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俭明 下载本文

《马氏文通》出版一百周年纪念,载《汉语学习》1988年第5 期。 41. 现代汉语中数量词的作用,见《语法研究和探索》(4),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 42. 关于动词、形容词重叠式的词性,载《汉语学习》1989年2期。 43. 十多年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管见,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2期。 44. 十年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管见,载《国外语言学》1989年2期。 45. 关于“它所写的文章”的切分,载《语言学通讯》1989年1-2期。 46. 说量度形容词,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3期。 47. “V来了”试析,载《中国语文》1989年3期。 48. “VA了”述补结构语义分析,载《汉语学习》1990年1期。 49. 述补结构的复杂性,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1期。 50. 汉语句法成分特有的套叠现象,载《中国语文》1990年2期。 51. 谈句法歧义现象(与马真合写),见《汉语论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52. 变换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应用,载《湖北大学学报》1990年3期。 53. 表疑问的“多少”和“几”,见《王力先生纪念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 54. 90年代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趋势,载《语文研究》1990年4期。 55. 语义特征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应用,载《汉语学习》1991年1期。 56. 现代汉语时间词说略,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1期。 57. 现代汉语不及物动词之管见,见《语法研究和探索》(5),语文出版社,1991年。 58. 现代汉语句法里的事物化指代现象,载《语言研究》1991年1期。 59. 80年代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理论上的建树,载《世界汉语教学》1991年4期。 60. 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的嬗变,载《中国语文》1992年6期。 61. 汉语词类问题再议,载日本《现代中国语文法论集》1992年11期。 62. 试论制约句子意思的因素,载新加坡《华文研究》总第4期,1992年。 63. 汉语句子的特点,载《汉语学习》1993年1期。 64. 朱德熙先生在汉语语法研究上的贡献,载《汉语学习》1993年3期。 65. 关于汉语词类的划分,载韩国《人文科学》69、70合辑,延世大学校出版部,1993年。 66.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载《中国语文》1994年1期。 67. 影响汉语句子意思的因素,载韩国《中国文化研究》(大邱大学校中国文化研究所编)1994年第3辑。 68. 同类词连用规则刍议,载《中国语文》1994年5期330-338。 69. 关于新加坡华语规范化问题,载新加坡《联合早报》1995年6月16日19版。 70. 新加坡华语语法的特点,载新加坡《南大中华语言文化学报》创刊号,1996年。 71. 关于语义指向分析,见俞士汶、朱学峰编《计算语言学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 72. “名词+动词”词语串浅析(与马真合写),载《中国语文》1996年3期。 73.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介绍,载日本《东方》1996年第187期。 74. 汉语语素和语形,见《古田教授颂寿记念·中国学论集》,汲古书院,1997年,日本。 75. 关于语义指向分析,载《中国语言学论丛》总第一辑,1997年。 76. 有关汉语分词的几点意见,载《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2期。(笔名“进明”) 77. 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与马真合写),见余霭芹、远藤光晓共编《桥本万太郎纪念·中国语学论集》,内山书店,1997年,日本东京。又见《汉语学习》1997年第1期和第3期。 78. 对外汉语教学和配价语法理论,载《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第1期,又见《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79. 希望《现代汉语词典》精益求精,《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2期。 80. 现代汉语系列化课程的建设与实践,《中国高等教育》1997年9期。 81. 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要思考的问题,载《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第4期。 82. 成年人怎样更有效地学习汉语?(在大阪帝冢山学院大学的

演讲,12月5日),载日本《中国文化论丛》第7号,1998年。 83. 汉语语法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与郭锐合写),载《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第4期。 84. 改进中学语文教学之管见,载《中学语文》1999年第3期。 85. 卷首语,载《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1期。 86. “这是??”和“这个是??”,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2期。 87. 关于汉语词汇教学的问题,载日本《关西汉协通讯》1999年第一期。 88. 关于汉语词类的划分,见吕叔湘等著《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1999年。 89. “着(·zhe)”字补议,载《中国语文》1999年第5期。 i. 关于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研究之管见,载《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4期。 90. 新中国语言学50年,载《当代语言学》1999年地4期。 91. 汉语言文字应用面面观,载《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第2期。 92. 汉语的应用研究是汉语本体研究的试金石,载《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第2期。 93. 中国语教学中的词语教学问题,见《荒屋劝教授古稀记念·中国语论集》,日本白帝社,2000年。 94. 为什么可以说“她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见首都师范大学语言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办,刘利民、周建设主编《语言》第一卷,2000年。 95. 一部别具特色的法律语言研究专著,《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第3期。 96.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3期。 97. 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本体研究的试金石,见张德鑫、靳光谨编《对外汉语教学回眸与思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10月。 98. 也谈中学语文教学,见钟晓雨主编《问题与对策――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i. 跨入新世纪后我国汉语应用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中国语文》2000年第6期。 99. 关于句处理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语言研究》2001年第1期。 100. 现代汉语时量词说略,载《语言学论丛》第23辑,商务印书馆,2001年。 101. 博士生培养杂议,《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1期。 10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公布是我们国家的一件大事,《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第2期。 103.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浅议,见王本华编《纪念张志公学术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4. 要从更为广阔的视角审视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2001年第6期。 105.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问题,载戴昭铭、陆镜光主编《语言学问题集刊》第一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 106. 中国语语法教学中需关注的语义现象,载日本《中国语学》2001年总第248号。 107. “VA了”述补结构补议,《汉语学习》2001年第4期。 108. 现代汉语应用研究,见《面向21世纪人文社会科学100个重大问题》,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9. 新加坡华语句法特点及其规范问题(上),《海外华文教学》2001年第4期。 110. 新加坡华语句法特点及其规范问题(下),《海外华文教学》2002年第1期。 111. 动词后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问题,《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2期。 112. 英汉回答是非问句的认知差异,《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113. 再谈要从更为广阔的视角审视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第6期。 114. 再谈要从更为广阔的视角审视语文教学,见何国祥主编《语文教育的反思》(2001年国际语文教育研讨会论文集),香港教育学院语文教育中心,2002年。 115. 再谈“吃了他三个苹果”一类结构的性质,《中国语文》2002年第4期。 116. 乔姆斯基句法理论与汉语研究,《外国语》2002年第4期。 117. 汉语句法研究的新思考,《语言学论丛》第二十六辑,商务印书馆,2002年。 118. 新加坡华语句法特点及其规范问题,见李元瑾主编《新马华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新加坡,2002年。 119. 关

于递系式,见《纪念王力先生百年诞辰学术集》,商务印书馆,2002年。 120. 关于句处理中所要考虑的语义问题,见“北大论坛”论文集编委会《21世纪:人文与社会——首届“北大论坛”论文集》2002年P.88—106。 121. 关于分类,载首都师范大学语言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办,刘利民、周建设主编《语言》第三卷,2002年。 122. 不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外汉语教学动态》创刊号,2002年。 123. 当今语法研究的走向,见吉林大学《语言文字学论坛》(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124. 中国语言学的发展需要《语言科学》这样的园地,《语言科学》创刊号,2002年。 125. 中国大陆50年来的汉语语法研究,见《两岸中国语文学五十年研究之成就与方向》(韩国中语中文学第1回国际学术发表会发表论文集),韩国延世大学出版社,2002年。 126. 坚持多元论,加强理论意识,大力开展汉语言语运用的研究,《修辞学习》2003年第1期。 127. 大力开展汉语言语运用的研究,《长江学术》(武汉)2003年第三辑。 128. 英汉回答是非问句的认知差异,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年。 129. 谈谈汉语虚词研究,《澳门理工学报》(澳门)2003年第1期。 130. 关于汉语虚词意义的研究,Newsletter of Humanities Studies in New York(《纽约人文通讯》创刊号,2003年。 131. 语法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见北京语言大学编《继往开来——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52周年座谈会记实》,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年。 132. 句处理中排歧问题补议(与王黎合写),见孙茂松、陈群秀主编《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133. 对“NP+的+VP”结构的重新认识,《中国语文》2003年第5期。 134. 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和展望,见翟汛、萧素秋主编《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2003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汉学出版社,2003年。 135. 语义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作用,见徐波、孙茂松编《中文信息处理若干重要问题》,科学出版社,2003年。 136. “百年诞辰”还是“诞辰百年”?《咬文嚼字》2003年第8期。3000字。 137. 词语句法、语义的多功能性:对“构式语法”理论的解释,《外国语》2004年第2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5期。 138. 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载《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1期。 139. 关于汉语方言语法调查研究之管见,载《语言科学》2004年第2期。 140. 词的具体意义对句子意思理解的影响,载《汉语学习》2004年第2期。又见苗传江、杜燕玲主编《第二届HNC与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海洋出版社,北京,2004年。 141. 要对广大读者负责,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4月15日第3版。 142. “规范”二字须慎用,载《博览群书》2004年第7期;《语文建设通讯》(香港)又以《“规范”易成误导》在2004年第77期上转载。 143. 应启动辞书准入制,见邢东田编《拯救辞书》,学林出版社,2004年。 144. 有关词性标注的一点意见,在《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2期。 145. 要重视交代词语或句法格式使用的语义背景,载美国2004年Newsletter of Humanities Studies in New York(《纽约人文通讯》) 146. 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见丛铁华主编《汉语教学新理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47. 确定领属关系之我见,载《南大语言学》第一编,商务印书馆,2004年。 148. 吕叔湘与“《现汉》风格”,载《光明日报》2004年8月12日版。 149. “句式语法”理论与汉语研究,载《中国语文》2004年第5期。 150. 有关被动句的几个问题,载《汉语学报》2004年第2期。 151. 对外汉语教学一得,载《海外华文教学》2004年第4期。 152. 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见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编

《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年。 153. 汉语走向世界的一些思考,见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编《语言研究的务实与创新——庆祝胡明扬教授八十华诞学术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 154. 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本体研究的关系,载《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第1期。 155. 汉语走向世界的一些思考,载《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56. 华文教员应有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载《华文教学通讯》2005年3月15日第二版。 157. 21世纪对外汉语教学,见李振清、陈雅芬、梁新欣主编《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回顾与展望——庆祝赵智超教授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3-42页,台湾师大书苑发行,2005年3月,台北。 158. 关于建立“大华语”概念的建议,《汉语教学学刊》2005年第1辑。 159. 要重视讲解词语和句法格式的使用环境,《对外汉语研究》2005年第1期。 160. 汉语语法研究的必由之路,《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第3期。 161. 对外汉语教员应有自尊自重意识,《武汉大学学报》,2005年4-1期。 162.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本体研究,见崔健、曹秀玲主编《对韩(朝)汉语教学研究》,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年。 163. 汉语教员应有的意识,《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第1期。 164. 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16卷。 165.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是以不让读者可放心使用的词典,《中国与教育与研究》(韩国)创刊号,2005年8月。 166. 谈谈言语学,见李宇明等编《言语与言语学研究》,崇文书局,武汉,2005年。 167. 要重视特征的描写与研究,《长江学术》2006年第1期。 168. 继续坚持并发扬学术引航的好传统,美国《纽约人文学刊》2006年号(总第四卷)。 169. 语言研究目的浅议,《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2期。 170. 开展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词汇语法研究(与王黎合写),《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2期。 171. 词汇研究很难也很重要,见《词汇学理论与应用》编委会编《词汇学理论与应用》p.1-3 ,商务印书馆,2006年。 172.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中的几个问题,见《词汇学理论与应用》编委会编《词汇学理论与应用》p.266-275 ,商务印书馆,2006年。 173. 句法语义接口问题,《外国语》2006年3期。 174. 语文教育之症结与出路,香港《中国语文通讯》2006年第77期2-14;同时在大陆《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3期刊用。 175. 坚持语言文字规范,促进汉语的国际推广,《现代语文》2006年12期。 176. 语文教学的定位问题,《中学语文》2006年2期。 177. 汉语走向世界的一些思考,见谭慧敏主编《汉语文走向世界》,南洋人文丛书,世界科技出版公司·巴方文化创作室,新加坡,2006年。 178. 有关被动句的几个问题,载邢福义主编《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179. 语言研究的突破与创新,载云贵斌主编《语言学名家讲座》,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 180. 中文教育该怎么定位?载《语文研究语创作》第十卷,2006年,香港浸会大学语文中心。 181. 《商务馆学汉语词典》评述,载《文汇读书周报》“辞书广角版”,2006年10月27日第10版。 182. 要重视语言事实的挖掘与描写,载《汉藏语学报》2007年第1期(P.18-26) 183. 信息时代语言文字规范标准问题,载《语文信息》2007年第2期。 184. 极富创新性的方言词典,载《中华读书报》2007年2月14日第4版。 185. 当务之急要给语文课程定好位,载《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1期(1页)。 186. 再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建设问题,载《长江学术》(94-95页),2007第2期。 187. 当代语法理论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之管见,载《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7-104页),2007第3期。 188. 语法研究的走向,见邵敬敏、张先亮主编《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