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含答案) 下载本文

“可怜”一词,是全词情感抒发的转折点。由“雄壮”转为“悲壮”。这句话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当他看到自己鬓边的白发时,感到自己已入暮年,心中不由涌起壮志难酬的悲情! (13)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14)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从题材上写出了军营中的勇猛、雄健的生活情景;语言风格上壮丽而不“纤巧”,情感上表达了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所以叫做“赋壮词”。 满江红 1.《满江红》,作者秋瑾,字睿卿,近代革命烈士,中国女权和女学倡导者 2.重点字词 (1)拭:擦 (2)徒:空,徒然 (3)未屑: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 (4)类:属类,范围。 (5)青衫湿:指因感叹无知音而落泪。 3.上阙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下阙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内心充满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一个革命者刚踏上征途的思想状况。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外国入侵国土,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 5.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引用典故,抒发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 6.词人用典故暗示自己和国家的危难处境的句子是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17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编年体史书。 二、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2.一鼓作气 (名词作动词,击鼓) .3.下视其辙 (名词作动词,向下) .三、一词多义 故:

1.故逐之(连词,所以) .2.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其

1.公问其故 (代词,那样做) .2.吾视其辙乱 (他们,指齐师) .

3.其乡人曰 (代词,他的,指曹刿) .加

1.弗敢加也(动词,虚夸,夸大) .2.万钟于我何加焉(名词,益处) .之

1.肉食者谋之 (代词,这件事) .2.公与之乘 (代词,指曹刿) .3.小大之狱 (结构助词,的) .4. 公将鼓之 (助词,无义) .5.故克之 (他们,指齐师) .以

18

1.何以战 (介词,用,凭,靠) .2.必以分人 (介词,把) .3.必以信(介词,按照) .从

民弗从也(动词,听从) .战则请从(动词,跟随) .信

1.必以信 (名词,实情) .2.小信未孚(名词,信用) .四、古今异义词

1.齐师伐我 (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 .2.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空隙) .

3肉食者鄙 (古义: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4.小大之狱(古义:官司、案件 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

5.牺牲玉帛(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6.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 倒装句

1.何以战(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何战”) 2.战于长勺(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长勺战”) 五、重点词语解释

1.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可凭借) ..4.肉食者鄙(鄙:浅陋,这里指目光浅短) .

19

5.望其旗靡(靡:倒下) .6.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 .7.弗敢专也(专:独自享有,独自专有) .8.小信未孚(孚:使信服) .9.必以信(信:实情) .

10.神弗福也(神:赐福,保佑) .11.战则请从(从:跟随) .12.俱有伏焉(伏:埋伏) .六、重点语句翻译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3.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 8.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