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K12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最苦与最乐导学案语文版 下载本文

K12教育资料(小初高学习)

最苦与最乐

一、学习目标

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 2.学习作者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3.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4.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二、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2.体会本文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探究案 一、自主探究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答: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答: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答:

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答: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答: 二、合作探究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答: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答: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答:

4. 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

K12教育资料(小初高学习) 1

K12教育资料(小初高学习)

例。

答:

5.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答:

6.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答:

小结:明确第1、2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答:

7.什么事最快乐呢? 答:

8.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答:

9.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答:

10.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答:

11.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答:

12.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答:

13.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 苦”和“最乐”?

答:

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 本文的中心论点: 四、拓展延伸

无私奉献,受到人们的称赞;市场意识,在现在也被人们提倡。假如哈尼小姑娘在驿站开起了旅店,勤劳致富,你怎么看?

五、训练案

K12教育资料(小初高学习)

2

K12教育资料(小初高学习)

一、基础训练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如释重负( ) 恩huì( ) .契约( ) zòng然( ) .

xiè却( ) 揽( ) .监dū( ) 凡属(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为人处世,但求心安理得,别人要怎样议论,我并不在意。 ....

B.为了培养孩子悲天悯人的情感,他经常带儿子去孤儿院,去慰问那里的孩子。 ....C.一批批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孙中山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D.时光如梭,22年过去了,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依然任重而道远。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通过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使我明白了责任的重要性。 B.能否尽到自己的责任,是一个人在生活上拥有幸福的前提。

C.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D.梁启超先生的苦乐观让我树立了责任。 4.写出下列句子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方法。

(1)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 ( )

(2)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 ) (3)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 ) (4)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②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③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④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⑤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

K12教育资料(小初高学习)

3

K12教育资料(小初高学习)

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A.①⑤④②③⑥ B.②④①⑤⑥③ C.④⑤①③⑥② D.④①⑤⑥②③ 二、提升训练

快乐是一种能力

①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人有避苦趋乐的本性。现实生活中,人人都追求快乐,但结果大相径庭。为什么?因为快乐是一种能力。

②能力是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实现快乐的能力既不可能与生俱来,也不可能自天而降,只能在社会生活中靠学习、靠思考、靠实践而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提高。这种能力不论是形成过程还是外在表现,都是多方面的,择其要者,主要体现在对人要有宽容心、对事要有辩证脑、对信仰要有钢铁志上。

③人非圣贤,有错难免。这种错,或是讨论中讲了错话,或是创新实践中做了错事。孔子说得好:“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意思是从身边的事做起,爱自己的亲人,进而与他人和睦相处,就可快乐起来、振作起来。事情就是这样:以己为喻,方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容人所不及,谅人所不能,恕人所不知,礼人所不欲,让人间的快乐、和谐元素骤然变长,不快乐、不和谐的因子渐而化小。地厚者自平,宽容者自乐。人的容量和他成就的事业是成正比的。在容人中,宽容者得到的不仅是乐,还有事业的成功和发展。

④世界上的事总是有一利就有一弊:沙中有金、玉中有石,这是事物的辩证法,也是生活的辩证法。这就需要学会辩证思维,对事,用“两点论”,世界万物的有与无、聚与散、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都是相对而言并相互转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没必要碰到点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就唉声叹气、一蹶不振。要相信,事情总会向好的方面发展,风雨过后会有晴天,从而乐观对今天,快乐奔明天。

⑤人不能没有信仰。缺失信仰,精神就会空虚,灵魂就无所依存。有信仰就要居敬以持其志。立志才能定其本,志高才可意致远。有了定本致远之志,才能遇难不退,遇险不惧,面对乌云飘来,静观云卷云舒;面对春暖乍寒,照看花落花开。坚信黄河之水无论转多少弯、遇多硬的岩,照样奔腾到海不复还。这种信仰,与志相联,具有钢铁般的强度,既坚硬无比,有难不知难,又韧性无比,有苦亦觉甜,在呼啸前进的过程中,乐观主义伴始终。

⑥快乐是能力,能力兴细微。只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好学不倦,慎思不断,明辨不止,笃行不变,快乐就如万山中来的溪水那样,与日俱增,且一路欢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K12教育资料(小初高学习)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