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幼儿教育心理学简答习题 下载本文

(2)语言水平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儿童概念内容的日益丰富、深刻和系统化,抽象概括水平越来越高。 4、概念学习:P238

概念学习——将已存在的概念纳入自己的经验系统中,进而按照自己的方式改造这个概念。 莱文的实验证明,概念的学习过程经历了知觉识别、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和概括四个阶段。 5、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P243(奥苏伯尔)

概念的形成——是指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具体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的过程。

概念同化——是指学习者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以定义的方式呈现的概念,掌握概念的关键特性,将新概念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

概念同化的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前提:(1)新学习的概念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2)儿童原有认知结构中已具备同化新概念的适当观念 (3)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学习模式:派生下位学习和相关下位学习。 6、幼儿概念学习的特点:P247 (1)概念学习的操作化 (2)概念学习的个性化 (3)概念学习的情绪化

7、幼儿错误概念的原因及纠正: P250(非常重要) 原因:(1)儿童可能接受错误的信息 (2)迷信会赋予错误的概念 (3)受经验局限

(4)缺乏识辨能力,易受骗 (5)错误的推理产生错误的概念 (6)活跃的想象 (7)语言理解错误

纠正:幼儿概念学习中,常见的两种错误:一是不合理的缩小了概念,方法是多提供包括非本质特征的变式;另一种是不合理的夸大了概念,方法是多提供具有本质特征的变式。 8、幼儿概念学习的指导:P252

(1 )幼儿概念学习水平检测绘方法:分类法、排除法、解释法、守恒法 (2)幼儿概念学习的指导方法:例证法、变式法

第八章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1、社会性与社会化:社会性学习P259

社会化——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

幼儿个体社会化过程的心理机制:

(1)社会教化:个体社会化的外部动因(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

(2)个体内化:个体社会化的内部动因(观察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自我强化、社会合作) 2、艾里克森的社会性学习理论:P265

13

(1)基本的信任对不信任(2)自我对羞愧、疑虑(3)主动性对内疚(4)勤奋对自卑(5)统一性对角色混乱(6)亲密对孤独(7)生殖对停滞(8)自我整合对绝望 3、幼儿社会学习的特点:P267

(1)随即性和无性(2)长期性和反复性(3)实践性 4、幼儿社会学习的指导:P269 (1)观察学习法:

观察学习法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其指导核心就是替代性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树立榜样时注意:a、高大的榜样形象与身边具体的实际结合,为幼儿童塑一幅具体的活生生的榜样形象,激发儿童效仿榜样的需要,使他们感受到值得效法。b、以情景故事的形式呈现榜样事迹,有助于儿童把握榜样助人的情境,助人方式,透过具体的行为表现把握榜样的助人动机。通过对榜样具体行为的分析,把榜样所代表的原则从具体的行动中分离出来,概括出一般共性和特征。c、使儿童把榜样在具体情境中体现的助人原则、规范与自己的行为选择相对照,从而减少榜样学习的难度,增强学习者与榜样的相似性。 (2)强化评价法

运用时需注意:a适度b尽量引导幼儿从自身的体验中得到奖惩c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 (3)体验思考法 (4)语言传递法 (5)角色扮演法 (6)移情训练

5、幼儿社会性学习指导的原则P275 (1 )综合渗透性原则 (2)生活随即性原则 (3)实践参与性原则 (4)适宜发展性原则 (5)时代性原则

6、道德认识的发展和教育:P278

杜威认为儿童道德发展有三个水平:前道德或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自律水平。 皮亚杰:将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无律阶段、他律阶段、自律阶段。

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三个阶段: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对偶故事法) 柯尔伯:编制 “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引发幼儿道德判断的工具。 柯尔伯的3水平6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第一水平:前习俗水平(惩罚和服从的取向、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取向) 第二水平:习俗水平(好男孩、法律和秩序取向)

第三水平: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取向) 幼儿道德认识的特点与教育:

特点:(1)发展水平低,对道德认识也很肤浅,概括力差。 (2)不稳定状态,缺乏道德认识一致性。 (3)带有很大得情绪性和受暗示性。 教育:(1)要交给幼儿相应的道德知识。

14

(2)要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3)对幼儿行为应及时提出要求并进行评价。 7、道德情感的发展与教育:P284 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

(1)幼儿道德情感的质料(内容)发展:a依恋b移情c羞耻感与罪恶感概

(2)情感的形式发展及其阶段划分:a、原伦理状态道德情感时期b、前道德情感阶段c、道德情感的他律性阶段 幼儿道德情感的特点:

(1)幼儿道德情感最初和自然情感分不开。

(2)幼儿的道德情感具有不稳定性,易受感染和暗示。 幼儿道德情感的培养:(明确记忆)

(1)要创设一个能够激发幼儿道德情感的良好环境与气氛。 (2)要不断丰富幼儿有关的道德认识。 (3)注意调节幼儿的情感。

8、道德行为的发生、发展与教育:P289 道德行为发生、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时期或适应性社会行为发展时期。 第二阶段:萌芽性道德行为发展期。 第三阶段:情境性道德行为发展期。 第四阶段:服从性道德行为发展期。

幼儿道德行为教育:要进行道德行为训练、要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动机、要培养幼儿言行一致的品质。

第九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

1、创造性与知识、智力:P299

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1)高创造者必有中上的水平(2)高智力者却不能保证有高创造性(3)低智力者创造性必低 2、华莱士的四阶段论:P301

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验证阶段。 3、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创造性:P306

(1)发现问题阶断中的创造性— —发现问题能力。 (2)分析问题阶段中的创造能力——明确问题的能力。

(3)提出假设阶段中的创造性— —包括了阐述问题的能力、组织问题的能力、输出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 (4)检验假设阶段中的创造能力——控制能力. 4、幼儿的创造性:P309

层次:表现性创造、技术性创造、发明性创造、首创性创造、杰出的创造。

表现:4-6岁是儿童创造性自我表现的一个高峰期。幼儿的创造性主要属于表现性创造。幼儿的创造性是种了解和接触新事物的“心向”。幼儿的创造就是善于组织自己的材料。 5、影响幼儿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因素:P310

(1)认知的作用:场依存性——场独立性认知风格、思考型——冲动性认知风格

(2)环境与教育的作用:社会文化与幼儿创造性发展、学校教育与儿童创造力发展、家庭教育与儿童创造性发展。 6、幼儿创造性学习特征:P314

15

(1)主要体现在创造性游戏之中。 (2)主要借助于想象来实现。 (3)受情绪影响大。 7、幼儿创造性测量:P318 原则:适用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方法:主观评价法、作品分析法和测验法。 8、托兰斯创造性测验:P323

量表构成:第一是关于言语,第二是关于图画,第三是关于听觉形象方面。 9、幼儿创造性学习的指导:P325

幼儿园的环境特征、教师的态度、教师的教学组织方式。 10、幼儿创造性教育的途经: P329 (一)自我表现材料

通过自我表现材料培养幼儿创造性地基本方法:

(1)教师在自我表现材料的活动中应尽量少干预,并且不要给幼儿提供模仿的范例。 (2)教师应理解和尊重幼儿水平,并以重视幼儿操作活动的过程为主,而不是结果。 (3)教师应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并给予正确的评价。 (4)教师应给有疑虑的幼儿不参与活动的权利

(5)教师要对表现材料本身进行评价,在选择创造性材料时也要考虑到美观性。 (二)创造性思维训练

第十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1、幼儿教育活动:P337

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社会行为规范和民族文化。 幼儿园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时通常采用的教育组织形式: 集体活动组织形式、小组活动组织形式和个别活动组织形式。 根据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中的侧重点把教育活动分为: 生活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

根据教师有幼儿活动干预、控制的程度差异把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分为:

自由游戏(发现学习)、任务定向有的活动区游戏(有指导性的发现学习)和全班集体游戏(接收学习)。 2、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P341

教育活动设计?——指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对教育过程中的一切预先加以筹划,从而安排教育情境,以期达成教育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课程决策论的教育活动设计:

目标的筛选与确定、确定主题活动、选择与分析教材、确定学习活动的性质与类型、制定完成课题的进度表、空间和环境的安排、教学策略、确定评价的目的与方法。

结合课程决策论和教学设计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具备的五个基本特征: (1)不以解决全部幼儿的发展问题为目的,它应该有针对性的指向某一部分幼儿。 (2)必须具备帮助幼儿身心发展的正面价值(正面化)

(3)基本原理以幼儿的发展心理和学习心理中的相关理论观点为基础(理论化)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