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下载本文

C.个人为社会作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需要 D.个人为社会作贡献,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9.哲学是(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总汇 D.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0.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的条件有( ) A.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B.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 C. 要被人民群众所掌握

D.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三、判断说明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每题5分,计20分) 1.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2. 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3. 被社会公认的思想就是真理。 4.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中都具有作用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计16分)

1.物质 2.规律 3. 理性认识 4.社会意识 五、简答题:(每题6分,计24分) 1.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是什么? 2.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主要表现在哪里? 4. 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的条件是什么?

六、论述题:(任选一题,回答两题以首题计分;计10分)

1.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2.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说明我们如何正确对待经济全球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七

一、 单项选择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为恰当的答案。每题1分,计20分)

1. 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写诸葛亮用木马车送粮,而不是用汽车;《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能做到七十二变,可就是变不出计算机。这说明( )

A. 人们的立场不同,所以认识就不同 B. 古代文学家思想保守,不善于联想,想象力不够 C. 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事物 D. 人们的思想认识是发展变化的 2.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 ) A.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 B.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

C. 在真理观上坚持了辩证法 D.在真理观上陷入了形而上学 3.事物发展的“度”是指( ) 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限度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5.在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中,最基本的方面是( )

A.劳动工具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D.产品的分配形式

6.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新事物的灭亡和旧事物的产生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 从哲学角度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A.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C.中国共产党具有科学的指导思想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8. 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A.昼夜交替 B.磨擦生热

C. 寒来暑往 D.电闪雷鸣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D.十八、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10.“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这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 D.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11. 感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感觉、直觉、想象 D.概念、范畴、规律

12.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环境中,保持了持续较快的增长。这说明( )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巨大反作用

B.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只要发生变化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14.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显著的特性是( )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阶级性 D.革命性

15.中国宋明时期的陆王心学的最著名的哲学命题是( ) A.理在事先 B. 心外无物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