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中国地理教程》课后题答案(陈世超) 下载本文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初试科目参考书目——《中国地理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水利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通常可分为对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产生的影响,比如对鱼类产卵的影响。

(7)对人口迁移和土地利用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兴建必然带来移民问题。由于水库建设打破了移民原有的生产体系、生活方式及地缘、血缘和亲属网络,使他们长期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解体;与此同时,移民安置还造成安置地人口增加,以及资源、基础设施承载力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8)水利工程建设对于人文资产的影响:很多水库大坝选址区都存在大量的文物古迹,而这些资产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损毁就意味着不可复制,有效的保护和保存人文资产是必要之举,这些人文资产代表着华夏文明的历史变迁,是时代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需要慎重决策,妥善保护这些珍有资产。(本条不属于生态环境范畴,但可以写上)

4、化石能源利用对我国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P152书上无答案,自己总结,角度:开采与利用过程中对土壤、大气、水资源等)

(1)开采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开采对土地的损害、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等。比如开采造成水资源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居民用水短缺等问题,开采过程中的噪音污染等。

(2)化石燃料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燃烧时各种气体与固体废物和发电时的余热所造成的污染。化石燃料时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全球气候变化。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从而导致温室效应,改变了全球的气候,危害生态平衡,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以及水资源。二是热污染。火电站发电所剩“余热”被排出到

第 16 页 共 17 页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初试科目参考书目——《中国地理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河流、湖泊、大气或海洋中,在多数情况下会引起热污染,以致明显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

5、分析中国东中西部矿产资源禀赋条件与开发利用程度的差异。(P167——P169)

(1)东部地区:

①黑吉辽及蒙东区,煤、油气和铁矿丰富,资源配套良好,该区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的历史较长、开发强度大,建成中国冶金、机械制造、能源为主的重工业基地,但目前主要矿种大多已过生产高峰期,需加强勘探工作,提高深加工水平。

②京津冀鲁豫地区以煤炭、石油、铁矿、建材及化工原料为主,矿产资源配套组合好。该地区建设为以钢铁为主的黑色冶金、以铝为主的有色冶金、以油气为主的有机化工、以钠盐为主的基本化工基地,可进一步发展原材料工业。

③苏浙皖沪地区金属矿藏种类多,但储量不丰,多为中小型矿。矿产资源不能满足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主要依赖区外资源,重工业欠发达。

④闽粤琼台港澳地区,有色金属较丰,可发展有省区意义的冶金工业,能源资源缺乏。 (2)中部地区:

①湘鄂赣地区,有色金属分布集中,伴生共生矿床多,但中贫矿居多,而且缺乏常规能源,限制了区域矿业经济的发展。 (3)西部地区:

第 17 页 共 18 页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初试科目参考书目——《中国地理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①川渝滇黔桂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富集区,多种矿产储量大,分布相对集中,矿产资源配套好。已经建成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有望形成富有特色的产业布局。

②晋陕蒙宁甘新地区煤、油气富集,有色金属和贵金属丰富,矿产资源配套较好,已经建成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少数矿种开发规模较大,总体来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急需加快开发。

③西藏地区,矿产品味高、储量丰,但优势矿种资源种类较少。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只能有选择地、逐步开发矿产资源。

6、对比中国各个旅游地理区域的人类遗产资源特征。(P182——P184) (1)华北华夏文明山海形胜旅游区:人类遗产资源特征表现为华夏古今文明和山海形胜,资源种类最多、数量最丰富、分布最集中、质量最高。

(2)华东明山秀水园林都市旅游区:人类遗产资源特征表现为极其丰富多样,突出特色在于明山秀水、古典园林和都市风貌。

(3)东北冰雪风光近代名城旅游区:人类遗产资源特征表现为独具特色的北国风光,人文旅游资源区域特色明显,开发条件优越,发展前景广阔。

(4)华中峡谷名山文化胜迹旅游区:人类遗产资源特征表现为自然条件复杂多变,不仅有原始的自然保护区风貌,而且具有地域关联性,独具特色。 (5)华南热带海滨现代风貌旅游区:人类遗产资源特征表现为热带风光为主,不同类型的海滨景观以及主题突出的人造景观。

(6)西北丝路古迹大漠绿洲旅游区:人类遗产资源特征表现为丝路古迹和大漠绿洲,民族风情浓厚。

第 18 页 共 19 页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初试科目参考书目——《中国地理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7)西南奇山异水民族风情旅游区:人类遗产资源特征表现为天造地设的奇山异水和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

(8)塞外草原风光民族风情旅游区:人类遗产资源特征表现为草原风光以及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情,开发潜力巨大。

(9)青藏雪山高原宗教文化旅游区:人类遗产资源特征表现为雪山高原和宗教文化,自然景观多样,反差巨大。

(10)港澳台中西文化海岛风光旅游区:人类遗产资源特征表现为中西文化珠联璧合的人文景观。

7、分析1949年以来中国工业布局变化的特征和驱动力。(P198)

(1)1949年以来,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工业布局重点在内地,并尽可能与原料、燃料产区适应,初步形成全国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框架,改变了工业偏集于东部沿海的局面。

驱动力:均衡发展的工业布局指导思想。

(2)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地带和长江沿岸地带实行优先、重点发展,形成了“T”字形的战略布局结构。 驱动力:效率优先的倾斜战略。

(3)最近以来,我国工业地区特色逐渐明显。 驱动力:市场经济对地区分工和优势的选择机制。

第 19 页 共 2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