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下载本文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名称与建设单位 1.1.1项目名称

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设项目 1.1.2承办单位、法人代表及项目负责人 项目承办单位:某某县民政局 法人代表:罗某某 1.1.3项目拟建设地点 某某县某某村

1.1.4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某某县工程咨询中心 1.2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组成

某某县工程咨询中心接受某某县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委托后,即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勘察,收集相关资料,并依据国家及省市有关文件、规范、协议,对该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后,形成此报告。

1.3研究的依据与范围 1.3.1研究依据

1、承办单位对此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委托书 2、《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 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 4、《某某省殡葬管理办法》

5、《某某市殡葬管理办法》商发[2015] 号 6、《某某县殡葬管理办法》民发[2015] 号

7、《某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发展规划》 8、《某某县“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 9、《某某县北关镇等80个村镇发展总体规划》 10、有关设计标准与规范

11、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与基础数据 1.3.2研究的范围

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规定,本报告在对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了实地查勘,对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建设条件、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方案、环境保护、消防安全与节能、项目管理与实施、组织机构和定员、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重点研究和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建设的内容、方案、投资、资金筹措和效益评价,为项目的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某某县殡葬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化,全县火化率居某某市前列。尤其是解决好占总火化总量80%以上的农村死亡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口的骨灰安葬和处置问题,则是殡葬改革目标最终能否实现的关键。解决好农村骨灰安葬和处理问题,不仅对深化殡葬改革有着深远意义,也是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单纯靠行政手段,也不能单靠说服教育,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解决群众安葬和处置骨灰的实际问题。建设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是国家政策所鼓励的,有着占地小,对土地的需求有限,维护费用较低(不需要大量的水、电和采暖),可循环使用,且距离群众较近,方便群众祭祀等优点。建设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不仅可以解决长期以来农村骨灰安葬和处置的问题,也可使群众逐步形成一种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彻底解决农村骨灰寄存难问题,有效遏制农村骨灰二次土葬,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从全县实际情况看,县城居民死亡人口的骨灰基本都寄存在县殡仪馆和公墓,而农村死亡人口骨灰95%以上是被丧属带回农村进行安葬。将骨灰带回农村安葬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群众“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还根深蒂固,认为人死后即便是火化了也应该将骨灰埋葬起来;二是农村没有骨灰寄存设施,而大多数群众居住地距离县殡仪馆(公墓)较远,把骨灰寄存到县殡仪馆(公墓),祭祀不方便,往返时间长,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花费也较高。因此,全县农村每年有近3000具骨灰用或大或小的棺材进行 “二次土葬”,使耕地里出现大量坟头。这不但没能节约土地和木材,反而使群众经济负担加重,也使充满封建迷信色彩的丧葬习俗死灰复燃,与殡葬改革的本义背道而驰。“二次土葬”成为伴随殡葬改革的老大难问题。

建设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不但减轻了县殡仪馆或公墓骨灰寄存的压力,解决了农村群众骨灰寄存难的问题,方便了群众祭祀,从根本上也解决了散埋乱葬和骨灰装棺二次土葬问题。对破除封建迷信陋习,节约土地,引导群众树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建设是切实必要的。

1.5建设内容与规模

根据某某县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设规划,全县共建设80座公益性骨灰堂(公墓)。一般2-3个连片的行政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较集中的地址建有一所公益性骨灰堂(公墓),骨灰堂(公墓)占地面积控制在10000平方米(折合15亩),其中骨灰堂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2000个格位。公益性公墓占地面积为9200平方米,安葬骨灰的单人墓穴占地不超过1平方米,双人合葬墓穴占地不超过1.2平方米,墓碑要小型化,尺寸不大于40CM×60CM。

具体到每座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其主要建设内容为: 1、骨灰堂占地800平方米,骨灰堂主体建筑面积200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平方米

2、大门:主入口设计为一座仿古牌楼,牌楼高3.5m,宽4m。

2、祭祀炉2个

3、门卫室,面积8平方米 3、绿化工程:绿化率大于40%。

4、服务设施:设置消防和电子防盗等配套设施,以保障寄存骨灰安全。 5、供电及给排水配套建设工程

村级公墓(骨灰堂)要按“五个一” 的建设标准建设,即一个大门、一条道路、一个醒目的标志或标志性建筑、一个规范的名称、一个明晰的界线(四边)。四边可以建砖石围墙,也可以栽种花椒树、冬青树、槐树等组成篱笆墙。公墓应当保持整洁肃穆,墓区规划人行道和绿化带,墓穴排列整齐,标准统一,做到墓区规划合理,环境园林化;骨灰堂外观上要区别于居民住房,设置祭奠台,骨灰存放架要摆放整齐,院内要美化绿化。选用废荒瘠地及村庄改造废弃地

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原则上在瘠地和不宜耕种的土地选址,不得在河流堤坝、铁路、公路两侧和开发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内选址。,提倡以卧碑为主。

1.6环境影响

项目建设期间和运营期间对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建设期间应加强管理,对物料堆放点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多余土方及时清运,要采取设标牌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人群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

1.7项目管理与实施

本项目承办单位为某某县民政局。为做好建设项目的各项工作,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各项手续的办理、设计、报批与实施等工作。

项目建设期3年。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8项目招投标方案

招标的范围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的勘察设计招标、施工监理招标、施工企业选择招标三项,拟全部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

1.9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其中申请彩票公益金3400万元,地方配套600万元。

1.10效益评价

项目建成后,可免费为农村群众提供骨灰寄存服务,同时为村民提供了一个祭奠先人、寄托哀思的文明场所。不仅可以减少群众办理丧事费用,还可以节约大量土地,促进社会风气和殡葬改革工作健康发展,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1.12结论与建议

项目的实施,对破除丧葬陈规陋习,建立完备殡葬服务设施和殡葬管理服务网络,反对封建迷信,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从工程技术上,还是从我国当前大环境方面都是可行的。

建议建设单位加快项目的前期工作进程,积极落实建设资金,落实设计及施工单位,尽早开工,保持保量按时完成工程建设,及时投入使用,尽快发挥项目应有的效益。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建设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以人为本,把握难点,确立建设乡镇骨灰堂的科学思路。 随着殡葬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化,全县火化率基本达到了100%,实现了殡葬改革目标的第一步。但如何解决大量骨灰的安葬和处置问题,尤其是解决好占总火化总量80%以上的农村死亡人口的骨灰安葬和处置问题,则是殡葬改革最终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从我县实际情况看,城市死亡人口的骨灰基本都寄存在县殡仪馆(公墓),而农村死亡人口骨灰95%以上是被丧属带回农村进行安葬。将骨灰带回农村安葬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群众“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还根深蒂固,认为人死后即便是火化了也应该将骨灰埋葬起来;二是农村没有骨灰寄存设施,而大多数群众居住地距离县殡仪馆(公墓)较远,把骨灰寄存到县殡仪馆(公墓),祭祀不方便,往返时间长,花费也较高。因此,全县农村每年有近3000具骨灰用或大或小的棺材进行 “二次土葬”,使耕地里出现大量坟头。这不但没能节约土地和木材,反而使群众经济负担加重,也使充满封建迷信色彩的丧葬习俗死灰复燃,与殡葬改革的本义背道而驰。“二次土葬”成为伴随殡葬改革的老大难问题。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面对这一实际问题,县民政局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一致认为:解决好农村骨灰安葬和处理问题,不仅对深化殡葬改革有着深远意义,也是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单纯靠行政手段,也不能单靠说服教育,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解决群众安葬和处置骨灰的实际问题。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建立农村骨灰堂(公墓)是国家政策所允许的,虽然前期建设投入大一些,也存在后续管理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农村骨灰堂(公墓)占地面积小,对土地的需求有限,维护费用较低,可循环使用,且距离群众较近,方便群众祭祀。不仅可以解决长期以来农村骨灰安葬和处置的问题,也可使群众逐步形成一种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农村骨灰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影响面大,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

近年来,我县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村乱建墓地,墓穴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墓碑越建越高;存在着在耕地上乱埋滥葬骨灰的问题;上坟祭奠存在着引发火灾隐患;丧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上述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度上影响了城乡规划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因此,加强和规范城乡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的建设和管理,推进殡葬改革事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和政府各级职能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重要工作,努力创造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文明城市环境;积极稳妥地推进节约丧葬用地等优良作风,革除丧事大操大办、棺椁二次下葬等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加快全县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设是必要的,而且迫在眉睫。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三章 建设条件

4.1地理位置

某某县80个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利用脊地,或经土地流转后废弃荒地,同时,尊重当地群众的意见,在选定公益性骨灰堂(公墓)时,邀请当地有影响的村民代表参与一道择地,便于大多数人接受,交通相对便利。

4.2自然条件 4.2.1气象

项目区所在地位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形成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温暖适中的气候特征,各主要气候数据如下:

年平均气温

13.9℃

最热月平均气温 27.1℃ 最冷月平均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是低气温

-9℃ 43℃ -18.9℃ 711.9mm 69% 206d 4430.7h

多年平均降水总量 平均相对温度 无霜期

年平均日照时数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平均日照百分率 主导风向

57% E.N 3.2m/s

年平均风速 4.2.2水文

项目区所在地地处黄河巨大冲积扇的中部,豫东平原的中部偏北。该景区地形平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坡降1/5000左右,海拔高度在40.1~66.7m,相对高差26.6m。附近有贺李河、扬河等骨干河流,为季节性河流,水量不丰,其水量补给主要依靠黄河引水。

4.2.3地质地貌

据工程地质分析,旅游区所在地地层属第四系全新河流相沉积层,主要为粉质、粉土、粘土层,地基承载力在100~150Kpa之间,地质条件较好。

4.2.4地震烈度

据《中国地震列度区划图》(1990),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4.3基础设施条件

本项目位置交通比较便利,水电设施比较完善,均可满足项目需求。

1、供水

项目所在地基本实现了自来水供应,敷设有给水管,可满足用水需要。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排水

在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内新建排水管(沟),确保排水顺畅。

3、供电

拟建场地电力供应充足,可满足项目所需供电。 4、交通

项目区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交通比较便利。 5、通讯

某某县通讯条件良好,万门程控电话已开通。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交流便利,可以满足项目通讯需求。

4.4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

本项目所需的主要材料有:生石灰、沥青、碎石、石料、、水泥、木材、钢材、电缆、中(粗)砂等,其主要材料通过汽运均可由当地购得。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五章 建设内容与规模

5.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1、贯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等方针,

2、按照“城乡一体,整体推进,一步到位,全面规范”的原则;

3、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5.2建设内容与规模

根据某某县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设规划,全县共建设80座公益性骨灰堂(公墓)。一般2-3个连片的行政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较集中的地址建有一所公益性骨灰堂(公墓),骨灰堂(公墓)占地面积控制在10000平方米(折合15亩),其中骨灰堂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2000个格位。公益性公墓占地面积为9200平方米,安葬骨灰的单人墓穴占地不超过1平方米,双人合葬墓穴占地不超过1.2平方米,墓碑要小型化,尺寸不大于40CM×60CM。

具体到每座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其主要建设内容为: 1、骨灰堂占地800平方米,骨灰堂主体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2、大门:主入口设计为一座仿古牌楼,牌楼高3.5m,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宽4m。

3、祭祀炉2个

4、门卫室,面积8平方米 5、绿化工程:绿化率大于40%。

6、服务设施:设置消防和电子防盗等配套设施,以保障寄存骨灰安全。 7、供电及给排水配套建设工程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六章 工程技术方案

6.1设计依据

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确定该工程项目的各项技术指标,作为设计依据。

6.1.1法律法规

1、《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 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 3、《某某省殡葬管理办法》 4、《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5、《中国古代设计规范》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1.2文件、资料等

1、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2、有关历史文献资料 6.2总平面布置 6.2.1总平面布置原则

1、遵循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一的原则; 2、尽量保持原地形地貌,减少占地范围和节约土方工程量的原则;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空地以绿化种植为主

4、综合考虑道路和停车场建设、可持续发展投资、效益等因素合理选择各项指标。

6.2.2总平面布置 1、入口广场

入口广场位于大门牌楼外,起着入口引导和集散功能的作用。广场的设计是为了突出建筑,突出标志性,采用青砖铺地,同时也与牌楼、骨灰堂等周边的建筑构成文脉上的延续。其东西长16m,南北宽8m,占地面积108㎡。

2、入口大门

入口大门是重要的标志之一,大门采用传统的牌坊建筑形式,并加以抽象变形,组合了一些现代的元素。牌楼高3.5m,宽4m,以砖石为原料。

3、建设一座廊式一层骨灰堂,外观上要区别于居民住房,占地面积32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设置2000个格位。骨灰存放架位要采用防火材料,高度一般不超过2.5米,以方便丧属存取。

4、在骨灰堂的一侧设置祭奠台一个,祭祀炉2个 5、在牌楼内一侧建门卫室一间,面积8平方米 6、公墓四边建议栽种冬青树、槐树等组成篱笆墙。应当保持整洁肃穆,墓区规划人行道和绿化带,墓穴排列整齐,标准统一,做到墓区规划合理,环境园林化;公益性公墓要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按照节约土地的要求,选用废荒瘠地及村庄改造废弃地

墓穴必须严格按照单穴不超过1平方米、双穴不超过1.2平方米的规定标准建造,墓碑最高不得超出地面1米。在铁路、公路、旅游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设立的公益性公墓,必须以卧碑形式墓穴为主。要注重墓区环境建设,做到绿化、美化、园林化。

另进行供电及给排水配套建设工程,设置消防和电子防盗等配套设施,以保障寄存骨灰安全。

6.2.3竖向布置及场地排雨水

项目区内地势较为平坦,本设计场地设计标高基本保护原地貌。排水横坡不小于5‰。排水纵坡不小于3‰,排水横坡为1—2%。

6.4.1.4主要建筑用料做法 1、外装修

绘画艺术中心以庄重、简洁为主。外墙窗底墙群采用灰色花岗石饰面,装饰线条采用浅灰色外墙涂料,窗户采用银灰色镀膜玻璃,入口处为灰色花岗岩,踏步为深灰色花岗岩。

2、内墙

混合砂浆,外罩乳胶漆,卫生间外罩釉面砖。有特殊要求的房间按工艺要求确定内墙装饰材料品种。

3、屋面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采用保温、隔热高分子防水材料面层,外天沟有组织排水。

4、楼地面

展厅及其它用房地面均为耐磨地砖,卫生间为防滑地砖,入口门厅为花岗岩地面。

5、门窗

木门、不锈钢全玻门,塑钢双层窗。 6、顶棚

同内墙。有特殊要求处采用吊顶。 6.4.1.5建筑消防说明

依据建筑设计院防火规范(GBJ16-87修改版),综合楼为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的间距应满足规范规定的防火间距和消防通道。既符合防火疏散要求,又起到合理组织人流,互不干扰的作用。

6.4.1.6结构设计 1、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方案

(2)本专业有关规范、规定

建筑结构设计院统一标准(GBJ16-8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及局部修订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 (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探资料 2、设计要求

(1)绘画艺术中心使用功能为服务、展览和会议及一些附属用房,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重要性类别为丙类,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2)根据方案设计及其他设计条件,绘画艺术中心为二层砖混结构。

柱截面尺寸如下: 板:厚120,C20钢筋砼 梁:C20钢筋砼

6.4.1.7地基处理及基础形式

根据建设场地附近建筑的地质情况,初步确定该地基承载功能满足建筑物对强度及变形的要求,可以直接采用天然地基,宜采用墙下条基及柱下独立基础。

6.4.2陈展

陈展是体现建筑内涵的一个重要内容,绘画艺术中心建设竣工后,为充分体现虎文化内涵,相应布置一些陈展。

6.5绿化系统

本着保护和生态原则,按照景区总体规划,提高保护区内植被覆盖率和景观连接性,改善生态环境,创造天人合一的景观格局,绿化种植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设计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