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下载本文

C.社会意识特殊情况下可以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的内容受社会存在的决定

5.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是( ) A.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史观 C.价值学说 D.阶级斗争学说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 ) A.伸张性 B.广延性 C.持续性 D.顺序性

7.在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 A.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是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 A.颠扑不破的客观真理 B.完美无缺的绝对真理 C.最终的真理体系

D.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

9.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不是任意的,也不是消极自发的,要实现飞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A.在实践中获取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乎实际(不是错觉)的感性材料 B.必须把关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同主体自身的需要、利益和要求结合起来 C.必须要始终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 D.要运用理论思维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消化、加工感性材料

10.胡锦涛同志在重要会议上多次强调全社会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这一要求的哲学基础是( ) A.要理论联系实际 B.学习第一,实践第二

C.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参加实践活动 D.学习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

三、判断说明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和简要分析。每题5分,计15分) 1.辩证的否定就是对事物既不否定,也不肯定 2.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客体。

3.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直接动力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计15分) 1.实践 2.矛盾 3.理性认识 4.物质 5.上层建筑

五、简答题(每题5分,计20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是什么?

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怎样? 4.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六、论述题(任选一题,回答两题以首题计分;计10分)

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意义。

2.运用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原理,说明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七、材料说明题(计10分) 材料1: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数据表明,1989年4月14日我国内地总人口达到11亿,因此这一天被定为“中国11亿人口日”。 1995年2月15日我国内地总人口达到12亿,因此这一天被定为“中国12亿人口日”。2005年1月6日,我国内地总人口已经达13亿。据联合国1998年预测,到21世纪30年代,我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5亿之多,到21世纪40年代将达到峰值。我国人口的增加产生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如人口与粮食的矛盾、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人口与就业的矛盾、人口与生态环境的矛盾等等。这些难题极大地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材料2:

俄罗斯的人口数量自1960年代开始,40多年来一直呈下降态势。据俄官方统计,1992年年初俄人口总数为1.487亿,到2003年中减到1.445亿。尽管大量国外移民弥补了其自然减员,但俄罗斯这期间的绝对人口总量还是减少了约420万。

俄罗斯并不是人口下降的惟一国家,但在人口下降的规模和速度上,却没有任何一国能望其项背。美国移民局资料显示,1992年到2003年间,全球人口下滑的国家有数十个,其中绝大多数国家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向外移民,俄罗斯恰恰相反:近3年中,从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返回的人数年均为200万。但即便如此,这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在过去10年间的人口损失平均每年仍达到数十万。美国移民局预测,即使最保守估算,从2000年到2025年,俄罗斯的人口也将减少1000万。联合国人口署较为适中的估算则为2100万。 如果根据联合国人口署的预测,那么到2025年,俄罗斯全国15至24岁年龄段的人口数将不会超过600万。这至少意味着作为军事强国的俄罗斯到那时将不复存在。 材料3

据报道,上海市运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人口发展战略,将计生工作纳入城市发展整体规划,实现了连续十年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的低生育水平。据最新数据统计,去年本市户籍人口为1341.8万,人口出生率为千分之4.26,自然增长率为负千分之3.29;前年分别为1330.6万、千分之4.66、负千分之2.61。而同期上海经济始终保持持续平稳较快的增长,成为“长三角”经济圈的火车头。

问题:1,结合材料1和材料2说明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5分) 2.材料3说明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人口问题?(5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六

一、 单项选择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为准确的答案。每题1分,计20分) 1. 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概念、计算、试验 D.概念、范畴、规律

2.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是 (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朴素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

C.古希腊唯物主义、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D.古中国唯物主义、近代欧洲唯物主义、现代西方哲学 3. “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这是(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C.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4.中国宋代著名哲学家陆九渊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古代朴素辩证法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5.认识的本质是( )

A.人的精神的自我创造 B.是主体对于客体的直观反映

C.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是人脑分泌出来的一种特殊物质 6.唯物辩证法的“扬弃”是指( ) A.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 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

C.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 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 7.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