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要点 下载本文

觉的、群体的、又是批判的继承和创造”,强调要创见性地回应现代西方文化的挑战,以获得“儒 学第三层发展的可能”。同时对于近现代文化冲突的两大思潮:民主启蒙和民族意识的相互协调,作出种种设计。 18、综合创新论?

答: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文化建设基本战略的重大问题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提出和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正确主张。这一文化主张是先进的中国人经过长期探索和缜密思考的结果。早在明末,科学家徐光启就提出了“会通”的观点,经学家焦循也主张“会通两家之长,不主一偏不见”。到了晚清,“会通”的观点一直成为富有辩证思维的有识之士共同文化主张,从魏源、王韬到章太炎、孙中山、蔡元培等都表达过相同的观念。李大钊提出“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的观点,并探讨了东西文明不同的原因。他认为中国文明不适宜于今日,要谋 中国之生存,非吸收西洋文明不可,东西文明,互有短长,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

19、中国近现代史证明“全盘西化论”、“儒学复兴论”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为什么说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只能是古今中外综合创新的道路?)

答:一部中国近代史,尤其是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化的实践历程,已经雄辩地证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只能走‘古今中外,综合创新’的道路,这就是以中国古典传统文化作为源远流长的母体文化, 以西方近现代文化作为激发现代化活力的异体文化,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起主导作用的主体文化,在马克思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以中国现代化为主体目标,借鉴中西文化的精华,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文化,从40年代毛泽东提出的古今中外法和新民主主义论,到8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人一直高举着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论的文化大旗,代表着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和思想主潮。”“走综合创新之路,意味着中国将以开放的态度和博大的胸襟,广泛借鉴东西方现代化先进国家的下反历史经验,并在借鉴之中有所发展,有所创造 ,有所升华。这是中国文化的现代复兴之道,生生不息之道,后来居上之道。”

20、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答: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思想主潮。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日起,就与中国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相联系。马克思主义是世界先进文化的结晶,一经传入中国,就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起了根本性的指导作用。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沃土之中,顺应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宝贵结晶。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都十分注重文化建设。毛泽东在40年代就提出“古今中外法”以及著名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一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纲领,50年代又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方针。邓小平在80年代提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77

来的“三个面向”重要思想,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了,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90年代,江泽民在庆祝建党70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中又全面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世纪之交的2000年,江泽民发表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1、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和特征?

答:1)内容: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作了这样的表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社会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特征:鲜明的时代性;浓郁的民族性;实事求是的科学 性;吸纳百川的开放性;深广的群众性;勇于改革的创造性。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