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歌阅读仿真综合练含解析 下载本文

答:

解析:写景是为了传情,此类题目,我们一定要与情感相联系,通过景物的描写,分析情感。另外,从本联写景的角度来看,动静结合是最大特色,答题时也应答出。

参考答案:①动静结合。“片帆”动,“一山”静。②借景抒情。秋风劲吹,片帆急渡,雾霭弥漫,孤山静立,表达了诗人的愤懑、孤独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分) 双双燕·咏燕 史达祖

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 语商量不

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芳径,芹泥 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 ①差(ī)池:燕子飞行时,有先有后,尾翼舒张貌。②芹泥:水边长芹草的泥土。[注] 的修辞手 主要采用了 ()从题材看,本词是一首 词;在刻画燕子的形象时,

)

法。(分第二空可以根据“软语商解析:第一空可根据标题和诗歌内容作出题材分类上的判断。 量不定”“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等作出判断。 拟人参考答案:咏物 但下阕最后神形毕肖”,()有人说本词“通篇不出‘燕'字,而句句写燕,极妍尽态,) 答:

两句却在写思妇,这样是否离题?请结合全词内容作简要分析。(分

重回旧巢的愉快场景。②下阕①词的上阕写燕子飞来,参考答案:结尾两句并未离题。③结尾两句虽写思妇,但诗人其实写燕子在春光中嬉戏,夜幕降临时才回巢栖息的情景。

又极写双双燕暗与思妇“画栏独凭”的寂寞生活相对照;是用双双燕形影不离的美满生活,本词既为“咏燕”,尽情游赏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暗与思妇“愁损翠黛双蛾”的命运相对照。11 / 15 写红楼思妇的愁苦,只为反衬双双燕的美满生活。这种构思打破常规,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对词的上阕、下阕内容进行概括各得分,指出人与燕的两组对照各得分,指出反衬手法及效果得分,语言表达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分) 金缕曲·闻杜鹃

刘辰翁又惊绝、白首人间今古。十八年间来往断,听长亭、青山落日,不如归去。少日都门路。

五更一句。道是流离蜀天子,甚当初、一似吴儿语。臣再拜,泪如雨。,春梦家山何处?画堂客馆真无数。记画桥、黄竹歌声,桃花前度。风雨断魂苏季子 谁不愿、封侯万户?寂寞江南轮四角,问长安、道上无人住。啼尽血,向谁诉? 注] 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②苏季子:即苏秦,曾游说六国抗秦。[)

(分 。 ()这首词中蕴藉着词人情感、贯穿全词的意象是 限;而遗民却从杜鹃声声中生发出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悲。) 子规参考答案:杜鹃()

此词题为“闻杜鹃”,全篇由“闻杜鹃”生发开去。在羁旅者的耳中,杜鹃声勾解析: 起乡愁无

分()下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说明。

( 答:

解析:明确各种艺术手法,找出与之对应的句子;然后,具体赏析该手法在内容、情感 方面的作用。答“对参考答案:①“画堂客馆真无数。记画桥、黄竹歌声,桃花前度”为虚实相生(。“真无数”“画桥”“前度”所写乃是临安失陷前的繁华景象,这是虚写;而比”也可)词人将昔日之繁华和今日之“黄竹歌声”才是眼前所见宋亡后故都的凄凉景象,这是实写。败落相互对照,虚实相映,伤怀倍添。②“风雨断魂苏季子,春梦家山何处?谁不愿、封侯英勇献身,以“苏季子”喻抗元英雄,南宋末年的爱国志士们为抗击元军,万户?”为用典。答设问、反问也只得梦回家山,他们虽未封侯拜爵,却得到人们的普遍崇敬和深刻铭记。(可:感慨英雄们英勇献身,却只能魂归故里被人铭记)③“寂寞江南轮四角,问长安、道上无人住”为借景抒情。描写临安失陷后,京都道上,人烟萧瑟,一路寂寥难行。词人触景生情,抒发国破家亡之痛。④“啼尽血,向谁诉?”为拟人。结句又回环到“杜鹃”上,用拟每点分,(人化的语气,说杜鹃终日啼鸣,纵然啼尽鲜血,也不能诉说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悲。)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

(其二潇湘图二首题米元晖 [宋]尤袤12 / 15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题米元晖山水 [明]张以宁

③②

神灵集。高堂晓起山水入,古色惨淡 望中冥冥云气深,只恐春衣坐来湿。 江风吹雨百花飞,

早晚持竿吾得归。 身在江南图画里,令人却忆米元晖。①米元晖,名友仁,宋代书画家米芾之子,擅长山水画。②惨淡:指画面色彩浅注] [ 淡。③神灵集:指画面传神,韵味深沉。这两首题画诗蕴含共同的情感:既表达了诗人对米元晖画作的赞叹和对大自然的喜()) 分 。( 爱,也表达了诗人 )

渴望)生活的向往(参考答案:对隐居山林(江湖) 答:

(()这两首诗描写景物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分

参考答案:①尤诗侧重视觉,选取晓山、远水、雾气、平沙等意象,渲染素淡苍茫的氛②尤诗侧重静态;张诗则视觉和触觉相结合,触觉“春衣湿”,衬托了视觉“云气深”。围;秀丽、勾勒出一幅宁静、灵动、通过“江风吹雨”“百花飞”,张诗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特小景(;张诗则先写远景、大景,再写近景、广镜头幽雅的画面。③尤诗侧重远景、大景(),如“百花飞”,细腻生动。④尤诗实写眼前所见;张诗则虚实相生,“只恐春衣)写镜头共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每点分,其中手法(湿”是想象之语,表现了云气的缥缈朦胧。若答“高低角度”或“仰观若答“对偶或对仗”并有所分析也给分。分,结合词句简析分。) 俯视”不给分,因第二首不够明显,没能构成对比点) 题。(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 岁 千 秋 观秦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

④③②

。携

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鹓鹭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同飞盖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被贬为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论增损《神宗①绍圣元年] (),秦观因元祐党祸,注[,中途改贬监处州酒税,此词作于处州任上。②西池会:元祐七年三月上巳,诏赐馆实录》比喻行列整齐的朝廷百官。阁花酒,游金明池、③鹓鹭:与僚友西池宴集赋诗唱和。琼林苑, ④飞盖:形容车辆之疾行。13 / 15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四句中“乱”和“碎”用词极为工致,“乱”写出了花的 ;“碎”写出了莺声的 。(分) 参考答案:纷繁、摇曳 清脆、杂乱

()近人夏闰庵云:“此词以‘愁如海'一语生色,全体皆振,乃所谓警句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如海之愁”有哪些内涵。(分)

答:

解析:“花影乱”可以看出花在摇曳,也可以看出多。“莺声碎”可以看出黄莺很多,叫声杂乱。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愁”的内涵。

参考答案:①“飘零疏酒盏”一句,他乡逢春,因景生情,亲友离别,产生飘零、憔悴之愁;②“忆昔西池会”一句,抚今追昔,政治风云变幻,同僚好友多被贬谪,天各一方,有忆念故人之愁;③“日边清梦断”一句,青春年华消逝,政治理想破灭,有抱负难伸之愁;④“春去也”一句,暮春时节,落红无数,感叹岁月流逝,良时难再,有惜春伤己之愁。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分) 点绛唇·春愁

鼎赵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香嫩。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顿觉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①赵鼎:南宋政治家、词人,宋高宗时的宰相。②休文:沈约,字休文,梁朝才注] [ 子,后有“沈约腰瘦”之说。的 的手法写出了馀香()“梦回鸳帐馀香嫩”中的“嫩”字用 )

特点。(分“嫩”体现出的是不繁茂,“香”是嗅觉,“嫩”是触觉,这是通感的修辞手法。解析: 不旺盛,给人的感觉较清淡,用来指香味,突出的就是气味的幽微、若有若无、少的特点。) 幽微(参考答案:通感(比喻) 若有若无) 分()赏析这首词下片的艺术特色。

( 答:

本词下片中的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可以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切入,分析表达效果。解析:用典能增强诗词的文是说春愁使自己“消瘦”了,“消瘦休文”是用典,表达自己的春愁,将“消瘦”的情态落到化气息,丰富诗词内容。“顿觉春衫褪”是承上句的“消瘦”所写,接下来几句描绘了通过“春衫从身上掉落”来表现消瘦的程度,实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杏花飘落、东风紧吹的景象,表达对春的留恋,不忍春去,体现了标题中的“春愁”,春天14 / 15

的离去使词人愁苦。这是用写景收束全词,是以景结情的手法,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给人

留下回味的空间。

参考答案:①化用典故。“消瘦休文”,借用“沈约腰瘦”的典故,含蓄表达春愁,丰富作品内容。②夸张手法。“顿觉春衫褪”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消瘦的程度。③后三句以景结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明写眼前之景,暗含的却是担忧明日春色将逝之情。④“紧”字富有表现力,既写出了东风紧吹的力度,又写出了作者守住春光不放的深情。

15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