽,它无法以单辆汽车来计算边际成本。

而城市道路由纯公共产品变为准公共产品,源自于“搭便车”现象造成的。所谓搭便车现象是指公共物品购买时出现的,某些人享受了公共产品的消费,但却没有支付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的一种行为。正是由于在城市道路的使用中,出行者不愿表达出自己从道路使用中得到的真实受益,市场就不可能提供公共产品,提供城市道路成为政府的职能。正是因为城市道路使用中“搭便车”心理使城市道路供给不足,导致了城市道路拥挤现象。

2、交通拥挤与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外部性的产生必然影响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城市道路的稀缺性和公共性,必将导致城市道路使用外部性问题的产生,因为要实现帕累托最优要求边际个人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成本或者边际个人收益等于边际社会受益,但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两者将存在差异,从而不能达到资源配置的效率最优,出现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城市道路交通拥挤产生了以下外部成本: 拥挤费用,每个新加入交通流的用户对其它所有用户所产生的费用,包括由于相互间的干扰而造成的车辆运行成本的增加和时间延误费用的上升; 损坏路面; 环境污染(废气,噪音等) ; 交通事故。例如,市场调查机构“零点”公司曾就“居民生活机动性指数”算过一笔账:北京居民拥堵经济成本已经达到每月335.6元,以北京1700万人口计算,每月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7亿元。这还不包括交通拥堵造成的环境代价。

自然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财富.环境效益具有公共性。例如,一户人家在房前屋后种了许多花草.把屋子周围布置得像个花园。居住环境变得十分幽雅。但实际的得益者并不只限于这户人家.因为邻居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改进.此类行为都产生一些没有办法完全收归私有的利益。反过来说,环境被破坏带来的影响也是公共性的。例如,各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建筑工程形成的噪音与尘土飞扬等都污染或破坏了环境,这些行为对社会所造成的伤害,都没有由污染者或环境破坏者本身负担.这就是环境效益的外部不经济或负的外部性,外部性影响导致市场失灵是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

1.1 外部不经济(或负的外部性) 在健全的产权体系中.市场制度通过价格机制使资源达到最优的配置。但是

在产权不明晰情况下,经济活动必然产生经济的外部性。从而导致经济活动中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产生“市场失灵”。由于环境本身所固有的公共特性,其外部性表现得相当明显。环境损害行为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譬如,对大气、河流的污染,其成本通常都是由全社会共同承担,而相应的收益却为造成破坏的市场主体所独享。由于私人成本对社会成本的偏离,私人的最优经济活动水平也必然偏离社会的最优状态,其现实表现就是污染产品生产过多导致污染超标,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假定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有毒气体,对周围的群众造成危害,即具有负的外部性。那就意味着私人成本(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即社会为企业生产所付出的代价)。

1.2 外部经济(或正的外部性)

环境保护行为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即市场主体对环境改善所带来的利益并不能独享却要独自承担环境改善的全部成本。譬如,上游居民植树造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使下游居民受益,却往往不能得到下游居民的补偿。所以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就会产生广泛的“搭便车”的行为,即市场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都不愿为环保行动付费而会乐意坐享其成,这必然导致环境保护行为供给的严重不足。

如果某居民植树造林改善环境,他获得的私人收益是低的。但社会所得到的社会收益是大的,即具有正的外部性,那么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但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若有外部经济存在的话,则行为者因得不到全部好处,自然不愿意生产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的产量。结果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所以,由于外部性影响,市场机制并不能使环境质量在经济扩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保障,从而出现“市场失灵”。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

三、要求

1、名词解释

(1)请学号尾数是奇数号的同学做1、3、5、7、9题。学号尾数是偶数号的同学做2、4、6、8、10题。

(2)每一题要求概念准确、清晰。 2、简答题:

(1)请学号尾数是奇数号的同学做1、3、5、7、9题。学号尾数是偶数号的同学做2、4、6、8、10题。

(2)每一题要求结合微观经济学原理,如果涉及到图形的,画图来说明。每道题的答题字数在100字以上。 2、论述题:

(1)请学号尾数是1的同学,回答论述题第1题,请学号尾数是2的同学,回答论述题第2题,请学号尾数是3的同学,回答论述题第3题,请学号尾数是4的同学,回答论述题第4题,请学号尾数是5的同学,回答论述题第5题,请学号尾数是6的同学,回答论述题第6题,请学号尾数是7的同学,回答论述题第7题,请学号尾数是8的同学,回答论述题第8题,请学号尾数是9的同学,回答论述题第9题,请学号尾数是0的同学,回答论述题第10题。

(2)要求字数在1000字以上,要求结合当前经济的现实问题,要求结合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要求写出自己的看法。

四、评分标准

1、名词解释评分标准:

要求概念准确,不需要与教材一字不差,表达句子不通顺,词不达意的,适当扣分。

2、简答题评分标准: 考核分三方面:(1)微观经济学原理是否回答的准确,对微观经济学经济原理的掌握程度;(2)图形绘制准确,对图形的关键处有文字说明;(3)凡涉及有公式的要求写出过程并简要说明。回答问题是否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分为三档:12——10;9——7;6——4。缺一方面降一档。特别差者可给4分以下。 3、论述题评分标准: 考核内容分四方面:(1)是否按时完成,字数是否达标;(2)是否结合现实经济问题,结合现实问题是否恰当,认真程度;(3)内容要求包含基本经济学原理运用和分析,并且得出结论。(4)分析是否深入,条理是否清楚,语言是否通顺。分为四档:20——16,15——11;10——6;5——1。缺一方面降一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