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古诗歌阅读A卷含解析 下载本文

答: 解析:“诗中有画”是苏轼赞美王维诗歌的句子,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我们在赏析诗歌颈联的时候要抓住景物的特点,特别是景物的色彩、线条、构图等,要能由诗句想象出一幅幅的画面,突出诗歌的画面美.

参考答案:①这两句描写了傍晚野外的秋景图: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3分)②这幅图以具有时间、地点特征的意象,体现了黯淡、凄凉的色彩之美.画面感突出,层次鲜明.(3分)(意思对即可)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 题.(9分)

和游景叔月报三捷

黄庭坚

汉家飞将用庙谋,复我匹夫匹妇仇。真成折箠擒胡月,不是黄榆牧马秋。

幄中已断匈奴臂,军前可饮月氏头。愿见呼韩朝渭上,诸将不用万户侯。

[注] ①庙谋:兵略.②折箠:喻轻易取胜.③黄榆:借指边塞.④呼韩:匈奴单于呼韩邪,曾主动与汉交好.

1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首句将游景叔比作汉朝飞将军李广,借以表现游景叔的非凡谋略和豪壮气魄. B.第二句表明战事取胜,已为“匹夫匹妇”复仇,照应了题目“月报三捷”的内涵. C.中间两联承接首联,以铺排词句极言战斗惨烈,突出了将士们苦战得胜的功绩. D.尾联在前三联的基础上,表意深远,体现了格律诗结尾“合要渊永”的章法特点. 解析:选C C项,中间两联没有“以铺排词句极言战斗惨烈”,没有写“苦战”,而是高歌战斗胜利.

1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加以分析.(6分)

答: 解析:回答问题,可以从尾联的意思入手,然后从中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诗人愿意看到敌人像呼韩邪那样归顺朝廷,如果这样将士们即便不被封赏为万户侯也十分高兴.由此可以从诗人和将士们的角度分析表达的情感,即诗人希望能够使敌人归降,将士们为国不求回报的精神;当然,从以上两点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还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参考答案:尾联写相对于获得功名利禄,取得连续胜利,将士们更希望最终获得全胜而使敌人来降;(3分)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奋勇杀敌、不求回报的爱国情怀的赞美,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失地尽复的期盼.(3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9分)

凤栖梧 兰溪

④②

5

曹 冠

桂棹悠悠分浪稳.烟幂层峦,绿水连天远.赢得锦囊诗句满,兴来豪饮挥金碗. 飞絮撩人花照眼.天阔风微,燕外晴丝

[注] 晴丝:指白云.

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第一句“桂棹”“分浪”表现了词人乘船泛游兰溪上,劈波斩浪的兴奋情景. B.上片二、三句写山川之景,轻烟笼罩着层峦,绿水伸向天边,远近结合,极富层次. C.上片最后两句用了夸张,词人面对眼前美景,从而诗兴大作,开怀豪饮,兴高采烈. D.本词写了词人泛舟兰溪,观赏风景、饮酒赋诗的闲情逸致,表达对自然风物的热爱. 解析:选A A项,“劈波斩浪的兴奋情景”不符词中“分浪稳”的意境. 14.“天阔风微,燕外晴丝卷”两句写景极妙,请赏析.(6分)

答: 参考答案:①采用动静结合手法.辽阔的天空,飘着微卷的白云,是静态描写;微风吹拂,燕子飞舞,是动态描写,两者结合,生动地写出天朗气清、燕子飞舞这一富有生机的景象.(3分)②用词传神,讲究炼字.“外”字写出了景物的层次感,燕子是在晴空下飞舞;“卷”字生动地写出了云朵稀少而悠闲的状态,真实传神.(3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9分)

夜泊水村 陆 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诗人久离疆场,无缘抗敌,箭上的羽毛早已脱落,叹息自己不能刻石勒功. B.颔联劝告诸君要像老子那样有旷达的胸襟,不要泪眼相对,更不要悲观消极. C.诗人初心不改,万死不辞.虽然时光无情,霜染双鬓,但他赤子之情从未衰老. D.夜深人静之时,诗人在停泊于湖边的船上,卧听新雁鸣叫,心情复杂. 解析:选B B项,“老子”是老夫,指自己.

16.这首诗的首联、颔联分别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在答题的时候要结合诗句去分析表达技巧和作用.比如“燕然勒铭”是一个典故,要结合典故的大概内容和使用典故的作用作答.再如颔联中自己想横穿大漠参加北伐,与诸君只会相对哭泣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抗金的决心.

[注]

卷.翠竹谁家门可款?舣舟闲上斜阳岸.

6

参考答案:首联:用典,(1分)燕然勒铭是指东汉大将军窦宪率兵大败北匈奴,登临燕然山,刻石记功,班固为此事作铭的典故.(1分)作用:诗人用这一典故,表达了未能抗金、壮志难酬的惋惜哀痛之情.(1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颔联:对比,(1分)自己想横穿大漠参加北伐,与诸君只会相对哭泣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作用:对比手法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抗金的决心不息,以及对抗金情绪低落、缺乏斗志的士大夫的不满和批评.(1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