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井筒施工组织设计.doc 下载本文

精品施工组织设计

1.煤层

该区含煤地层为二迭统龙潭组,一般厚228m,含煤25—30层,煤层纯厚16.75m,含煤系数6.75%;在8井田,内8、9、13、16煤层为稳定煤层,其余煤层为较稳定或不稳定煤层;在7—2井田内8—9煤层为稳定煤层,13、16为较稳定煤层。C11大部可采,C7、C15局部可采。

煤层中C8、9、11、13、16五层总厚度8.35m,C7平均厚1.0m局部可采,C15不可采,边缘局部可采。底部C17以下各煤层含硫量>3.0%。 2.可采煤层

本区含稳定可采煤层4层,即:C8、C9、C13、C16煤层,局部可采煤层两层,,即C7 、C11煤层,特征及变化规律如下:

C8煤层:黑色,粒状及碎块状,煤质较好,显层状构造,风化后呈粉末状。该煤层位于P213地层的下部,煤层厚1.05—1.60m,一般厚约1.25m,单一,厚度在走向或倾向上变化不大,规律较明显,为稳定煤层。

C9煤层:黑色,粒状及碎片状,煤质较好,显层状构造,风化后呈高岭石泥岩,结构为1.60<0.10>0.20<0.06>0.10<0.04>0.20m,厚度在走向或倾向上稳定变化不大,规律较明显,平均厚度2.3m,局部地段受断层影响煤层增厚,为稳定煤层。

C13煤层:褐黑—黑色,呈碎块状,色煤质较好,显层状构造,风化后呈粉末状。该煤层位于P211地层的中部,煤层厚1.18—1.85m,一般厚约1.50m,单一,顶底板为灰色泥岩,厚度在走向或倾向上有一定变化,但规律较明显。为稳定煤层。

C16煤层:褐黑—黑色,粒状及碎片状,煤质较好,显层状构造,风化后呈粉末状。该煤层位于P212地层的底部,煤层厚1.23—2.80m,一般厚约1.65m,下部含夹矸2层,上层为灰褐色粗晶质高岭泥岩,下层为灰色泥岩,结构为0.20<0.05>0.20<0.30>1.30m;厚度在走向倾向上有一定变化,但规律较明显。为稳定煤层。(见表4—1)

煤层在东北部、中部和北西的块段比较完整,南部和东南、西南的块段北切割严重。煤层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由东向西变厚,煤层倾角7—150,平均110,煤的容重1.3—1.4吨/m3。 2.2.4水文地质

1、矿区处于糯木河分水岭地带,地表水及地下水由南向北排泄于北西侧的糯木河,流入块择河进入南盘江,属珠江水系。区内沟谷发育,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排泄。

2、本区属高原季风气候,大气降水是各含水层的主要补给来源,在沉积岩型碎屑岩(P2L、T1K、T1f)分布区、在松散岩层(HP、Q)分布区,大气降水沿孔隙渗入地下,迳流于(P2L、T1K、T1f)层状岩层的孔隙中,在地处低洼处以泉点形式排泄,在井下以淋水形式涌入巷道。 3、矿井水文地质属于中等偏简单。

4、根据地质报告矿井正常涌水量为40m3/h,最大涌水量为100m3/h。

5、井口东南部、西南部原有私挖小井较多,掘进中有可能穿透小窑采空区,在揭露各含水层前,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治水措施,为了防止透水事故的发生,且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把探放水工作列为重中之重进行严格管理。

施工技术交底、表格

精品施工组织设计

2.2.5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1、煤层顶底板岩石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当地现生产煤矿揭露,煤层顶底岩石以层状岩类半坚硬岩石为主,坚硬和软岩为辅的岩组,常见泥质粉砂岩、细砂岩、泥岩,采掘中需加强支护。有的软岩段巷道会出现片帮、鼓底现象。 2.2.5、地质构造 1、褶曲:矿区位于恩洪复向斜东翼7—2井田北端,8井田南端交界处,为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地层走向为北东向(40—60度之间),倾角一般在10—25度之间,褶皱不明显。 2、断层:矿区南西部断层F1、F2、F10断裂之间伴有北西向和延南北向的断裂,多为张性断裂。致使局部地层倾角变陡。另外滑坡极为发育,共发现断层11条,滑坡6个。断层一览表 断层 编号 F1 断层 性质 正断层 倾向 倾角(°) 落差(m) 控制情况点数(个) 5 依据 CK3钻孔中缺失 C17 至C21-2煤层 CK3钻孔中缺失C5至C11煤层 地层缺失 地层缺失 T1f1地层明显缺失 T1K、T1f1地层明显位移 T1K、T1f1地层明显位移 Ck10缺失T1KT1f1部分地层 Ck10缺失T1KT1f1部分地层 T1K部分地层重复 C5煤层明显重复 南南东 60-75 32-60 F2 F3 F4 F5 F6 F7 F8 F9 F10 F11 正断层 正断层 正断层 正断层 正断层 正断层 正断层 正断层 正断层 逆断层 南南东 南西西 近西 北东 北北西 北西西 北北东 北西 南东 西南 55-75 66 65 65 68 75 75 75 75 约65 65-120 ﹥20 ﹥20 ﹥40 约29 ﹥40 ﹥60 ﹥30 约18 ﹥10 6 1 2 2 2 2 3 2 2 2 3、滑坡 矿区共发现6个个滑坡:即HP1、HP2、HP3、HP4、HP5、HP6。 HP1位于矿区南西部,滑坡体深度10-55m之间,面积为0.26km2。 HP2位于矿区北中部,滑坡体深度10-60m之间,面积为0.45km2。 HP3位于矿区北东部F1、F10之间,滑坡体深度10-50m之间,面积为0.155km2。 其余滑坡距矿区较远,对区内煤层无影响。 根据以上地质构造成论,该矿区确定为构造复杂类型矿井。所以必须配置专职地质员,加强对该矿地质工作的进一步考证,为今后的巷道布置提供依据。 2、瓦斯、煤尘及煤的自燃 (1)瓦斯 施工技术交底、表格

精品施工组织设计

1、根据地质报告,矿井瓦斯含量为3.22—14.72m3/t,结合相邻矿井实际,煤矿属高瓦斯矿井。本矿井煤层埋藏较深,经分析后预计矿井瓦斯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0.00m3/t。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一通三防”管理工作,材料斜井揭露各煤层前,均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采取相应的综合防突安全措施,并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程序报批及实施,待危险性消除后,方可进行施工,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2)煤尘爆炸和煤的自燃

根据相邻矿区资料,该区煤层无自燃发火倾向性,有煤尘爆炸危险性。在巷道掘进时,要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加强洒水降尘,清理巷道堆积煤尘。该煤层虽无自燃发火象征,但必须加强防火工作。 (3)、地温、地压

根据相邻矿区资料,井田在开采过程中,未发生过地压、地温异常现象。井田内地温梯度1.8℃/100m。属正常地温区。 2.3工程概况

2.3.1、材料斜井:现有井筒净宽3.0m,倾角―25°,斜长443m,延深部分斜长243m,倾角―25°,延深后总斜长650m。装备单钩串车,担负矿井辅助提升任务,为矿井的主进风井兼安全出口。

1号风井:现有井筒净宽3.0m,倾角―25°,斜长443m,延深部分斜长207m,倾角―25°,延深后总斜长650m。装备单钩串车,担负矿井通风任务,为矿井的主要采区回风井兼安全出口。

2.3.2巷道支护形式:

材料斜井、1号风井延伸段均在基岩中,采用半园拱断面,料石砌碹翻拱支护形式,墙体厚300mm。 2.3.3巷道断面

材料斜井为为半圆拱形断面巷道净宽2400㎜,净高2700㎜,毛宽3000㎜,毛高3050㎜,巷道净断面5.14m2,毛断面7.13 m2。

1号风井为半圆拱形断面巷道净宽2400㎜,净高2700㎜,毛宽3000㎜,毛高3050㎜,巷道净断面5.14m2,毛断面7.13 m2。表土段毛宽3000㎜,毛高3050㎜,基岩段毛宽3000㎜,毛高3050㎜,巷道净断面5.14m2,毛断面7.13 m2。基岩段毛断面7.13 m2。 2.4 辅助工程

供电、通讯、供排水、设备运输等各项辅助工程,待我公司组织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堪察,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工程设计,请求业主协助办理,以便进行施工准备工作。

第三章 斜井施工方案及支护 3.1 施工方案的选择

根据巷道工程技术特征和现有地质、水文资料,结合我公司多年来的施工经验、队伍状况、装备水平,通过方案比较和论证,确定采用钻眼光面爆破法组织施工。 施工方案为:

施工技术交底、表格

精品施工组织设计

采用YT—28型风动凿岩, 人力装岩,JK-2.5/20型提升机配0.75吨U型矿车运输、排矸。物料采用矿车运输, 7.5KW潜水泵排水,激光指像仪导向,按中腰线掘进。FBD--4--№9型2×30Kw对旋局扇配¢800mm抗静电、阻燃风筒通风,1号风井井筒砌碹部分的料石由地面集中运输,砌碹采用10#槽钢予制碹箍,金属予制模板。 3.2 支护设计 3.2.1 支护形式

表土及风化基岩段支护形式采用荒料石砌碹,厚度为500mm。斜井水沟及行人台阶用砼浇灌的形式砌筑。砼强度等级为C20。 砼配合比为:

水泥:沙子:石子:水=1:2:2:0.50 3.2.2 支护工艺流程

立模→运送料石→人工砌筑→凝固→拆模→养护 3.2.3 作业形式

采用短掘短砌的作业方式,两掘一砌,段长3m。掘进时采用木支架作为临时支护。 3 .2.4 基岩段支护设计

斜井基岩段施工采用料石砌碹,厚度为300mm。斜井水沟及行人台阶用砼浇灌的形式砌筑。砼强度等级为C20。 砼配合比为:

水泥:沙子:石子:水=1:2:2:0.50 3.3 支护工艺:

工艺流程:立模→运送料石→人工砌筑→凝固→拆模→养护 3.3.1技术要求 ①、砌碹支护参数: A、采用2mm~5mm碎石;

B、水泥砂浆,基层辅底采用C15砼,厚度100mm; C、基础深度:水沟侧300mm,非水沟侧300mm; D、壁后充填:

a、壁后充填厚度不小于300mm; ②、原材料技术要求: A、碎石

a、外形规则,表面凹凸深度不大于20mm,截面宽度、高度不大于200mm,且不小于长度的1/3;

b、强度mV30,严禁使用风化石; B、水泥:

使用水泥标号至少为32.5R水泥;

C、河砂:选用中砂、粗砂,严禁细砂;颗粒坚硬洁净;粘土、泥灰、粉末等不超过砂的3%;云母、煤屑不超过砂的0.5%;SO3含量不超过砂的1%。

施工技术交底、表格