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金银器简介 - 图文 下载本文

鹦鹉纹提梁银罐

高24.2cm,口径12.4㎝,底径14.3cm,

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器形大口、短颈、覆碗形盖,罐腹鼓起略呈亚字胴体,喇叭形圈足,提梁辖焊接在罐肩上两个葫芦形的附耳之内,可以自由活动。银罐通体装饰以鹦鹉为中心,用折枝花围于四周,形成一个圆形图案,装饰于提梁罐的两面。银罐的颈部与足均饰海棠花瓣,使器物的通体构图显得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给人以恬静舒畅的美感。这种构图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祈求康宁、幸福与长寿的美好愿望。

鎏金鸳鸯团花纹银盒

唐 直径46cm,高145㎝,重6265g 1987年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盆为银质,浇铸成型。盆形呈敞口,深腹圈足,两侧配有提耳,通体錾饰花纹并涂金。盆壁自口沿至盆底竖凿四个凸棱,将整个盆壁分成四个区间,每个区间内图案相同,盆壁内外花纹如出一辙,犹似印透而成。盆底则锤打錾刻出一对嬉戏的鸳鸯和阔叶石榴组成的大团花,再衬以鱼子纹地,形成浅浮雕效果。此盆为佛诞节或佛成道日、盂兰盆会浴佛供佛之用,器型规整,制作精细,具有江南金银器的典型风格,在法门寺地宫遗物中独树一帜。

唐朝金银器——食器

鎏金翼兽纹六曲银盘

高1.4㎝,口径15.3㎝ 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银盘为六曲葵花形,折沿,浅腹平底。盘心处贴焊一只鼓翼扬尾、偶蹄双足的独角异兽形象,尾、翼等处还用阴线錾(zàn,在金石上雕刻)刻出细部,显得细腻生动。银盘经抛光处理,呈色灰白,光亮如新,中心部位的纹饰经鎏金(liú,鎏金是我国特有的镀金方法,把溶解在水银里的金子用刷子涂在器物表面作装饰,所鎏的金层持久不退。)处理后,金光灿灿,充满神异色彩。

凤鸟纹六曲银盘

高1.5cm,口径16.3cm 1970年西安市何安村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窄平折沿,浅腹平底,盘呈六曲状。锤击成型,纹饰涂金,并以模在盘心冲出振翅欲飞的凤鸟。金色的凤鸟配以银色的盘底,黄白相辉,造型简洁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