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交通工程学考研题整理版(有答案参考) 下载本文

2在实际中往往采用较容易测量的道路占有率来间接表征交通密度,车辆占有率越高,车流密度越大。它包括空间占用率和时间占用率。 一 空间占用率

空间占用率是指在单位长度车道上,汽车投影面积总和占车道面积的百分率。在实测中,—般测量路段(车道)上的车辆总长度与该路段(车道)长度的百分比,其表达式如下

车辆的空间占用率不仅与交通量有关,还与车辆的大小有关。它表示的是某一时刻车辆占用路段的比例,用来反映观测路段上的交通负荷程度。

车辆的空间占用率与密度的差别在于密度不能直接反映车队的长度,而车辆的空间占用率则在测定时,就已预见到车队的长度。 二、时间占用率

时间占用率是指在道路的观测断面上,车辆通过时间累计值与测定时间的比值,一般用百分率表示,其表达式如下:

n——测定时间内通过观测断面的车辆数,辆。

车辆的时间占用率不仅与交通量有关,还与车辆的长短及地点车速有关。它是从车辆行驶的时间占用方面来反映道路的拥挤情况。

车辆的时间占用率与密度的差别在于密度是在一个区间段内测定的,而道路的时间占用率是在一点测得的,交通量也在一点测得,两者之间可建立直接的联系。 三 车流密度还可以用平均车头间距来计算。

车头间距是指同一车道上行驶的连续车辆中,前后两车车头与车头之间的距离。观测路段上所有的车头间距的平均值即为平均车头间距。根据平均车头间距即可求得观测路段平均车流密度:

因此,平均车头间距间接地反映了道路的交通运行情况。

5

3 密度的应用:从车流的密度大小可以判定交通拥挤情况,从而决定采取何种管理措施,研究交叉口信号灯的配时,高速公路检测控制系统设计,服务水平分级

4 交通密度的调查方法:出入量法 地面上(高处)摄影观测法 航空摄影观测法 道路占有率的检测和调整

十七、(2004年)某双向两车道公路,2003年5月13日星期二测得日交通量为14770辆/日,五月份月变系数为0.98,星期二的日变系数为0.97,设计小时系数为0.125,方向不均匀系数为0.6,单车道通行能力取800辆/小时,则该公路双向需修成_c_。

a 二车道 b 四车道 c 六车道 d 八车道

十八、(2004年)一批驾驶员按一试车方案各以同一速度沿道路驾车行驶,分别用雷达测速计和在道路上行驶的行程时间记录,两种方法计算各自的车速及平均车速。如对所有车辆行驶的速度由车上经校正的示速表表明并不一样,则下列答案正确的是_b_。

两种方法所得的平均车速相同 b. 前者大于后者 c. 前者小于后者 d. 前者小于或等于后者

十九、时间平均车速(Vt)与空间平均车均(Vs)的关系为__d_____。

a. (Vt) > (Vs) b. (Vt) ≤ (Vs) c. (Vt) = (Vs) d. (Vt) ≥ (Vs)

二十、(2005年)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后的交通量之比称为___a____

a. 高峰小时系数 b. 高峰小时交通量 c. 高峰小时流率 d. 高峰小时流量比

二十一、(2005年)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称为___c____。

a. 地点车速 b. 行驶车速 c. 行程车速 d. 临界车速

二十二、(2005年)某双向道路,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分别为400辆/小时和600辆/小时,该道路的方向不均匀系数Kd应为____b___

a. 40% b. 60% c. 50% d. 66.7%

二十四、(2005年)在一条30km长的某路路段的起点断面上,在5min内测得60辆汽车,车流是均匀连续的V=30km/h,试求Q、ht、hs、K以及第一辆车通过这段路所需时间t。 二十五、(2006年)区间平均速度vs指在某一特定瞬间,行驶于道路某一特定长度内的全部车辆的车速分布的平均值,当观测长度为一定时,其数值为地点车速观测值的 调和平均值 ;时间平均速度vt指在单位时间内测得通过道路某断面各车辆的地点车速的 算术平均值 ;由区间平均速度推算时间平均速度的关系式为 。 二十六、(2006年)在一条24km的公路路段起点断面上,于6分钟内测得100辆汽车,车流是均匀连续的,车速v=20km/h、试求流量(q)、平均车头时距(ht)、平均车头间距(hs)、

6

密度(k)以及第一辆车通过该路段所需的时间。

28、(2007年)一批驾驶员按一试车方案各以同一速度沿道路驾车行驶,又分别从雷达测速计和在道路行驶的行程时间记录,算各自的车速及平均车速。如果所有车辆行驶的速度由车上经校正的示速表表明并不一样,则前者得到的是 时间平均速度,后者得到的是 空间平均速度。

29、(2008年)某双向道路,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分别为400辆/小时和600辆/小时,该道路的方向不均匀系数Kd应为60%

第三章

交通调查(全力以赴!加油小子!)

一、(1993年)何谓行车延误、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

影响延误的因素是什么?三、(1997年)何谓行车延误?试述各种延误的定义及调查延误有何用?五、(1998年)交叉口延误一般分为哪几种,主要有哪些调查方法,交通口延误有何作用?八、(2002年)何谓行车延误?其用途?调查方法有哪些? 答:1延误(行车延误)是指由于交通摩阻与交通管制引起的行驶时间损失。

2固定延误 指由交通控制装置、交通标志等引起的延误。它与交通流状态和交通于扰无关,主要发生在交叉路口。

3停车延误 指刹住车轮与车辆停止不动的时间。等于停车时间,包括车辆由停止到起动时驾驶员的反应时间。

4行驶延误 指行驶时间与计算时间之差。计算时间为车辆在交通不拥挤的条件下以平均车速通过该路段的时间。

5排队延误 指车辆排队时间与以畅行车速通过排队路段的时间差。排队时间是指车辆从第一次停车到越过停车线的时间。

6引道延误 指引道时间与车辆畅行行驶过引道延误段的时间之差。在入口引道上,从车辆因前方信号或已有排队车辆而开始减速行驶之断面至停车线的距离叫引道延误段。 7控制延误 指控制设施引起的延误,对信号交叉口而言是车辆通过交叉口的实际行程时间和车辆以畅行速度通过交叉口时间之差。控制延误包括车辆在交叉口范围内的停车延误和加减速损失时间。

影响延误的因素:1驾驶员2车辆3道路4交通负荷6服务水平7交通控制8 环境 行车延误的主要调查方法:跟车法和输入一输出法。

延误资料的应用:1评价道路交通堵塞情况2探求行车延误的发展趋势3评价道路服务质量4道路改建的依据5运输规划6经济分析7前后对比研究8交通管制

二、(1993年)简述起讫点调查的目的、基本内容和步骤,四、(1997年)何谓OD调查?简述OD调查的目的、内容与步骤。六、(1998年)OD调查在交通规划中有何作用,主要有哪些调查方法?各种方法有什么特点,适用于什么条件?十、(2003年)何谓OD调查?简述主要调查类别及各自的调查方法?16’ 十二、(2004年)何谓OD调查?简述主要调查类别与方法

答:起讫点调查目的和意义:1通过搜集出行类别与数量资料,在计算机上模拟现状的出行,为发现主要交通症结,调整与改善道路系统功能,从系统上和政策上对近远期工程项目排序提供依据。2由OD调查资料,土地使用资料建立各类交通预测模型,为远期交通规划提供依据。3客观地分行评价各类交通出行的特征,特别是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为提高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制定近远期交通政策提供有效信息。 基本内容: 1个人出行2车辆出行 3货物流通出行

7

调查方法:1家访调查(个人出行)2发(放)表调查(车辆出行)3路边询问调查4明信片法5工作出行调查6车辆牌照调查7公交站点调查8购月票填卡调查9境界线出入调查10货物流通调查(货流OD)

调查步骤:1组织调查机构2调查准备3OD调查的抽样率及抽样方法4人员训练5制定计划6典型试验7实地调查 OD调查精度检验

1分隔查核线检验2区域境界线检验3在调查区内,拟定众所周知的交通枢纽4把由OD调查表推算出来的各类人口,社会交通特征与现有的统计资料进行比较,检查其误差程度。 七、(1998年)根据流动车法的原理推导出相应的计算交通量、平均行车时间、平均行驶速度公式,说明流动车法有何优点和不足?

7、(2000年)交叉口延误分为几种,有哪些观测方法,有何作用?

九、(2002年)测试车在长1500米的路段上,往返行驶12次,观测数据列于下表,试求道路上的车流向东和向西行驶的流量和车速。

东→西 L=1500m t(秒) X 1 2 3 4 5 6 215.3 88 220.2 85 198.1 73 193.4 66 199.6 68 211.7 82 Y 2 3 0 1 2 4 Z 0 1 3 2 1 0 t(秒) X 210.5 100 220.2 81 192.8 70 207.4 77 196.7 84 224.3 90 Y 5 2 0 1 4 3 Z 0 3 1 2 0 1 西→东 十一、(2003年)写出流动观测车法计算交通量、平均行程时间、平均车速的公式,并说明表达式中各自参数的含义。10’

十三、(2004年)在一条车流中有30%的车辆以60公里/小时的稳定速度行驶,有30%的车辆以80公里/小时行驶,其余40%则以100公里/小时行驶,一观测车以70公里/小时的稳定车速随车流行驶5公里时,有17辆车超越观测车(指超越观测车数减去被测试车超越数),在观测车以同样速度逆车流行驶5公里时,迎面相遇的有303辆车,试问: a. 车流的平均车速和流量是多少?(12分)

b. 试求有多少辆车以100km/h行驶的车超越观测车?(6分) c. 用上述观测法得到的是时间平均车速还是空间平均车速?(2分)

十四、(2005年)对于过境车辆(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外),应该用____b______方法调查其出行情况?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