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峡导游词(专家学者型) 下载本文

主席的。(根据角度)

2-28【鲧像】在北岸的山头上有一座小山峰,酷似原始老人的头像,这个头像我们被称为鲧像,鲧是大禹的父亲,相传鲧禹父子曾在八里胡同接力治水。鲧采用堵的办法治水九年最终失败了,但是,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他作为治理黄河的先躯,他那种勇于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同大自然作斗争的精神激励着他的儿子大禹重新治理水患,大禹总结了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了疏导的方法治理黄河,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八里胡同的尽头有一个村庄叫老禹洼,大禹当时就在那个地方驻留过。从这位老人苍桑的面孔上,我们是否读出他一直在关注黄河所发生的一切一切呢?(根据角度)

2-29【五里碑】在鲧像的下方有一块似石碑的石龛,这就是存放五里碑的地方,因为它在淹没区内,所以这个石碑已经被移走了。1843年黄河发大水将道路中断,山民们就自发组织在此处凿开了一条长五华里的山崖石径,后来人们用石碑以记此事,所以被称为“五里碑”。民谣说:“道光二十三,黄河漂上天”。1952年,毛主席在郑州花园口视察时也曾问:“黄河涨上天了该怎么办?”就他这句话非常重要,从此将筹建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提上了议事之程,为今天能彻底解决黄河水患做出了科学决策。上边的山顶又被称为薄岭寨,俗话说:“薄岭寨,好韭菜,既好吃又好卖,就是上去下不来。”(根据位置)

2-30【皇冠岛】前方有一座山峰,大家看它象不象皇上戴的皇冠,这个小岛被称为皇冠岛,据说这是当年赵匡胤再次来到龙凤峡为情伤心、仰问苍天,皇冠顺山滚落峡口所变。从地质角度讲,皇冠岛形成

- 13 -

主要受燕山期以来地壳上升后期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结果。(根据位置)

2-31【牛湾与荒坡】这里有个村庄叫牛湾村已被淹没,它是大军渡河的第三大渡口,在它的南岸是荒坡村,这里流传着牛湾与荒坡的故事。传说牛湾村古时非常富有,荒坡村非常贫穷,于是荒坡村请了一个风水先生看风水,风水先生说:“牛湾村有一头金牛,常常夜间过河到荒坡来吃草,这样,你们荒坡村怎能不贫穷呢?”荒坡村就在风水先生的指导下,在黄河渡口的礁石上请石匠凿了石锅、石刀和石蒜臼,意思就说煮吃牛肉还要蘸蒜汁,这样金牛就不敢过来了。于是荒坡村的人就富了。牛湾人知道后岂能忍受,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念念不忘, 1999年在移民搬迁的时候,牛湾人夜渡黄河把石锅和石蒜臼给炸了,算是报了“一炮之仇”。现在两个村的千年恩恩怨怨被永远淹没了,但这神话永远淹不没。(根据位置)

3、龙凤峡

3-32【龙凤峡】我们已经进入黄河三峡的精品峡谷龙凤峡了,龙凤峡窄、幽、曲、深,大船是进不去的。这条峡谷它为什么叫龙凤峡呢?因为这条峡谷九曲十八弯,又名九龙湾,它和峡内的一块凤凰台相符相成,形成了一幅美妙绝伦的龙凤呈祥图,当年“京娘化凤”与真龙天子赵匡胤相依相随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此峡谷,所以被称为龙凤峡。这条峡谷可以说是三峡中最美的一峡,龙凤峡内许多景点都是成双成对,与爱情有关的,比如说情侣岛、吴家寨、卢家寨、兄弟岗、姊妹峰、桃花洞、鞭打石、佛爷龛、四面神、香炉山、骆驼峰等众多景点,五步一潭、十步一瀑,九曲十折,峡深谷幽,是情侣休闲

- 14 -

旅游胜地。龙凤峡中规划将在峡内建造岩屋茶舍和水上吊桥,还将在峡中投放情侣飞碟、脚踏船、木筏、竹排等小舟,到时大家可以改乘小船,感受“小小竹排水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诗情画意,然后弃船登山,一路寻幽揽胜;而另一条小路则登上情侣亭小憩,沿着峡侧一条小径,穿过水上吊桥和层层的山花树木前行。两条路都可到达7公里外的龙凤峡尾。龙凤峡两岸峭壁下部为寒武系白云质灰岩、巨厚层白云岩加薄层泥质白云岩,地质年龄约5亿年,上部为奥陶系巨厚层白云质灰岩,灰岩中夹薄层泥夹岩及钙质页岩,地质年龄约4.5亿年。由于该套地层风化侵蚀差异较大,故形成阶梯状陡崖群相互叠置,加之局部小构造和溶蚀现象,形成奇特的地貌景观。龙凤峡是情侣休闲旅游极佳去处,如果这次没有携情侣一起畅游的,欢迎下次一定带上自己的爱人或情侣,乘风雨小舟,登情侣之岛,依同心之树,坐相思之石,是何等的浪漫呢?(刚拐弯后进入龙凤峡)

【情侣亭】在我们前方映入眼帘的有一黄、一蓝两个亭子,那就是情侣岛上情侣亭了,远观似两亭,实为一亭,是为共结连理之意,故称连理亭。在情侣岛上有两方巨石和两株翠柏,双双对对很有情趣,库水上涨以后,它便成了湖中岛了。(紧接着)

【龙凤峡书法字】在我们游船的*方有龙飞凤舞的“龙凤峡”三个大字,他出自我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家刘占江之手,他的书法恢弘大气、运笔流畅,传达自然、人类内在精神的真实性,反映天人合一的精神,他的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美国加州博物馆等国内外场馆收藏,黄河三峡景区收藏有他的《桃花溪水图》和《黄河魂》等

- 15 -

书画作品。(根据角度)

4、返航

4-33【神奇传说 “千古之谜——九磴莲花转”】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下发生在八里峡的“千古之谜——九磴莲花转”的故事。在八里峡的南岸有一座大山,分九磴九级,次第升高,又有九道山梁若分若离,东西延伸,居高俯视如莲花盛开,蔚为壮观,称之为“九磴莲花转”。这里有一首民谣:“九磴莲花转,转转有一罐,谁能得住这一罐,能治九洲十八县”,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无人能解其意。

这个民谣是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呢?又是什么意思呢?九磴莲花转位于八里峡的中上部,又被称为“鲧山禹斧”,相传鲧禹父子曾在此接力治水。据《山海经》记载,远古帝尧时暴雨成灾,大地一片汪洋,帝尧命伯鲧出任治水。他采用“水来土屯”,即“堵”的办法治水,在王屋山与青要山之间筑起了一座大山,王屋山为轩辕黄帝战蚩尤设坛祭天之所,青要山因适宜女子居住,历史上曾为皇帝密都,二山之间被鲧山堵塞后,上游大量村庄良田被淹没,滔滔洪水危及下游,天下几成泽国,危及仙山圣地,面对天怒人怨的境况,伯鲧在鲧山报剑身亡。然而伯鲧死不甘心,尸体三年不腐,孕育成子,禹生鲧腹,人称这里为鲧山。

大禹子承父业,吸取父亲治水教训,广邀各路神仙,商讨对策,大家众说纷纭,有的说子承父业,应继续“堵”,有的说应该疏,大禹认真考察、分析后认为,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当下最要紧的是疏浚河道,给洪水找出路,其他的意见暂时保留。大禹含辛茹苦治水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