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内部使用)
《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规定藏品影像数值化的技术内容,增加相关的影像数值化方面的一些名词。本规范分为两个部分:即馆藏文物二维影像的扫描规范和拍摄规范。
本规范对应于《博物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2001年版中的《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本规范与《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的一致性程度为不等效。本规范与《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相比主要变化是:
——增加了二维影像扫描的技术规范
——增加了二维影像拍摄环境、设备及技术要求的规定类目
第一章 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的扫描规范
1.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采集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的数值化方式
本规范规定了适用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采集的方法、设备、环境、技术要求,界定了相关的术语,给出了藏品二维影像的采集样本。
1.2引用及参考的标准
《博物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2001年版《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部分
《馆藏文物档案影像采集样本》
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台湾古拓碑》典藏数字化影像制作规范
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淡新档案》典藏数字化影像制作规范
1.3具体要求
馆藏文物二维影像的扫描规范适用于采用传统银盐胶片等透射式影像载体和照片、图片等反射式影像载体的扫描加工。
1.3.1 扫描设备
光学分辨率不低于4800*4800的平板扫描仪一台
1.3.2 扫描规格
l 按原件尺寸的100%扫描
l 使用RGB真彩色模式的位图表示法
l 珍贵品采用光学分辨率 600 dpi (含)以上,RGB真彩色模式进行扫描;以彩色深度:每像素24 bits。
l 普通品采用光学分辨率300 dpi (含)以上RGB真彩色模式进行扫描;彩色深度:每像素24 bits。
1.3.3 存储规格
l 珍贵品采用TIF格式存储。
l 普通品采用JEPG格式存储,压缩后影像质量为“中”。
1.3.4 扫描工作规范
l 数据尺寸偏小者,仍必须单件扫描为一幅影像,不得数件合扫于一幅影像之中。
l 扫描时必须涵盖原件外围至少0.3公分之范围。
l 仅在原件尺寸大于A4 之情况,才能将原件分部分扫描;将数据分为数部分扫描时,各扫描区域边缘必须有1公分之重复扫描区。扫描后的每一分段以独立的影像编号命名,拼合后的影像数据给予一个全新的影像编号。例:藏品编号为100的原件分为三部分扫描,获得三个影像文件,分别命名为100-1、100-2、100-3,由三个影像文件拼合而成的完整影像文件命名为100-4。
1.3.5 扫描数据加工规范
l 扫描文物影像的扫描机应进行过色彩校正,确保扫描影像的色彩忠实于原影像载体。
l 对于获取的数据要根据原件进行修正(纠正歪斜的图像)、去痕(去除图像中由于原稿的问题所留下的污点、霉斑、刮痕等不属于藏品信息的缺陷,这些缺陷基本上存在于图像背景中,对于反映藏品信息部分的图像基本不做处理,以避免造成信息误差。)
l 对于分为多部分扫描的影像数据,在经过上述加工后应进行拼合,每一部分的色调、对比度、明暗度要保持基本一致。
第二章 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的拍摄规范
2.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采集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的数值化方式
本规范规定了适用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采集的方法、设备、环境、技术要求,界定了相关的术语,给出了藏品二维影像的采集样本。
2.2 引用及参考的标准
《博物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2001年版《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部分
《馆藏文物档案影像采集样本》
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台湾古拓碑》典藏数字化影像制作规范
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淡新档案》典藏数字化影像制作规范
2.3 具体要求
2.3.1 拍摄设备
馆藏文物二维影像的拍摄设备至少不低于以下要求:
l 600万像素(含)以上数码单反机身一台
l 具有可以移动和俯仰镜头光轴的中焦距镜头一个(用于校正视差)
l 电池两件(原机附带一块,再增配一块)
l 闪光灯/三脚架(含云台)/摄影包一套
l 背景纸/架一套
l 影室灯一套(不少于三盏,每盏输出功率≥500WS,造型灯功率150W;调光范围<全光∽1/4级>;有同步触发和闪光触发;含柔光箱),对于需要多段拼合的影像拍摄,建议采用重复性能好,色温稳定的数码闪灯系统。
2.3.2 拍摄环境
l 馆藏文物二维影像的拍摄必须有专门的摄影场地,场地宜高大有进深,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高度≥3米,如有条件,面积及高度越大越佳。
l 特大型文物如飞机、汽车等,选择暗背景拍摄。
l 场地宜选择阴凉干燥处,适于保护藏品与摄影设备。
l 建议采用深浅不同的灰色背景拍摄不同色泽的藏品。
2.3.3 拍摄规格
l 藏品数码影像采用RGB真彩色模式的位图表示法。
l 藏品数码影像每个原色的灰度等级不低于64级(26)。
l 藏品直接数值化采集数码影像时,每帧不小于300万象素。
2.3.4 格式与精度
l 珍贵品应采用TIF格式,不压缩储存。
l 普通品可采用JEPG格式存储,压缩后影像质量为“中”。
2.3.5 拍摄工作规范
2.3.5.1 立体藏品拍摄工作规范
l 每件独立编号的立体藏品必须以主要代表面,拍摄全形图像一张,并拍摄正视角度的顶面和底面图像各一张。
l 对没有独立编号的成套藏品必须拍摄组套图像,并加拍独件文物的全形图像。
l 对具有花纹、附件、内壁铭文或其他特殊情况的立体藏品各相应部位进行局部拍摄。对具有不同花纹、铭文的各个面都要进行正面拍摄。
l 对扁平形器物(如扁担、钱币等)一般拍摄正反两面,如有边沿上的特殊信息,加拍边沿影像。
l 对具有连续花纹、内壁铭文或其他特殊情况的文物(如不规则形状的文物)每隔30度-45度拍一张。
l 藏品如附有图纸或拓片的应加拍相关资料的影像。
2.3.5.2 平面藏品的拍摄工作规范
l 每件平面藏品必须拍摄全形图像一张,尽量用一幅画面记录平面文物的影像。
l 无法在一张影像中记录全形的,以分段拍摄形式记录时,胶片上画面的接口重叠部分不得小于0.5厘米。(每一分段以独立的影像编号命名,拼合后的影像数据给予一个全新的影像编号。例:藏品编号为100的原件分为三部分拍摄,获得三个影像文件,分别命名为100-1、100-2、100-3,由三个影像文件拼合而成的完整影像文件命名为100-4。)
l 对有铭文、款识等附加信息的平面藏品要加拍相关影像,如有特殊的装裱形式亦应对其做影像记录(如宋画以明代封套盛放,除对画心拍摄外,对装裱部分亦应予以记录)
2.3.6 拍摄技术规范
2.3.6.1 藏品拍摄基本技术规范
l 主体突出,背景干净。
l 为保证影像信息含量,被摄体应尽量充满画面。
l 注意视点的选择,减少由于镜头透视产生的视差。
l 色调准确、层次丰富。
2.3.6.2 立体藏品拍摄技术规范
l 主题图案清晰(详见《馆藏藏品档案影像采集样本》)
l 器型完整,无明显的俯仰变形。
2.3.6.3 平面藏品拍摄技术规范
l 布光均匀,画面内无明显亮度差别。
l 拍摄平面与被摄物平面保持平行,保证画面无畸变。
第三章 术语解释
3.1 数值化方式
指获得数字化影像信息的方式
3.1.1 直接数值化
采用数码相机、数字摄像机、扫描仪等数字化设备对藏品直接拍摄或扫描获得的数值化信息。
3.1.2 间接数值化
采用传统的银盐胶片、照片、图版等媒体形式记录的藏品影像,经扫描仪数字化后获得数值化信息。
3.2 数码影像
系指采用数码形式记录的影像信息。藏品数码影像是文物影像的数字化表现形式,是计算机储存、检索和交流的资源信息。包括用数值化技术直接拍摄所得和传统影像扫描数字化后得到的数码信息。也称为“数码图像”、“数字图像”、“数值化图像”。
3.3 立体藏品
主要以三维形体体现价值的器物类藏品。如陶瓷类、青铜类、石刻等。
3.4 平面藏品
主要以二维形象来体现价值的藏品。如绘画类、碑帖类等。
3.5 像素
图像都是由许多点组成,每个点叫做一个像素。像素是组成电子图像的基本单位,用来存储颜色信息,像素一般用Pixels或px表示。
3.6 分辨率
分辨率指每英寸有多少个像素点,单位是dpi ( dot per inch )。
3.7 光栅表示法
光栅图像是由一系列颜色不同的像素点排列而产生的形状和效果。
3.8 矢量表示法
矢量图形的形状是通过数学公式计算产生的,图像的效果也是由一系列颜色不同的像素点排列而产生,像素点排列的范围由矢量图形的形状(也叫路径)决定。矢量图形的优势是形状容易改变,可任意放大。
3.9 色彩模式
色彩学上把表示色彩的方法称作颜色模型或色彩模式。常见的有:RGB色彩模式、CMYK色彩模式、Lab色彩模式。
3.9.1 RGB色彩模式
属于加色法,通过加以不同的红、绿、蓝三种纯色彩的光度比例来描述出任何一种颜色
3.9.2 CMYK色彩模式
属于减色法,通过青C、品红M、黄Y、黑K四色印刷油墨印到承印物上产生颜色。
3.9.3 Lab色彩模式
Lab模式是人类视觉的颜色空间,具有设备无关性,作为色彩转换中的参考色彩模式。
3.10 色域
色域指某种色彩模式所能表达的颜色数量所构成的范围区域,色域越大颜色越多。Lab色彩模式>RGB色彩模式>CMYK色彩模式。
3.11 灰度值
灰度值是每一种纯色彩的光强度指标。灰度表示从最亮到最黑总共分成的色阶级数一般都是2的幂数。
3.12 位深
位深也可叫做色彩深度,用来表示每个像素存储信息的多少。位深用二进制表示,例如一个8位位深的RGB图像,每个像素可表达28 x28x28≈1670万种可能的颜色。位深高意味着更准确的颜色表达和更丰富的颜色数量,文件所占空间也越大。
3.13 色温
色温是描述光源颜色的参量。在不同温度下绝对黑体(一种对外来辐射既不反射也不透射,而是全部吸收的物体)可以辐射出的不同颜色的光,而且辐射光的颜色只和温度有关,温度确定,光的颜色也就确定。色温是以绝对温度K表示。
3.14 JPEG格式
世界标准化组织“联合摄影师专家组”(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制定的对采用位图表示法的数码影像的压缩算法。文件的后缀名是.JPG,是当前常用的一种有损压缩算法。
3.15 TIF格式
TIFF是Tagged Image File Format(标记图像文件格式)的缩写,文件的后缀名是.TIF,这是现阶段印刷行业使用最广泛的文件格式。这种文件格式是由Aldus和Microsoft公司为存储黑白图像、灰度图像和彩色图像而定义的存储格式。
3.16 RAW格式
RAW格式是CCD或CMOS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时的电平高低的原始记录,单纯地将数码相机内部没有进行任何处理的图像数据,即CCD等摄影元件直接得到的电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而得到的。RAW数据不能直接编辑,只能利用数码相机附带的RAW数据处理软件将其转换成TIFF等普通图像数据。
3.17 压缩比
数码影像文件在压缩前后的长度比值。
深圳市华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华朗三维)
是专业研发生产白光、激光和工件光学检测等系列的三维扫描与测量系统。华朗三维依托中科院、航大和留学人员的研发优势,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平台,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实现了产品的系列化与多样化。产品包括三维光学扫描仪、手持式三维扫描仪、三维光学检测系统、三维彩色扫描仪、激光人体(形)扫描仪等,同时面向用户提供逆向工程,快速成型服务等数字化制造解决方案。并且可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三维设计与大型工件检测服务。
深圳市华朗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三维数字化制造技术。精研三维扫描仪系统,依托自身优势与行业先进经验,造就出一流 的产品―――三维光栅式扫描仪(三维扫描仪、三维抄数机)、拍照式三维扫描仪、三维摄影测量系统、三维人体测量系统等产品。产品已远销国外。 公司理念 华朗三维的成功源自于不懈地为用户提高生产力,提升生 活品质。为此我们自强不息,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不断学习,创 造世界最优秀、最具创新性的产品。为三维光学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应用、相关传统产业的改造与生产力的提高做努力;为客户提供先进的产品与满意的服务;为中国三维光学产业的应用 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产品、服务 ●提供三维光学扫描仪、三维手持式扫描仪、三维彩色扫描仪、 三维摄影测量系统、三维人体(形)扫描仪、三维激光扫描仪等产品。 ●提供三维数字化制造技术解决方案、大型逆向工程、模具设 计、质量检测、人体测量等领域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成功的华朗三维 产品以其先进的技术、可靠的质量、优秀的技术支持与完善的服务,受到广大用户的好评与欢迎。我们已经为国内众多著名企业、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提供产品与服务。产品还销往国外。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海王大厦 B-30F 技术邮箱: support@holon3d.com 服务邮箱: service@holon3d.com
电话:0755-33633968 33633970 33633971 33633977 24小时热线: 0755-33633968 / 33633977 传真: 0755-33633969
北京博维恒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建材城西路65号邮政研究规划院科研一号楼三层 邮编:100096 联系电话:010-82927263 82911068 82911408 82912742 传真:82912742-800 Email:
bwhx801@163.com博维恒信,是国内光学三维扫描领域里的领先品牌,其核心竞争优势在三维扫描行业中愈发凸现出来。博维恒信创始人张志波先生早在十余年前就自主开发了3DcaMega光学三维扫描系统,于2003年创建了北京博维恒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博维恒信光学三维扫描仪不仅市场覆盖全国,获得了广大用户的交口称赞,而且成为了“神舟七号”宇航员升入太空前的三维量体设备、2010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设备供应商,这让博维恒信人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公司注册于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北京市科委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博维恒信自创建以来一直秉承着以人才为核心的经营理念,技术团队囊括了经验丰富的业内专家和敏锐创新的年轻精英,其中聚集了数十名来自清华、北航等高校的博士、硕士研究专家,博维恒信拥有的自主的知识产权和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使其精益求精,不断超越,在三维扫描这一行完成了从优秀的开创者向卓越的领导者的跨越。
博维恒信研发的3DcaMega光学三维扫描系列产品,包括两大系列(工业三维扫描系列和人体三维扫描系列)几十种款型的三维扫描仪产品,其中非接触式人体三维扫描仪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性能可靠,其对人体无害的白光扫描技术和胜对手一筹的扫描效率,多次击败国外知名品牌,打破了国外在三维扫描行业的高新技术垄断,给国内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3DcaMega光学三维扫描仪成功应用于国防、航天、康复医疗、美容美发、工业设计、模具制造、精密雕刻、服装、影视动漫、刑侦、文物考古等诸多领域。在工业测量领域,公司也积极创新,研发的手持式三维扫描仪、微小物体精细三维扫描系统以及三维鞋楦扫描仪等,充分考虑行业应用的特点,力求以最佳的解决方案、最低的成本满足客户的需求。 服务单位:
中国载人航天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北京动漫实训基地、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江门轻骑摩托有限公司等。 历史沿革:
2003年,北京博维恒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立; 2005年,获“中关村优秀留学人员企业”称号; 2006年,获“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
2007年,成功为中国航天航空中心提供“神七”宇航员三维扫描量体设备和服务; 2008年,顺利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2010年,“博维恒信杯”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设备供应商。 《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
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http://www.cchicc.org.cn/
主要领导:
主 任:吴东风 党总支书记:关强
副主任:姚兆、刘小和、邓贺鹰
单位简介:
为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收集信息并提供咨询。根据以上职能,受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心”的主要职责是: (1)收集、整理、保管、利用与文物、博物馆事业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建立、管理、维护文物资料信息库,配合国家文物局对全国文物、博物馆事业信息化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 (2)承担文物保护工程、设施建设和博物馆维修、建设项目以及安防、消防、技防工程的咨询、招标、审核、监理工作; (3)对历史文化名城和城市保护、发展、建设规划、方案进行咨询和评议; (4)开展与文物、博物馆事业有关的调查、咨询、鉴定、培训等工作; (5)对国内非文物系统的组织和个人收藏的文物进行调查登记,对文物拍卖单位的资格进行审核,对文物拍卖标的进行审核; (6)搜集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有关资料,建立专门的信息数据库; (7)管理、监督中国文物流通协会; (8)承担国家文物局委托办理的其它事项。
“中心”可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成立独资或合资、股份制公司,从事与文物、博物馆信息、咨询有关的经营活动。 内设机构:
办公室 信息部 网站部 评估部 研究规划部 资质资格认证中心 发展部 清点部
联系方式: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高原街甲2号 邮编: 100029
电话: (010)84636599 传真: (010)84627699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http://www.aec1971.org.cn
主要领导: 主任:王军 副主任:殷稼 主任助理:张忠志
单位职能:
1、组织、协调和承办文物出境(含港澳台地区)展览和境外来华文物展览、出境文物
展归国汇报展、举办境内文物展览;
2、组织、协调和承办文化遗产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以及文物、博物馆工作的国际合作、学术 交流和业务考察项目;
3、开展文物交流相关工作,提供信息咨询并承办各种业务培训; 4、配合文物展览开发、经营文物复仿制品和纪念品; 5、开展文物旅游服务活动等。
6、受国家文物局委托,承担以下工作事项: (1)接待来访团组; (2)办理签证事项;
(3)出境及来华文物展览的初审; (4)汇总、编辑、印发《外事简报》; (5)外事礼品的采购和管理; (6)提供书面及口语翻译;
(7)建设、完善、管理、更新和维护《文物出境展览审批系统》; (8)文物外事工作政策研究、对外交流包括文物外展的学术研究; (9)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外事联络司)委托办理的其他相关事项。
内设机构: 办公室、业务部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8463 8714、010-8465 1183 传真:010-8465 1130
国际友谊博物馆
主要领导: 馆 长:张健 党委书记:黄元
http://www.friendshipmuseum.com
副馆长 :相瑞花 副馆长: 安来顺 馆长助理:戚学慧
单位简介:
国际友谊博物馆,专门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宣传新中国对外交往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受赠的外交礼品的专题博物馆。
1981年 l月2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成立国际友谊博物馆筹备处。9月,筹备处开始接收各处礼品入藏,暂借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作文物库房和办公场所。1982年9月,遴选部分日本礼品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纪念中日恢复邦交10周年展览活动,第一次为社会提供展览服务。 1983年起,先后在故宫钟粹宫和景阳宫、北海公园天王殿、端门东朝房等
处,举办陈列和展览。其中1984年9月开放的《国际友谊珍品展览》,被列为建国35周年献礼项目。1985年开始,将展宣阵地拓展到全国各地,举办外地巡回展览。1990年9月,基本陈列《国际珍贵礼品展览》经重新调整后,作为北京召开的第十一届亚运会重点文化项目之一,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二楼中厅对外开放。1991年12月25日,国际友谊博物馆经国家人事部批准撒消筹备处,转为正式建制馆,成为国家文物局直属的5个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国际友谊博物馆筹备期间三易办公场所,1992年9月迁入柏林寺藏经楼现址。1997年12月,修改后的基本陈列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二楼重新开放,2000年初因场地维修撤消。2001年12月,为纪念建馆20周年,在北京世纪坛举办《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新中国外交礼品精华展》。
多年来,国际友谊博物馆一直担负着全国重要国际礼品的调查、征集、保藏和研究工作,目前已收藏来自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礼品近16000件,大致分为30余类、上百个品种。这些礼品或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重要的历史价值,是现代中外友好往来遗存的珍贵文物,与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有着密切关系;或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充分反映了世界各民族异彩纷呈的文化魅力和艺术风采;或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有些珍贵化石和动植物标本,堪称稀世珍宝。国际友谊博物馆藏品大多兼有双重性,或者既是外交礼品,又是外国艺术品、工艺品,或者既是礼品又是珍贵的化石标本。这种双重性,决定了博物馆的特殊属性,构成与其他博物馆截然不同的鲜明特色和风格。 国际友谊博物馆在履行博物馆宣传教育职能时,克服没有固定展馆等困难,20年中除在北京举办5次基本陈列外,还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举办各种形式的巡回展览约90次,观众总数达近千万人。送展次数之多,辐射地域之广,实属少见,形成了博物馆自身的一大特色。国际友谊博物馆立足本馆藏品优势,通过各种陈列和展览,从一个侧面展示半个多世纪以来新中国外交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珍贵友谊,反映我国三代领导人为中国外交事业,作出的贡献,体现他们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高风亮节,使观众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国际友谊博物馆的创建,填补了我国博物馆事业的一个空白,开辟了宣传新中国外交成就的阵地,树立了我国三代领导人廉洁自律的丰碑,提供了欣赏异域文化精华、领略外国艺术风采的窗口,架设了增进中外友谊、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国际友谊博物馆在以特色求发展中,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承认,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同时也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值此国际友谊博物馆筹备处成立20周年、博物馆正式建馆10周年之际,国际友谊博物馆网站正式开通,无疑在博物馆和观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和交流的桥梁。欢迎访问国际友谊博物馆的网站,欢迎参观国际友谊博物馆的展览,希望更多的观众了解和支持现实世界中以及数字世界中的国际友谊博物馆。
联系方式:
电话: (010)64010342 传真: (010)64040710
宋新潮
党组成员、副局长
姓名:宋新潮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1年12月 民族:汉族 籍贯:陕西
简历:
198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参加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博士研究生学历。
历任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考古管理处处长、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巡视员、副司长,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司长。
2010年2月任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