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微生物学-资料 下载本文

责任编辑:何仁有 EMAIL:hry913@yahoo.cn

畜牧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一、 名词解释:

1、 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肉眼看不到,必须借助光学显微

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相互关系

的科学

3、 细菌:是一类个体微小,形态简单,结构略有分化,以二等分裂法繁殖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4、 周质空隙(间):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与胞质膜之间的空隙。

5、 荚膜:一部分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以在细胞壁的外面产生一种黏液样的物质,包围整个菌体,称为荚

膜。(其厚度小于0.2um的称为微荚膜) 6、 鞭毛:大多数弧菌,螺菌,许多的杆菌和一些球菌,在菌体的表面长出由蛋白质组成的长约150~200um(50~70um

老师讲)线状物,称为鞭毛。 7、 纤毛(菌毛):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和少数革兰氏阳性菌,在菌体表面还着生有一种比鞭毛数量多,形状较直,

较细,长约5~10um的毛发状细丝,称为纤毛或菌毛。

8、 芽孢:一部分杆菌,个别球菌在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可以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内生孢子,称为芽孢。

9、 胞内酶和胞外酶:细菌细胞内部含有各种酶系统,包括很多种酶。有些仅于胞内存在和起作用,称为胞内酶;

有些酶能分泌于胞外称为胞外酶。

10、 细菌的呼吸:凡是由细菌引起,使代谢基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释放能量供细菌生命活动利用的生物化学

过程。

11、 细菌有氧呼吸:有些微生物能以环境中的分子氧为最终电子受体,这种呼吸作用称为~ 12、 细菌无氧呼吸(厌氧呼吸):有些微生物在有分子氧存在的环境下不能生存,必须在无氧环境下以氧以外的其

他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的电子受体,这种呼吸称为~

13、 热原质:许多细菌,特别使革兰氏阴性菌,能产生一种多糖物质,注入人和动物体内会引起发热反应,称为

热原质。

14、 螺旋体:是一类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15、 霉形体(支原体):是一类特性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无细胞壁) 16、 立克次体:是另一类特性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17、 衣原体:是一类介于立克次体与病毒之间的原核细胞微生物。

18、 真菌:是一大类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真核微生物,仅少数类群为单细胞,其余

为多细胞,大多数呈分支或不分支的丝状体,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藻类含有叶绿素) 19、 营养菌丝(基质菌丝):霉菌的菌丝有伸入固体培养基内或蔓生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具有摄取营养物质功能的

菌丝。

20、 气生菌丝:霉菌菌丝有伸向空中的菌丝,称为~

21、 繁殖菌丝:气生菌丝上能生出各种孢子进行繁殖的称为~

22、 断裂增殖:霉菌的繁殖能力很强,而且方式多样,如菌丝的碎片或菌丝截段即可发育成新的个体,即为断裂

增殖。

23、 无性繁殖:霉菌的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形成新个体的过程。(无性繁殖所产生的孢子为无性

孢子,无性繁殖是主要繁殖方式)

24、 有性繁殖:霉菌的有性繁殖是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质配与核配)后,产生一定形状的孢子来实现的,这种孢

子叫做有性孢子。

专业:动物 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1/9

责任编辑:何仁有 EMAIL:hry913@yahoo.cn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病毒子:指一个结构完整,功能齐全,而且具有感染性的成熟病毒颗粒。

囊膜:病毒颗粒在核衣壳外还包着一层或几层的外膜,称为囊膜。此类病毒为囊膜病毒。 膜粒(纤突):有的囊膜表面有许多呈球状的糖蛋白,称为~

原代细胞:将动物组织经胰蛋白酶消化,分散的单个细胞经培养生长,即成为~

二倍体细胞株:将培养基的原代细胞连续的传代培养,细胞染色体仍与原代细胞一样为二倍体,称为~ 传代细胞系:是可体外无限制的异倍体癌变细胞。

干扰现象:一种病毒感染动物机体(或细胞)后,能产生抑制他种病毒感染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自身干扰:干扰现象可发生于同一株病毒内缺损病毒对正常病毒的干扰,称为自身干扰;也可发生在同种病毒不同株之间,称为同种干扰;也发生于同属病毒不同种之间,称为同属干扰。(同属干扰较常见)

干扰素:几乎所有的细胞受病毒感染后都可被诱导合成分泌一种小分子的糖蛋白,这种蛋白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作用,称为干扰素。

抗病毒蛋白:当干扰素被吸收进入细胞后,能诱导细胞产生另一种具有抑制病毒复制作用的蛋白质称为~ 烈性噬菌体:增殖后能使菌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温和性噬菌体:有的噬菌体感染菌体后,并不复制,也不使菌细胞裂解,而是将其核酸整合到菌细胞染色体中去,随着细菌的繁殖,噬菌体的核酸也复制遗传下去,可能到某一代,才使菌细胞裂解,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性噬菌体。带这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亚病毒:是个体更微小,结构和化学组成更简单,具有感染性的致病因子,又称为亚病毒因子。 卫星因子:是必须依赖宿主细胞内共同感染的辅助性病毒才能复制的核酸分子。 类病毒:只含有感染性核酸,而缺乏蛋白质外壳的感染因子。 朊病毒:只含有感染性蛋白质,而缺乏核酸的感染因子。

协同:是指两种或多种微生物在同一环境中,互相协助,共同完成某种作用的关系。

竞争:是指两种或多种微生物共同生存时,为获得能源、空间或有限的生长因子而发生的争取现象。

共栖:是指两种微生物共同生存时,可一方受益或相互受益,为对方提供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或生存条件的关系。

吞噬:是指一种较大型的微生物吞入并消化另一种小型微生物以满足其营养需要的相互关系。

菌群失调症:由于消化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状态遭到破坏而引起的病理过程,称为菌群失调症。 无菌动物:指体内外不携带任何微生物或寄生虫的动物。

无特定病原动物:是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的微生物及其抗体或寄生虫的动物(或禽胚胎)。

微生态制剂:是指一类可通过有益的微生物活菌或相应的有机物质,帮助宿主建立起新的肠道微生物区系,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生长的添加剂。 益生素(益生菌、微生物活菌制剂):一般是指通过肠道内微生物区系的平衡而对动物起有利作用的微生物活菌添加剂。

化学益生素(益生元):是指不被宿主消化吸收,但能选择性的促进宿主消化道有益微生物,或饲喂的益生素的活性和生长,从而对宿主有益的饲养或食品中的某些成分。

光感作用:可见光是具有微弱的杀菌作用,若将某些染料,如结晶紫、美蓝、红汞、伊红及沙黄等加到培养基中或涂在外伤表面,能增强可见光的杀菌作用,称为~ 滤过作用:是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等微生物除去的方法。

共生:两种或多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得利,称为~

颉颃作用:一种微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产生某些对他种微生物呈现毒害作用的物质,抑制或杀死他种

专业:动物 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2/9

责任编辑:何仁有 EMAIL:hry913@yahoo.cn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微生物的现象称为颉颃作用。

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获取营养,赖以为生,并对后者具有损害作用的现象称为寄生。

专性寄生物:有些寄生物必须在寄主体内繁殖,脱离寄主就不能生长繁殖,这类寄生物称为专性寄生物。 兼性寄生物:一类寄生物能进行腐生生活,一旦遇到适合的寄主或适宜的环境条件时,就能生长繁殖,即能在寄主体内行寄生生活,又能在寄主体外行腐生生活,这类寄生物称为兼性寄生物。

协同:两种或多种生物在同一生活环境中互相协助,共同完成或加强某种作用称为协同。

抗原:凡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之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相应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结合的物质。

免疫球蛋白: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液(血清)组织液和其他外分泌液中的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的球蛋白。

抗体:机体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由B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病原微生物:对人和动物机体具有致病作用的各类微生物。 致病性(病原性):是指一定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在特定寄主体内引起感染过程的性能。 毒力:指同一种病原微生物不同分离株的病原性在程度上的差别,这种差别称为毒力。病原性微生物构成毒力的物质称为毒力因子。

侵袭力:病原微生物在机体内定殖,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侵入组织或细胞,在其中生长繁殖,并能深入扩散的能力,称为侵袭力。

黏附素:凡细菌表面能与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表面受体(多为糖蛋白)黏附的结构成分,统称为黏附素。 类毒素:外毒素经0.3%~0.5%甲醛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可脱去毒性,但仍保留良好的抗原性,称为类毒素。 内毒素:是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最外层的结构成分(脂多糖),只有菌细胞死亡、自溶或人为地破坏菌细胞时才释放出来。 感染(传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灭菌:指杀死物体中所有微生物的过程。(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芽孢等) 消毒:指杀死物体中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无菌法:是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防止任何微生物进入动物机体或物体的方法,又称为无菌技术或无菌操作。 抑菌(防腐):指阻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 抗菌作用:包括杀菌作用和抑菌作用。

病原菌:指导致机体发病的细菌,是一群高度特化的病原微生物,为了自身的生存,以适应而且必须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或繁殖。

毒力岛:是病原菌的某个或某些毒力基因群,其分子结构与功能有别于细菌染色体,是位于细菌染色体之内,因此称为~

转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体菌中,使受体菌获得新的形状的过程。

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把供体菌的DNA小片段携带到受体菌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

结合:两个完整的细菌细胞通过性菌毛直接接触,由供体细菌将质粒DNA转移给受体的过程。 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集团。

单克隆抗体:由一个B淋巴细胞分泌增殖的子代细胞(浆细胞)产生的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免疫应答:指动物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并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免疫连锁反应和表现出一定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半数致死量:指能使接种的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要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包涵体:病毒感染细胞后,常可在宿主细胞内形成一种小体,染色后可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测到,这些小体称

专业:动物 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3/9

责任编辑:何仁有 EMAIL:hry913@yahoo.cn

为~

85、 大肠菌群:是在37℃环境中培养4h,可以发酵乳糖后产酸、产气,它是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的杆菌。 二、 填空

1、 微生物按其结构组成的差异可将其分为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中原核细胞微生物有细菌、衣原体、支原体(霉形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2、 根据外形分,将细胞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状菌,前者又可分为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和葡萄球菌,后者又可分为弧菌和螺菌。

3、 胞质膜作为细菌细胞的主要渗透屏障,选择性地调节着细胞浆和外界环境间的分子交换。 4、 核蛋白体主要集中在细胞浆中,是一种由核糖核酸(rRNA)与蛋白质组成的小颗粒。 5、 荚膜具有保护细菌的功能,它的存在能使细菌的致病性增强。

6、 各种细菌的鞭毛数量和排列不同,大致可分为四种,即一端单鞭毛、两端单鞭毛、丛毛菌、周毛菌。 7、 纤毛可分为普通纤毛或性纤毛两类,前者更纤细更短,数量较多,后者一般不超过4条。 8、 未形成芽孢之前的菌体称为繁殖体或营养体。

9、 芽孢是某些细菌抵抗不良环境条件以保存生命的一种休眠结构。

10、 细菌的测定单位为微米,球菌一般测直径,杆菌和螺旋菌测长和宽。杆菌的分类有单杆菌、双杆菌和链杆菌。

螺旋菌分类为弧菌和螺菌。

11、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核体、核蛋白体、内含物。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12、 细菌生长繁殖有各自的生长温度范围及最适生长温度,据此将细菌分为三类,即嗜冷菌、嗜温菌和嗜热菌。 13、 《伯吉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将螺旋体分为2个科,共5个属。其中螺旋体科中有螺旋体属、脊膜螺旋体属、

密螺旋体属、疏螺旋体属;细螺旋体科中有细螺旋体属。

14、 真核细菌胞型微生物属原生生物界真核原生生物包括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

15、 幼稚酵母菌的细胞壁很薄,老龄变厚,其化学组成(包括霉菌等)是由葡聚糖、甘露聚糖、几丁质等多糖和蛋白质、脂类以及无机盐类等成分组成。

16、 酵母菌一般以无性繁殖为主,在无性繁殖中以出芽生殖多见,个别为横分裂。

17、 霉菌的菌丝分为两种,即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按功能分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繁殖菌丝。

18、 大多数霉菌是通过无性孢子来进行繁殖的,如芽孢子、节孢子、后垣孢子、孢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有性孢子有4种,即合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和子囊孢子。 19、 毛菌和根霉的区别是不发生假根。 20、 用于生产青霉素的菌种是黄青霉。 21、 担子菌是一类最高级的真菌。

22、 大多数真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是20~30℃,而哺乳动物消化道的真菌在37℃时生长最好,适宜生长在潮湿的环境里,大多数真菌适宜生长在 酸 性环境里,它们在PH3~6之间生长良好,而在PH1.5~10.0之间可以生长。

23、 裸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囊膜病毒除核酸和蛋白质外,还含有脂类和糖类等,实验室常用脂溶剂处理来

区别囊膜病毒和裸病毒。

24、 病毒完整的复制周期为五个连续的阶段,即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

25、 人工培育病毒的方法有鸡胚培养法、细胞培养法和实验动物培养法。常用的细胞培养法有静止培养法和旋转培养法。

26、 实验动物培养法可用于病毒病原性测定、疫苗效力试验、疫苗生产和抗血清制造及病毒性传染病的诊疗等。 27、 按生产细胞及性质不同,干扰素分为3类,即由白细胞等产生的称为α干扰素、由成纤维细胞等产生的称为专业:动物 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