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每回梗概 下载本文

《三国演义》分回梗概(▲为重点)[转帖]

【小说结构】 1.百回整体框架

全书120回,呈“20——80——20”的叙事整体框架。前20回写东汉之乱;后20回写三国归晋;中间80回写三国纷争。120回的整体结构中,两大叙事转折。即:

第一回“桃园结义”到第十九回“白门搂吕布殒命”交代背景,削尽枝蔓,以便集中笔墨写中原逐鹿。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猎”把叙事焦点转向曹、刘,故第二十回“煮酒论英雄”,实现叙事的第一大转折。第一百零一回“出陇上诸葛妆神”,一百零三回“五丈原诸葛禳星”,一百零四回“殒大星汉丞相归天”,是全书第二大转折,写诸葛亮之死,三国局势,急转直下,最后三国归晋。

吕布之死,意味着群雄之争,归于曹、刘、吴三人之争;诸葛亮之死,意味着英雄时代的结束,天下落于司马氏之手。 2.十回推进谋略

每十回一小转折是章回小说叙事的基本谋略,即每十回集中描写一人,余则虚写。第一个十回写董卓。第九回“除凶暴吕布助司徒”,既是董卓的结束,又是吕布的开始;第二个十回写吕布。第十九回“白门楼吕布殒命”,既是吕布的结局,又是曹操的开始;第三个十回写曹操。第三十一回“曹操仓亭破本初,玄德荆州依刘表”,曹操既定北方,转而写刘备??全书大致每个十回都集中写一人,以一人为实,其余为虚,层层推进,构成叙事大转折中的小转折。 【“三国”简介】

1.“曹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官渡打败袁绍,统一北方。不久在赤壁大败,形成鼎力之势。曹丕在曹操死后逼汉献帝禅位,建立魏国。曹丕、曹睿继位,司马懿逐渐得势,并在高平陵政变中击杀大将军曹爽。司马懿之后,司马师,司马昭废曹芳,杀曹髦,后曹芳禅位于司马炎,曹魏亡国。

2.“蜀汉”:皇叔刘备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夺取荆州和益州。不久关羽被孙权杀死,刘备称帝伐吴,被陆逊击败。刘备在永安托孤给诸葛亮后死去。诸葛亮结好孙权,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为司马懿所困,在五丈原死去。姜维九伐中原,无功而返。不久,邓艾、钟会来攻,刘禅出降。

3.“孙吴”:孙坚之子孙策在周瑜等人的帮助下平定江东后遇刺身亡。继位的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打败曹操。后来因为荆州问题与曹魏联合,设计捕杀关羽,并派陆逊大败来犯的刘备。不久孙权称帝建立吴国。孙权死后,孙亮、孙休、孙皓相继位,朝政动荡。孙皓暴虐无道。于280年为西晋所灭。 【重要情节与主要人物】

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怒鞭督邮—张飞;千里走单骑—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跃马过檀溪—刘备;草船借箭—诸葛亮;群英会中计—蒋干;巧授连环计—庞统;温酒斩华雄—关羽;三英战吕布—刘备、关羽、张飞;辕门射戟—吕布;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三气周瑜—诸葛亮;弃须割袍—曹操、马超;拔矢啖睛—夏侯惇;挂印封金—关羽;走马荐诸葛—徐庶;单骑救主—赵云;舌战群儒—诸葛亮;败走麦城—关羽;义释曹操—关羽;义释严颜—张飞;七擒孟获—诸葛亮;六出祁山—诸葛亮;煮酒论英雄—曹操、刘备;火烧新野—诸葛亮;智取瓦口隘—张飞;计夺天荡山—黄忠;火烧连营七百里—陆逊;骂死王朗—诸葛亮。

【三国成语与相关情节】

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鞠躬尽瘁(诸葛亮)、吴下阿蒙(吕蒙)、如鱼得水(刘备)、望梅止渴(曹操)、乐不思蜀(刘禅)、路人皆知(司马昭)、才高八斗(曹植)、单骑救主(赵云)、抗琴退敌(诸葛亮)、士别三日(吕蒙)、舌战群儒(诸葛亮)、过关斩将(关羽)、封金挂印(关羽)、草船借箭(诸葛亮)、火烧连营(陆逊)、嫉贤妒能(周瑜) 【三国战将】

1.刘备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 2.曹操的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颌、徐晃 3.东吴四英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

分回梗概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东汉末年,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张角兄弟起事,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涿(zhuō)县英雄刘备(字玄德,又称刘豫州、刘皇叔)为汉室宗亲,年幼丧父,事母至孝,家贫,以贩鞋、织草席为生。与关羽(字云长)、

张飞(字翼德)于桃园结义为异性兄弟(“桃园三结义”为张飞发起,地点为张飞家后院)。刘关张一败黄巾于郡,二败黄巾于青州。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幼时,用计谋使父不听叔父责已之言(可见其诈)。桥玄、何颙、许劭等名士都认为曹操为非常之人(许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曹操任洛阳北部尉时,惩戒不避豪贵,威名颇震,因黄巾起拜骑都尉,引兵征剿。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董卓见刘备无官职、无爵位,便慢待无礼,张飞想要杀掉董卓。

【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天下大乱。汉皇室后代刘备见太守刘焉张榜招募义兵,决定匡扶社稷。刘备看榜时遇见张飞,饮酒间又与关羽相会,三人共论天下大事,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桃园焚香祭拜天地,义结金兰,立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刘备为兄,关羽第二,张飞为弟。 【曹操诈叔】曹操小时候游荡无度,其叔父见此曾愤怒地向其父曹嵩告状。曹操受不了父亲的责备,忽心生一计,看见叔父诈倒于地,作出中风情状。叔父信以为真,告之曹嵩。但当曹嵩急视曹操时,竟发现曹操安然无恙,曹嵩竟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欢自己的谎话,日后但凡叔父言操之过,都不听。

思考题1:“义”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俄国学者称赞《三国演义》是“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第一回中是通过什么事来表现这一点的?故事中人物曾立下什么誓言?

参考答案:刘备、张飞、关羽的桃园三结义。结拜时他们立下的誓曰是:“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思考题2:桃园三结义是哪三个人物?他们有着怎样的突出外貌特征?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

参考答案:刘备,字玄德;张飞,字翼德;关羽,字长生,后改云长。刘备:“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

风凛凛。”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思考题3:曹操年青时候,许劭评论他,只说了一句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小说对他的这种双重人格作了许多生动而形象的描写,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他是乱世奸雄的典型形象。曹操出场时还是个富有正义感的人,当他看到董卓专擅朝政、滥杀无辜百姓而朝臣又束手无策时,就挺身而出,前往相府刺杀董卓,行刺不成,就逃回故乡,散家资,募乡勇,发矫诏,聚十八路诸侯结盟,共讨董卓。但一旦把汉献帝掌握到手中,就原形毕露,“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欺君罔上的乱臣贼子。曹操既是敏于识人,善于用人的首领,他求贤若渴、爱才如命,又是嫉贤妒能、不肯容他人猜透他心机的小人。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

刘关张与朱儁(jùn)、孙坚(字文台)打败黄巾,朱儁诏封车骑将军、河南尹;孙坚除别郡司马上任,唯刘备听候日久,不得除授,后被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署县事一月,与民无犯,民皆感化;与关张情同手足。督邮至县索贿,张飞鞭督邮后三兄弟离去。玄德助刘虞平黄巾,刘虞、公孙瓒奏备功,荐为别郡司马,守平原县令。朝廷上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立外甥刘辩为帝,掌握兵权后决定剿除十常侍。

思考题:在鞭打督邮事件时张飞和刘备各有怎样的表现?体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采用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张飞听说督邮逼勒县吏,要害刘备,便大怒,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滚鞍下马,径入馆驿,把门人那里阻挡得住,直奔后堂。见督邮就揪住他的头发,扯出馆驿,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刘备得知张飞鞭打督邮,督邮求救,便急喝张飞住手。后又取印绶,挂于督邮之颈,责之曰:“据汝害民,本当杀却,今姑饶汝命。吾缴还印绶,从此去矣。”分别表现张飞嫉恶如仇、勇猛粗暴和刘备忠厚善良、宽厚仁慈的性格特点。作者采用了衬托的手法,使两个人物互为映衬,形象丰满。 ●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何进不听曹操之劝,从袁绍计,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西凉刺史董卓得诏进发,何进中十常侍之计入宫被斩,袁绍、曹操入宫杀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陈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