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复习题 下载本文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1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1.1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l)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 A )元素可形成N 型半导体,加入( C )元素可形成P 型半导体。 A.五价 B. 四价 C. 三价 (2)当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将(A)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3)工作在放大区的某三极管,如果当IB 从12 uA 增大到22 uA 时,IC 从lmA 变为2mA ,那么它的β约为( C ) 。

A.83 B.91 C.100

(4)当场效应管的漏极直流电流ID从2mA变为4mA时,它的低频跨导gm将( A )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1.2电路如图P1.2 所示,已知ui压可忽略不计。

?10sin?t(V),试画出ui与uo的波形。设二极管导通电

图P1.2 解图P1.2

解:ui与uo的波形如解图Pl.2所示。 1.3电路如图P1.3所示,已知ui波形图,并标出幅值。

?5sin?t(V),二极管导通电压UD=0.7V。试画出ui与uo的

图P1.3 解图P1.3

1.4电路如图P1.4所示, 二极管导通电压UD=0.7V,常温下UT?26mV,电容C对交流信号可视为短路;ui为正弦波,有效值为10mV。试问二极管中流过的交流电流的有效值为多少?

解:二极管的直流电流

ID?(V?UD)/R?2.6mA

其动态电阻:

rD?UT/ID?10? 图P1.4

故动态电流的有效值:Id?Ui/rD?1mA

1.5 已知图Pl.5 所示电路中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Z?6V,最小稳定电流

IZmin?5mA,最大稳定电流IZmax?25mA。

(1)分别计算UI为10V 、15V 、35V 三种情况下输出电压UO的值; (2)若UI?35V时负载开路,则会出现什么现象? 为什么?

解:(1)只有当加在稳压管两端的 电压大于其稳压值时,输出电压才为6V。 ∴UI?10V时,UO?RLR?RUI?3.3V;

LUI?15V时,UO?RLR?RUI?5V; 图1.5

LUI?35V时,UO?RLR?RUI?11.7V?UZ,∴UO?UZ?6V。

L(2)当负载开路时,IUZ?I?UZR?29mA?IZmax?25mA,故稳压管将被烧毁。

1.6在图Pl.6 所示电路中,发光二极管导通电压 UD =1.5V ,正向电流在5~15mA 时才能正常工作。 试问:(1)开关S 在什么位置时发光二极管才能发光?

(2)R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解:(1)S闭合。

2

图P1.6

(2) R的范围为:

Rmin?(V?UD)/IDmax?233?

Rmax?(V?UD)/IDmin?700?

1.7现测得放大电路中两只管子两个电极的电流如图P1.7所示。分别求另一电极的电流,标出其方向,并在圆圈中画出管子,且分别求出它们的电流放大系数β。

(a) (b) (a) (b) 图Pl.87 解图Pl.7

解:答案如解图Pl.7所示。 放大倍数分别为?a

?1mA/10?A?100和?b?5mA/100?A?50

1.8测得放大电路中六只晶体管的直流电位如图P1.8所示。在圆圈中画出管子,并说明它们是硅管还是锗管。

图P1.8

解:如解图1.8。

解图1.8

3

1.9电路如图P1.9所示,晶体管导通时UBE?0.7V,β=50。试分析VBB为0V、1V、3V三

种情况下T 的工作状态及输出电压的值。

解: (1)当VBB?0时,T 截止,uO?12V。

(2)当VBB?1V时,因为

IVBB?UBEQBQ?R?60?A

b ICQ??IBQ?3mA

uO?VCC?ICQRc?9V 图P1.9

所以T处于放大状态。

(3)当VBB?3V时,因为IVBB?UBEQBQ?R?460?A,

bIIVCC?UCESCQ??IBQ?23mACS?R?11.3mA, 所以T处于饱和状态。

c

1.10分别判断图Pl.10所示各电路中晶体管是否有可能工作在放大状态。

(a) (b) (c)

4

(d) (e)

图P1.10

解:(a)可能;(b)可能;(c)不能;(d)不能,T 的发射结会因电流过大而损坏。(e)可能。

2.1画出图P2.1所示各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设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a) (b)

(c) (d)

图P2.1

解:将电容开路、变压器线圈短路即为直流通路,图略。 图P2.1所示各电路的交流通路如解图P2.1所示;

(a) (b)

(c) (d) 5

解图P2.1

2.2分别判断图P2.1(a)、 (b)所示两电路各属哪种放大电路,并写出Q、Au、Ri和Ro的表达式。

解:图 (a):

IBQ?VCC?UBEQR1?R2?(1??)R3,Ri,ICQ ??IBQ,UCEQ?VCC?(1??)IBQRc。

Au???R2//R3rbe?(?rbe//R1,Ro?R2//R3

图(b):IBQR2VCC?UBEQ)/?R2//R3?(1??)R1?,ICQ??IBQ,

R2?R3UCEQ?VCC?ICQR4?IEQR1。

Au??R4rbe,Ri?R1//rbe1??,Ro?R4。

图P2.3

2.3在图P2.3所示电路中,已知晶体管的β=80,

rbe=1kΩ,

Ui?20mV,静态时

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在括号内打“√”和“×”表示。 UBEQ?0.7V,UCEQ?4V,IBQ?20?A。

44??200A????5.71 (×) (×) (2)u20?10?30.780?580?2.5??400 (×) (4)Au????200 (√) (3)Au??110.720k??35k? (×) k??1k? (×) (6)Ri? (5)Ri?0.0220(1)Au?? (7)Ri

?3k? (×) (8)Ri?1k? (√)

6

(9)RO?5k? (√) (10)RO?2.5k? (×)

(11)US

?20mV (×) (12)US?60mV (√)

2.4电路如图P2.4所示,已知晶体管β=120,UBE=0.7V,饱和管压降UCES=0.5V。在下列情况下,用直流电压表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位,应分别为多少?

(1)正常情况;(2)Rb1短路;(3)Rb1开路;(4)Rb2开路;(5)Rb2短路;(6)RC短路;

图P2.4 图P2.5

解:(1)ICC?UBEB?VR?UBE?174?163?11?A,IC??IB?1.32mA,b2Rb1∴UC?VCC?ICRc?8.3V。

(2) Rb1短路,IC?IB?0,∴UC?15V。

(3) Rb1开路,临界饱和基极电流IBS?VCC?UCES?R?23.7?A,

c实际基极电流IUBEB?VCC?R?174?A。

b2由于IB?IBS,管子饱和,∴UC?UCES?0.5V。

(4) Rb2开路,无基极电流,UC?VCC?15V。

(5) Rb2短路,发射结将烧毁,UC可能为15V。

7

(6) RC短路,

UC?VCC?15V。

2.5电路如图P2.5所示,晶体管的β=80 ,r'?100?。分别计算RL??和RL?3k?时

bb的Q点、

Au、Ri和Ro。

解:在空载和带负载情况下,电路的静态电流、rbe均相等,它们分别为:

IVCC?UBEQUBEQBQ?R??22?A

bRs

ICQ??IBQ?1.76mA

rbe?rbb'?(1??)26mVI?1.3k? EQ空载时,静态管压降、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分别为:

UCEQ?VCC?ICQRc?6.2V; Au???Rcr??308

be

Rrbei?Rb//rbe?rbe?1.3k?; Aus?r?R?Au??93

bes

Ro?Rc?5k?

RL?3k?时,静态管压降、电压放大倍数分别为:

URLCEQ?R?RVCC?ICQ(Rc//RL)?2.3V

Lc

A?(Rc//RL)??115 Arbeu??rus?rR?Au??34.7

bebe?s Ri?Rb//rbe?rbe?1.3k? Ro?Rc?5k?。

2.6 已知图P2.6所示电路中,晶体管β=100,rbe=1.4kΩ。

8

(1)现已测得静态管压降UCEQ=6V,估算Rb;

?和U?的有效值分别为1mV和100mV,则负载电阻RL为多少? (2)若测得Uio

解:(1)IC?∴Rb?VCC?UCE?2mA,IB?IC/??20?A,

RcVCC?UBE?565k?。

IB(2)由

Au??Uo?(Rc//RL)????100, Uirbe可得:

RL?2.625k?。 图P2.6

2.7 电路如图P2.7所示,晶体管β=100,rbb?=100Ω。

?、R和R; (1)求电路的Q点、Aiou(2)若改用β=200的晶体管,则Q点如何变化?

(3)若电容Ce开路,则将引起电路的哪些动态参数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解:(1)静态分析:

UBQ?Rb1?VCC?2V

Rb1?Rb2

IEQ?UBQ?UBEQRf?ReIEQ1???1mA

IBQ??10?A

UCEQ?VCC?IEQ(Rc?Rf?Re)?5.7V 图P2.7

动态分析:rbe?rbb'?(1??)26mV?2.73k? IEQ

Au???(Rc//RL)??7.7

rbe?(1??)Rf9

Ri?Rb1//Rb2//[rbe?(1??)Rf]?3.7k? Ro?Rc?5k?

?Rb1; ?VCC?2V(不变)

Rb1?Rb2;IBQ??1mA(不变)

(2) β=200时,UBQ

IEQ?UBQ?UBEQRf?ReIEQ1??; ?5?A(减小)

。 UCEQ?VCC?IEQ(Rc?Rf?Re)?5.7V(不变)

(3) Ce开路时,Au???(Rc//RL)R//RL; ??c??1.92(减小)

rbe?(1??)(Re?Rf)Re?Rf

; Ri?Rb1//Rb2//[rbe?(1??)(Re?Rf)]?4.1k?(增大)。 Ro?Rc?5k?(不变)

2.8电路如图P2.8所示,晶体管的β=80,rbe=1kΩ。 (1)求出Q点; (2)分别求出RL=∞和RL=3kΩ时电路的

解:(1)求解Q 点:

Au、Ri和Ro。

IBQ?VCC?UBEQRb?(1??)Re?32.3?A

IEQ?(1??)IBQ?2.61mA UCEQ?VCC?IEQRe?7.17V

(2)求解放大倍数和输入、输出电阻: RL=∞时;

Au?(1??)Re?0.996图P2.8

rbe?(1??)Re

Ri?Rb//[rbe?(1??)Re]?110k?

10

RL=3kΩ时;Au?(1??)(Re//RL)?0.992rbe?(1??)(Re//RL)

Ri?Rb//[rbe?(1??)(Re//RL)]?76k?

输出电阻:Ro

2.9电路如图P2.9所示,晶体管的β=60 ,

?Re//Rs//Rb?rbe?37?

1??rbb'?100?。

?、R和R (1)求解Q点、Aiou(2)设Us = 10mV (有效值),问Ui若C3开路,则Ui??,Uo??

??,Uo??

解:(1) Q 点:

IBQ?

VCC?UBEQRb?(1??)Re?31?A

图P2.9

ICQ??IBQ?1.86mA

UCEQ?VCC?IEQ(Rc?Re)?4.56V?、R和R的分析: Aiourbe?rbb'?(1??)?(Rc//RL)26mV?952?, Au????95

rbeIEQRi?Rb//rbe?952? , Ro?Rc?3k?。

(2)设Us = 10mV (有效值),则

Ui?Ri?Us?3.2mVRs?Ri;

Uo?Au?Ui?304mV

若C3开路,则:

11

Ri?Rb//[rbe?(1??)Re]?51.3k? , Au??Ri?Us?9.6mVRs?RiRc//RL??1.5 ReUi?,

Uo?Au?Ui?14.4mV。

第3章 多级放大电路

习题

3.1判断图P3.1所示各两级放大电路中T1和T2管分别组成哪种基本接法的放大电路。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于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a)

(b)

(c) (d)

12

(e) (f)

图P3.1

解:(a)共射,共基 (b)共射,共射 (c)共射,共射

(d)共集,共基 (e)共源,共集 (f)共基,共集

3.2 设图P3.2所示各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均合适,分别画出它们的交流等效电路,并写出Au、Ri和Ro的表达式。

(a) (b)

(c) (d)

图P3.2

解:(1)图示各电路的交流等效电路如解图P3.2所示。 (2)各电路的Au、Ri和Ro的表达式分别为:

(a):

Arbe2?(1??2)R3???2)R3u???1?R2//?R1?r?(1?be1rbe2?(1??;

2)R3 R?rrbe2?R2i?R1be1; Ro?R3//1??

2

13

(b):A1)(R2//R3//rbe2)u??(1??r?(1??)(R?(??2R4)

be112//R3//rbe2)rbe2

Ri?R1//[rbe1?(1??1)(R2//R3//rbe2)]; Ro?R4

(c):

A{R2//[rbe2?(1??2)rd]}u???1rbe1?R?[??2R31r]

be2?(1??2)rd

Ri?R1?rbe1; Ro?R3

(d):A?[?g?2R8um(R4//R6//R7//rbe2)]?(?r)

be2Ri?R1//R2?R3; Ro?R8

(a)

(b)

(c)

14

(d) 解图P3.2

3.3图P3.3所示电路参数理想对称,晶体管的β均为100,rbb'?100?,UBEQ?0.7V。

试求Rw的滑动端在中点时T1管和T2管的发射极静态电流IEQ以及动态参数Ad和Ri。

图P3.3 图P3.7

解:Rw 滑动端在中点时T1管和T2管的发射极静态电流IEQ分析如下:

∵UBEQ?IEQ?RW?2IEQRe?VEE 2 ∴IEQVEE?UBEQ??0.517mA

RW?2Re2 动态参数Ad和Ri分析如下:

rbe?rbb'?(1??)26mV?5.18k? IEQ15

Ad???Rc??98

rbe?(1??)RW/2

Ri?2rbe?(1??)RW?20.5k?

第4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习题

4.1根据下列要求,将应优先考虑使用的集成运放填入空内。已知现有集成运放的类型是:①通用型 ②高阻型 ③高速型 ④低功耗型 ⑤高压型 ⑥大功率型 ⑦高精度型

(1)作低频放大器,应选用( ① )。 (2)作宽频带放大器,应选用( ③ )。

(3)作幅值为1μV以下微弱信号的量测放大器,应选用( ⑦ )。 (4)作内阻为100kΩ。信号源的放大器,应选用( ② )。 (5)负载需5A电流驱动的放大器,应选用( ⑥ )。 (6)要求输出电压幅值为±80V的放大器,应选用( ⑤)。 (7)宇航仪器中所用的放大器,应选用( ④ )。

4.2比较图P4.2 所示两个电路,分别说明它们是如何消除交越失真和如何实现过流保护的。

(a) (b) 图P4.2

解:在图(a)所示电路中,Dl 、D2使T2、T3 微导通,可消除交越失真。R为电流采样电阻,D3对T2起过流保护。当T2导通时,uD3?uBE2?iOR?uD1, 未过流时iOR较小,因uD3小于开启

电压使D3 截止;过流时因uD3大于开启电压使D3导通,为T2基极分流。D4对T4起过流保护,原因与上述相同。

16

在图(b)所示电路中,T4 、T 5使T 2、T 3微导通,可消除交越失真。R2为电流采样电阻,T 6

对T 2起过流保护。当T 2导通时,uBE66截止;过流时因

?iOR2,未过流时iOR2较小,因uBE6小于开启电压使T

uBE6 大于开启电压使T 6导通,为T 2基极分流。T 7对T 3起过流保护,原因与上

述相同。

第6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习题

6.1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1)对于放大电路,所谓开环是指( B )。

A.无信号源 B.无反馈通路 C.无电源 D.无负载 而所谓闭环是指( B )

A.考虑信号源内阻 B.存在反馈通路 C.接入电源 D.接入负载 (2)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若引入反馈后( D ),则说明引入的反馈是负反馈。

A.输入电阻增大 B.输出量增大 C.净输入量增大 D.净输入量减小(3)直流负反馈是指( C )。

A.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所引入的负反馈 B.只有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 C.在直流通路中的负反馈

(4)交流负反馈是指( C )。

A.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中所引入的负反馈 B.只有放大交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 C.在交流通路中的负反馈

(5)为了实现下列目的,应引入

A.直流反馈 B.交流反馈 ①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 A ); ②稳定放大倍数,应引入( B );

③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应引入( B ); ④抑制温漂,应引入( A ); ⑤展宽频带,应引入( B )。

6.2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A.电压 B.电流 C.串联 D.并联

(1)为了稳定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应引入( A )负反馈; (2)为了稳定放大电路的输出电流,应引入( B )负反馈; (3)为了增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应引入( C )负反馈; (4)为了减小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应引入( D )负反馈;

17

(5)为了增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应引入( B )负反馈; (6)为了减小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应引入( A )负反馈;

6.3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和“×”表示判断结果填入括号内。 (1)只要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反馈,就一定能使其性能得到改善。( × )

(2)放大电路的级数越多,引入的负反馈越强,电路的放大倍数也就越稳定。( × ) (3)反馈量仅仅决定于输出量。( √ )

(4)既然电流负反馈稳定输出电流,那么必然稳定输出电压。( × )

6.4判断图P6.4 所示各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a) (b)

(c) (d)

(e) (f) (g)

18

(h)

图P6.4

解:图(a)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直流负反馈。

图(b)所示电路中引入了交、直流正反馈。 图(c)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直流负反馈。

图(d)、(e)、(f)、(g)、(h)所示各电路中均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

6.5电路如图P6.5所示,要求同题6.4。

(a) (b)

(c) (d)

19

(e) (f)

图P6.5

解:图(a)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 图(b) 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

图(c) 所示电路中通过RS引入直流负反馈;通过RS、C2和Rl、R2并联引入交流负反馈;通过C2、Rg引入交流正反馈。

图(d) 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 图(e) 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

图(f) 所示电路中通过R3和R7引入直流负反馈,通过R4引入交、直流负反馈。

6.6分别判断图6.4 (d)~(h)所示各电路中引入了哪种组态的交流负反馈,并计算它们的反馈系数。

解:各电路中引入交流负反馈的组态及反馈系数分别如下: (d)电流并联负反馈:Fii?iF/iO?1

?uF/uO?R1R1?R2

(e)电压串联负反馈:Fuu(f)电压串联负反馈:Fuu?uF/uO?1

?uF/uO?R1R1?R2R1R1?R3

(g)电压串联负反馈:Fuu(h)电压串联负反馈:Fuu

?uF/uO?

6.7分别判断图P6.5 (a) 、(b) 、(e) 、(f) 所示各电路中引入了哪种组态的交流负反馈。

20

解:(a)电压并联负反馈;(b) 电压串联负反馈;(e)电流并联负反馈;(f)电流串联负反馈。

6.8 分别估算图6.4 (d)~(h)所示各电路在理想运放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解:各电路在理想运放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如下: (d) 电流并联负反馈:

Auf?UoIoRLIoRLRL???UiIiR1IfR1R1UoUoR??1?3UiUfR1UoUo??1 UiUfUoUoR??1?2UiUfR1UoUoR??1?3UiUfR1

(e) 电压串联负反馈:

Auf?(f) 电压串联负反馈:

Auf?(g) 电压串联负反馈:

Auf?(h) 电压串联负反馈:

Auf?

6.9分别估算图6.5 (a)、 (b) 、(e) 、(f)所示各电路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解:各电路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如下:

(a)电压并联负反馈:

AusfRfUo?IfRf????UsIiRsRsUoUoR??(1?4) UiUfR1

(b)电压串联负反馈:

Auf?(e)电流并联负反馈:

Ausf?UoIo(R4//RL)RR//RL??(1?1)?4UsIfRsR2Rs

(f)电流串联负反馈:∵Uf?R2?IR2?R2?R9R2R9?I0??I0

R2?R4?R9R2?R4?R9 21

Auf?UoI0(R7//R8//RL)(R?R4?R9)(R7//R8//RL)???2UiUfR2R9

6.10电路如图P6.10所示,已知集成运放为理想运放,最大输出电压幅值为±14V。填空: 电路引入了电压串联(填入反馈组态) 交流负反馈,电路的输入电阻趋近于 无穷大 , 电压放大倍数

Auf??uO/?uI? 11 。

设uI=1V,则uo= 11 V ;若Rl开路,

则uo变为1 V ;若Rl短路,则uo变为 14 V ;

若R2开路,则uo变为 14 V ;若R2短路, 图P6.10 则uo变为 1 V 。

6.11已知一个负反馈放大电路A=105,F=2×10-3。试问: (1)Af??;(2)若A的相对变化率为20%,则AfAf?的相对变化率为多少?

解:(1)因为AF =200 > > 1 ,所以:

(2)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可知:

1?500 FdAfAf

?1dA1???20%?0.1%

1?AFA1?105?2?10?36.12已知一个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大倍数

Auf?20,其基本放大电路的电压放

Au的相对变化率为10%,Auf的相对变化率小于0.1%,试问F和Au各为多少?

解:由

dAfAf?1dA,得: ?1?AFAdAdAf(属深度负反馈) /?10%/0.1%?100??1。

AAf1?AF?所以:F?11??0.05。 Af20A?AF100??2000 F0.0522

由以上两式可得:

R1?R2?R3R?R2?R3?6V~1?6V

R1?R2R1 23

第7章 信号的运算和处理

习题

本章习题中的集成运放均为理想运放。 7.1填空:

(1) ( 同相比例 )运算电路可实现Au>1 的放大器。 (2) ( 反相比例 )运算电路可实现Au<0 的放大器。 (3) ( 微分 )运算电路可将三角波电压转换成方波电压。 (4)( 同相求和 )运算电路可实现函数Y?aX1?bX2?cX3,a、b和c均大于零。 (5) ( 反相求和 )运算电路可实现函数Y?aX1?bX2?cX3,a、b和c均小于零。

(6)( 乘方 )运算电路可实现函数Y?aX2。

7.2电路如图P7.2所示,集成运放输出电压的最大幅值为±14V,填表。

(a) (b)

图P7.2

uI/V 0.1 0.5 1.0 1.5 uO1/V uO2/V

解:

uO1??(Rf/R)uI??10uI; uO2?(1?Rf/R)uI?11u。I

当集成运放工作到非线性区时,输出电压不是+14V , 就是-14V。

uI/V 0.1 0.5 1.0 1.5 uO1/V -1 -5 -10 -14 uO2/V 1.1 5.5 11 14

24

7.3 设计一个比例运算电路,要求输入电阻Ri

?20k?,比例系数为-100。

解:可采用反相比例运算电路,电路形式如图P7.2(a)所示。

7.4电路如图P7.4所示,试求其输入电阻和比例系数。

解:由图可知RiR?20k?; Rf?2M?。

?R1?50k?,

uI?uM?R1R2iR1?iR2,即R?uM??2uI??2uIR1而

?uMuMuM?uO ??R2R4R3解得:uO

?52uM??104uI 图P7.4

7.5电路如图P7.4所示,集成运放输出电压的最大幅值为±14V,uI为2V的直流信号。分别求出下列各种情况下的输出电压:

(1)R2短路; (2) R 3短路; (3) R 4短路; (4) R 4断路。 解:(1) R2短路时,uM??R2uI?0,R 4相当于开路(R 4上无电流流过)。 R1;

∴uO??R3uI??2uI??4VR1(2) R 3短路时,uM?uO,R 4对反馈网络无影响。

∴uO??R2uI??2uI??4V; R125

(3) R 4短路时,电路无反馈。 ∴uO??14V;

(4) R 4断路时,uO

??R2?R3uI??4uI??8V。 R17.6试求图P7.6所示各电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运算关系式。

(a) (b)

(c) (d) 图P7.6

解:在图示各电路中,集成运放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所接总电阻均相等。各电路的运算关系式分析如下:

(a)uO??RfR1RfR1?uI1?RfR2RfR2?uI2?RfR3RfR3?uI3??2uI1?2uI2?5uI3

(b)uO???uI1??uI2??uI3??10uI1?10uI2?uI3

(c)

uO?RfR1(uI2?uI1)?8(uI2?uI1)

26

(d)

uO??RfRfRf?uI1?u?I2?u?I3R1R2R3Rf?u?I4R42?0?uI120?uI240?uI3u?I4

7.7在图P7.6所示各电路中,集成运放的共模信号分别为多少?写出表达式。

解:因为集成运放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之间净输入电压为零,所以它们的电位就是集成运放的共模输入电压。图示各电路中集成运放的共模信号分别为:

(a)

uIC?uI3

(b)uIC?R3Ru?R2?Ru101I2I3?uI2?uI3

2?R3R231111(c)

uRfIC?R?Ru8I2?uI2

1f9(d)

uR4IC?RuR3401I3?RuI4?uI3?uI4

3?R43?R44141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