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语文试题(3)含解析 下载本文

辽宁省沈阳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语文试题(3)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褴褛(lǚ) 迁徙(xǐ) 因地置(zhì)宜 杳(yǎo)无消息 ....B.毋(wú)宁 嫉(jí)妒 浑身解(xiè)数 硕果累累(lěi lěi) .....C.遒劲ng) 锃ng)亮 言简意赅(jì(zè(gāi) 耳濡(rú)目染 ....D.干涸n)古 心无旁骛o)乱 (hé) 亘(gè(wù) 眼花潦(liá....【答案】C 【解析】 【详解】

i léi;D.潦—缭。 C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A.置—制;B.累累...lěi lěi—lé2.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小石潭记》)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奔驰的快马 (《三峡》) .

C.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日:白天 (《送东阳马生序》) .D.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同“遍”,遍及 (《曹刿论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

C.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日:每天。 二、名句名篇默写

3.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答案】(1)征蓬出汉塞 (2)塞上燕脂凝夜紫 (3)佳木秀而繁阴 (4)濯清涟而不妖 (5)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的“征蓬、燕脂、凝、濯、清涟、畔”等字词容易写错。

点晴: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三、现代文阅读

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何为诗人 余秋雨

①有一个通行的说法,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诗人。这种说法遇到了一个小障碍:“第一个”之前,中国已经有了《诗经》。

②《诗经》很了不得。这三百多首诗,体现了中国早期文明的不朽诗情。请大家品味一下“诗经”这两个字。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已经“以诗为经”,把《诗经》当作族群精神的经典。发展了几千年之后,我们现在重新向往一种诗化的生活,希望在繁杂忙碌的尘嚣中升起袅袅的诗意,使精神不再苦涩,使生活不再窘迫,这就是连现代西方人也十分迷醉的所谓的“诗意的栖居”。

③《诗经》是以四言为主的诗体,用如此简洁的汉语短句表达出如此经典的喜怒哀乐,又表现得那么大气从容,实在让人佩服。现在不少人呼吁让孩子从小读古代经典,开了好多的篇目,但奇怪的是,居然没有《诗经》。可见那些人只愿意向孩子灌输教条,而不是诗情。

④但是,《诗经》虽好,却没有任何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诗人。《诗经》中虽然也有少量署名,但我们认为那是对集体创作所采取的一种个人署名方式,本质上还是集体创作,还是未指向一个明确的人。

⑤《诗经》是一种集体话语,到了屈原,变成了个体的话语,这就使他成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⑥诗人有一种个体精神的审美自立。诗人的自立需要有一种自然环境的诱发。例如,树木幽深处的花开花落,奇山怪水处的似梦似幻,巫风浓郁处的神人对话,大江险峻处的生死抗衡……正是这一切,熏陶着他。结果,黄河流域的“平原小合唱”,变成了长江流域的“悬崖独吟曲”。

⑦屈原与诸子百家也不一样,诸子百家中很多人都有一种“大道尽在我心”的导师形态,教主形态,像一尊尊雕塑一样矗立在门徒们面前,等待他们提问。屈原正好相反,他觉得自己有很多问题得不到解答,但他不知道用什么去训导别人。他要呈现的,是自己内心的全部苦恼、哀怨、分裂。他没有雕塑般的坚硬,而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柔软。他不认为世间有多少通用的哲理,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

⑧把自己的生命彻底诗化的人,在屈原之前还没有出现。其实直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两种诗人。一种只是“写诗的人”,看到云,看到水,他就冒出了写云、写水的诗句;另一种人则相反,他本身就是诗,骨子里就是诗人,他的思维、情感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是让人痴迷的天籁。

⑨诗人就是诗人。不承认这一点,就不会有诗的时代。 1.下列对上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被我们先人当作族群精神的经典,体现了我国早期文明的不朽诗情。 B.《诗经》是以四言为主,用简洁的汉语短句表达喜怒哀乐,又表现得大气从容。 C.文中提到孩子们的经典阅读篇目没有《诗经》,意在批评家长漠视传统文化。 D.“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表面屈原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柔软。 2.有人说“无用之诗,是让你活得美。”请结合文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说屈原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C

2.诗”对物质生活而言,确实没有实质性的用处,但是它可以让生命具有诗人气质,让我们在繁杂忙碌的尘嚣中升起袅袅诗意,使精神不再苦涩,使生活不再窘迫,这就是“诗意的栖居”。(过一种诗化的生活,拥有诗性,活出诗情;诗,可以让我们与众不同。)

3.(1)屈原是把集体话语变成了个体话语的第一人,他把自己内心的全部苦恼、哀怨、分裂呈现出来,体现诗人个体精神的审美自立;(2)屈原是把自己生命彻底诗化的第一人,他本身就是诗,骨子里就是诗人,他的思维、情感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是让人痴迷的天籁。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现在不少人呼吁让孩子从小读古代经典,开了好多的篇目,但奇怪的是,居然没有《诗经》。可见那些人只愿意向孩子灌输教条,而不是诗情”可知,C项“意在批评家长漠视传统文化”的理解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题作答可依据文章中的“发展了几千年之后,我们现在重新向往一种诗化的生活,希望在繁杂忙碌的尘嚣中升起袅袅的诗意,使精神不再苦涩,使生活不再窘迫,这就是连现代西方人也十分迷醉的所谓的‘诗意的栖居’”这句话,从“物质和精神”层面理解“无用之诗,是让你活得美”这句话。言之有理即可。

3.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诗经》是一种集体话语,到了屈原,变成了个体的话语,这就使他成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屈原正好相反,他觉得自己有很多问题得不到解答,但他不知道用什么去训导别人。他要呈现的,是自己内心的全部苦恼、哀怨、分裂。他没有雕塑般的坚硬,而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柔软。他不认为世间有多少通用的哲理,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把自己的生命彻底诗化的人,在屈原之前还没有出现”来理解概括作答。 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5G来了!究竟能做什么4G做不了的? 5G来了!让人充满想象。

近日,记者搜集了一些大家对5G最感兴趣的话题,采访了10余位业内权威专家,提取干货,以期大家快速、准确了解5G。

(1)5G就是比4G多了1个G? 。

常说5G是大带宽、低时延。一部10G视频,4G下载需15分钟,5G仅需9秒;无人驾驶刹车智能控制反应距离,4G下是1.4米,5G下是2.8厘米。

如果把2G、3G、4G几代移动通信技术比作不断把路修宽,让更多车可以跑,5G则利用技术在继续修宽高速路的同时,对路进行规划,实现分流,提高利用效率。

比如切片技术,大唐电信集团总工程师王映民介绍:“在一个大楼内,有人用网络进行远程医疗,有

人微信聊天,5G网络设计自动会让远程医疗获得更快、更可靠的网络资源,5G可以根据不同行业、用户需求,自动实现分门别类分配网络。”

再比如利用边缘计算技术,数据不用再传到遥远的云端,在边缘侧就可以计算,这实现最近距离、最短时间,把网络上需要的资源推到用户面前。

(2) 答案是肯定的。

4G手机接收不了5G信号,5G手机依然可以接收4G信号。

展望5G时代的手机,造型将更多元,折叠屏、曲面屏等,在一段时间内都将成为手机厂商尝试的方向。

目前,华为、小米、三星等手机厂商都已推出5G手机样机。业内预计,今年下半年,国内可能出现5000元左右的5G手机,5G手机大规模上市可能在明年。

(3)5G对你有什么影响?

业内常说,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

5G来了,普通人先接触到的可能是4K、8K直播,VR、AR游戏等,体验“全场景”“沉浸式”效果。目前,基于5G网络下的远程医疗、自动驾驶、无人机作业等也开始探索应用。

4G时代,人与人的连接已经差不多完成,5G将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也就是家庭、办公室、城市里的物体都将实现连接,走向智慧和智能。5G下物联网每平方公里连接数可超过一百万。万物互联时代将到来。

“4G改变了不少服务业,5G在改变工业方面潜力巨大,尤其是工业机器人应用会进一步拓展。”曹磊说。

(4)5G之后将怎样?

国内已开始研究6G,共识是基于人工智能。

走向智能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必然趋势,6G的网络构架一定是为了满足人类更深层次智能通信需求。对于未来,需要打开想象。

比如,6G下的网络传感设备,可能会实时采集物品的画面、气味、温度、湿度、光线等信息。 再比如,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张平等的一篇研究文章提出,6G不仅包含5G下人、机、物这三个元素,还将设计存在于虚拟世界的第四元素。这是人的人工智能超级助手,它会将客观和主观结合进行决策建议。

总之,未来不远。 (有删改)

1.结合文段具体内容在第(1)部分“ ”写一句总括本段内容的话;模仿本文小标题的形式,给文章第(2)部分拟一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