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十四)区域自然资 下载本文

化自然界的风能和太阳能,投入使用受自然变化影响大,C不合理。故选C。

2.本题考查太阳能资源的利用。我国位于北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始终在南边,所以太阳能电池方阵平面板的朝向是正南,故选C。

7答案及解析:

答案:(1)低能源强度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能源强度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西部地区。

(2)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能源的利用率低;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开发利用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

解析:(1)本题需要弄清能耗区域所处位置。从表中可看出,我国低能源强度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能源强度区域主要集中于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 (2)山西省是我国煤炭大省,能源消费结构是以煤炭为主。由于山西技术比较落后,煤炭利用率低,能源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工业以重工业为主。

(3)结合材料二和上一小题分析得出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突破口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可以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开发利用新能源; 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高耗能产业的比重等措施。

8答案及解析:

答案:(1)修建前:旱涝灾害多发;带来肥沃土壤。修建后:提供灌溉水源;减少旱涝灾害发生频率

(2) (与外江相比)内江位于河流凹岸,流速较快,泥沙淤积量较少,水深较深

(3)岷江输沙量大,该河段泥沙大量淤积;挖沙可减少内江泥沙淤积,加深河床,增加枯水期宝瓶口进水量;年初降水少,为河流枯水期,便于挖沙

(4)枯水期。理由:随着成都平原人口増多、经济发展,枯水期内江水量难以满足需要;关闸拦截外江分水,增加内江水量。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都江堰修建前,成都平原缺乏发展种植业的灌溉水源,故旱灾多发,岷江洪水泛滥时成都平原成为一片汪洋,故涝灾多发,且洪水泛滥可以为成都平原带来肥沃土壤:都江堰修建后,内江为成都平原提供灌溉用水,外江在洪水期可以分洪,故可以减少旱涝灾害发生频率

(2)根据示意图可知,与外江相比,内江地处河流凹岸,流速较快, 以侵蚀为主,泥沙淤积量较少,

水深较深,故枯水期水量较大。

(3) “深淘滩”就是疏浚河道,减少泥沙的淤积。首先,挖沙与岷江输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有关;其次,由材料可知,在该河段“深淘滩”是为了\保证内江的水量”,挖沙可减少内江泥沙淤积,加深河床,增加枯水期宝瓶口进水量,保证成都平原的灌溉用水:最后,挖沙时间是每年年初,年初降水少,为河流枯水期,便于挖沙。

(4)外江闸关闸会使江水流入内江,说明此时不需要外江分洪,且内江需增加水量,以保证成都平原生产、生活周水,故外江闸关闸时段应为枯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